母婴护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2 15:20:07

母婴护理教育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28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人才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具有宽泛的护理知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1],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提升护理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母婴护理是一项应用性、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产科护理操作技术,因为临床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实习教学需要,应用方面在产科仍存在大片的空白,产科在妇幼专科医院是重点科室,针对危重患者、特殊病例进行床边的查房不够直观。2010年护理部选送1名产科护士长参加了全区妇产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班培训学习,回院后根据科室护理区域在临床的应用,护士长大胆创新,在产科率先学习制作母婴护理情景视频教学的录像,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组织与设计

以灵山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为对象。护理教学查房是以传授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介绍护理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护理查房形式,是临床护理技能和临床护理思维的结合[2]。全院性护理教学查房是由护理部计划安排、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及干事参与的护理教学查房,参加学习的有产科全体护理人员,包括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及实习生。

设计与方法:通过设计,产科首先确定护理教学内容,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更换新生儿尿布、母乳喂养、护理部组织的技能操作培训,由科内任意1名护士利用任何1款有录像功能的照相机进行患者实景拍照,一般选择比较温馨病房、洗婴室、示教室,运用录像功能,查房全过程拍成图像后进行编辑,制作后放在本科室的电脑功能盘共享,产科利用国产佳能照相机实景拍摄,编辑后放在科室电脑中,所有护士与实习生任何时间都可以播放观看,不影响护理工作,操作性强。

讨论

在培养护士参与母婴护理及教学操作的制作中,产科护理人员具备视频制作的基本知识,利用这样一个优势,希望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在其他专科护理专科查房、护理技能操作,同样可利用视频制作的方法拍摄,便于临床学习和培训,在护理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视频制作在护理教学渗透的教学模式,让更多护士与护生接收更多的知识培训,在提高护士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更加发挥了教与学的最大效能,优化了教学结果[3],通过视频资料的播放形式,让护士更能直观、易懂、便于反复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容易被护士与实习生接受。希望其他科室学习产科的先进理念,利用这样一种先进技术把临床工作中的一些操作技能及护理工作中优秀的课题,用视频方式在全院护理单元逐渐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英,贾秀英,周红,等.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19(26):1763-1764.

2 沙莉,张慧,李向玲.情景模拟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26):1943-1944.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2篇

目的探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条件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丈夫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我管理教育,观察组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我管理;妊娠高血压;自我效能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女性常见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妊娠20周之后,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视物不清、头晕、昏迷、抽搐等[1-2]。妊娠高血压若治疗不及时会对母婴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导致母婴死亡。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监测、治疗及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顺利分娩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家属参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血压的程度明显优于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本院自2012年开始,对确诊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符合条件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丈夫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6.4±5.4)岁;平均孕周(28.5±3.8)周;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7例,大专及以上20例;实施常规自我管理教育。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6.3±5.2)岁;平均孕周(28.3±3.6)周;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21例;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2)单胎妊娠;(3)无心脑肺肾等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有精神病史,服用有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或智力障碍,不能有效沟通者;(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自愿退出者。研究遵循伦理学原则,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

1.2患者丈夫一般资料观察组平均年龄(27.2±5.8)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中学18例,大专及以上2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8.8±5.9)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中学17例,大专及以上21例。入选标准:(1)与患者在一起;(2)无沟通、认知障碍。排除标准:不良嗜好者(如吸烟、酗酒等)。患者丈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妊娠高血压基本知识、饮食指导、运动调节、血压监测等自我管理教育。

1.3.2观察组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1)整体评估:评估患者对妊娠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了解患者丈夫对待患者的态度及对患者病情的关心程度,满足患者丈夫对妊娠高血压知识的需求,并给其讲解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让其自觉参与自我管理教育,共同制订护理计划。(2)给予情感支持: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说明妊娠高血压不及时治疗的严重性,甚至会影响母婴生命,鼓励同事、朋友经常探视患者,在心理、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以及朋友、同事的支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3)患者丈夫参与饮食管理:向患者讲解饮食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并由营养专家推荐1周配餐食谱,并由丈夫负责料理。(4)监督患者用药:与责任护士共同督导患者遵医用药行为。(5)心理护理:帮助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告知患者丈夫心理疏导的方法,并由患者丈夫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关系。(6)每周由医生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是否理想,饮食、用药是否合理,并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护士评估患者及其丈夫是否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每天早晚各测1次,并做记录。

1.4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时及生产1d后进行问卷调查。(1)自我效能表(CDSES)。该量表包括完成自我管理(11项)、一般自我效能(5项)、达成结果(5项)、应对问题(12项),共4个维度、33项。采用10级评分法,1为完全没信心,10为完全有信心,各维度得分以各维度总分除以各维度下的项目数表示,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6,重测信度为0.91。(2)生活质量量表(RAQOL)[3]。该量表共计25项,4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7项)、心理功能(4项)、社会功能(7项)、健康自我认识能力(7项)。采用5级评分,1为完全影响,5为不受影响,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高,总分125分。各维度克朗巴赫系数均大于0.7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见表1。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高血压一般是在患者怀孕20周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有研究显示,约有2%的孕妇会出现妊娠高血压[4]。当孕妇出现高血压症状时,由于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足,使其产生的心理、生理及身体问题将增大患者应激失调的发生率,发生负性情绪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效能感低。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担忧等负性心理,消极应对治疗与后序的护理过程,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差,对治疗重视不够[5]。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护理干预,建立与患者家属的良好信任关系,共同督促患者遵医治疗,并及时鼓励患者的健康行为,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使患者能积极应对,并改变消极思想,对生活中处理各种压力的能力产生信心,及时正确发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面对疾病与治疗,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6]。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模式中,患者丈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资源紧缺时可充当护士的角色,相当于护士的一种延续护理;还可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在护患及医患之间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再就是监督、督促的作用,监督患者各种行为,督促患者遵医治疗[7-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丈夫参与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家属渴望了解更多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护理技巧和技能,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以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有研究显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可改变患者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对坚持健康行为的努力就越大[9-10]。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及其丈夫提供妊娠高血压相关知识与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提升了丈夫的照顾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不但结果期望影响人类行为的改变,有效的干预同样起重要作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中,对丈夫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首先使其认识到高血压对母婴的影响,饮食、运动等对控制血压的效果及重要性,要求其主动监测孕妇血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增加了孕妇治疗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丈夫参与自我管理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教育的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丈夫在护士与患者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加强了三者之间的协调,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孕妇在心理上都有依靠情节,特别是有其他疾病的孕妇,丈夫则是孕妇温暖的港湾,心灵的依靠,也是患者的精神支柱,有丈夫的陪同可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对母婴有严重的危害,通过实施丈夫参与自我管理,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坚持健康行为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可防止各类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盘娟,梁少梅,黄雪莲,等.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6-67.

[2]李晶,李晓吉.围产期心肌病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变化及机制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135-1137.

[3]王玉日,孙宏伟,李慧慧,等.疾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价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7):179-181.

[4]朱欣.脑钠肽在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表达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70-2371.

[5]周秀红,黄水英,张伟珍,等.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2,19(13):32-33.

[6]徐相婷.家属参与性护理计划对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19-321.

[7]申宏,罗鑫.家属共同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897-898.

[8]谢爱群.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03-805.

[9]Kayemba-Kay′sS,PetersC,GearyMP,etal.Maternalhyperinsulinismandglycaemicstatusinthefirsttrimesterofpregnancyareassociatedwiththedevelopmentof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andgestationaldiabetes[J].EurJEndocrinol,2013,168(3):413-418.

[10]王青,黄明媚,陈妙玲,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8):1162-1163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母婴同室;产后护理;临床效果

产褥期是产妇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1]。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的社会和家庭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这些改变可能会使产妇心理发生变化。这期间产妇的生理及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护理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对产妇的健康知识教育,使产妇及其家属对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及新生儿的护理方面得到较系统、规范的认知,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研究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56例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生产的母婴同室产妇病例,所选病例均为孕满37周、自然分娩、新生儿体重2.5kg以上且新生儿母亲无妊娠合并症及感染,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25.5±4.5)岁,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21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两组产妇在孕龄、、胎龄、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但未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知识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饮食教育:半流质饮食,以富含高蛋白、高脂肪食品为主,但注意营养合理搭配。②卫生教育:产妇与新生儿同室应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好、温度要适宜;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出汗多,应勤洗澡、勤换内衣,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③心理护理教育: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鼓励并安慰患者,消除恐惧、焦虑不良情绪。④性生活指导教育:产褥期产妇的子宫等功能未完全恢复,不适合性生活,以避免发生感染。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避孕,一般顺产3个月后可行宫内置环,并指导其置环前避孕方法[2]。⑤产妇产后护理教育:教育产妇及家属如何观察恶露的变化,区分生理恶露和病理恶露;产妇下床活动应注意避风寒,活动度要适当,避免劳累。⑥哺乳及护理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对无哺乳经验的产妇进行教育,避免因哺乳方法不当造成的小儿营养不良发生;对产妇讲解乳腺按摩的手法及注意事项,护理好。⑦新生儿护理教育:指导产妇或家属如何给新生儿洗澡,讲述洗澡时注意事项,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影响小儿健康及生长发育,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尿布,注意脐带消毒。

1.3观察指标 产妇产后症状、新生儿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率采用x2检测。

2 结果

实验组经健康教育后,产妇恢复良好,新生儿发育良好。产后无乳、少乳,全身瘙痒,身痛及便秘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产妇产后症状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产妇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治疗及护理不及时常易引起不适,产褥期常见的问题包括:①尿道不适:产后产妇身体虚弱,出汗增多,会卫生护理不及时,再加之产妇身体在产褥期内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尿道感染,从而产生尿痛以及尿道不适的症状。②:无乳、少乳:首要因素为心理状态不佳,乳汁的产生和排出受到影响,其次是喂养不当,造成乳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乳腺管阻塞,致使乳腺管不能完全通开,血液充盈不足。再次是产妇对哺乳没有热情,或婴儿吸乳能力弱。③身体疼痛:产时产妇失血过多,有效血容量不足,造成肢体循环血液供应不足,外界环境突然地改变,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从而造成身体疼痛[3]。④全身瘙痒:多由于产妇所居处环境有关,通气不良,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产妇汗腺排泄不畅,以致产妇全身皮肤瘙痒。⑤便秘:产妇生产时机体能量消耗过大,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消化道的吸收和排泄障碍,造成便秘,其次运动减少,肠蠕动能力下降,饮食不当亦可引起便秘发生。

产褥期存在着大量的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非医疗途径纠正[4],其中包括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产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实验组中通过心理护理和哺乳及护理教育,消除产妇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很好的保护好产妇的,保证乳腺管通畅,与对照组14.28%比较下降了7.14%,有效的减少了无乳、少乳症状的发生;饮食教育和卫生教育通过对营养的搭配和改善居住环境及加强个人卫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增加机体抵抗能力,减少产妇感染的机会,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避免发生全身瘙痒、身痛及便秘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14.29%、10.17%和7.14%。

总之,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尤其是母婴同室产妇,使他们理解科学的护理知识,摒弃不良习惯及风俗恶习,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不适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女性产褥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102.

[2]沈秀媛.产妇产后护理保健200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94-195.

[3]李一卓.产后护理经验总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273.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科;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产妇来医院分娩,本人和家属则要求保障母婴安全。一旦在住院、分娩期间的护理中发生意外,就会给母婴健康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也给产科护理人员带来难以承受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因此产科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产科安全护理人员高尚品德的体现

产科安全护理不但是母婴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士道德的基本要求。产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遵守护士行为规范,要把对母婴的责任感贯穿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产妇获得安全感、信任感。由于护理行为往往是一个人独自进行的,护理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也是由护理人员单方进行判断的,如对刮宫产麻醉术后产妇腹部渗血切口、静脉输液留置针衔接处的观察;对婴儿养护、保暖、喂养的指导;以及各种操作是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章,夜间胎心监护和巡视婴儿的时间掌握等等,这些工作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到,全凭产科护理人员内心的道德信念、良心和责任感来进行自我约束。另外,产科的性质经常让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性情急躁,情绪不稳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控制自身的情绪变化,保持心理平衡,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解释耐心,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工作。

2严格执行查对规程是产科安全护理的关键

产科护理人员必需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查对规程,不得有误。各项护理操作规章制度都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酿成大错,引起重大差错或事故,因此在进行母婴护理操作中一定要准确无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笔者的工作中对此有过亲身体验。一次某位年轻护士准备给一位孕36周的孕妇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时,因临时有事,请笔者帮忙,在笔者习惯性地进行查对时,竟发现所备的药品是缩宫素。另外还有某些护士为新生儿进行晨浴时,未发现婴儿手签丢失或未认真核对母亲姓名,错抱婴儿,后被及时发现更正。所以严格执行查对规程是产科护理的关键所在。

3经常巡视病房和保管好相关护理记录是确保产科安全护理的重要措施

产科是一个容易出事故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要胆大心细,经常巡视病房,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笔者在巡视病房时曾发现一位产妇把婴儿放在自己身边(现在都实行母婴同室),婴儿全身被裹在被子里,等笔者抱出婴儿后,发现婴儿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哭声已嘶哑(产妇熟睡),经及时通风后婴儿转危为安。另外,产科护理人员一般要提前上班,了解所有孕产妇和婴儿情况,特别是带有妊娠合并症、妊娠病理反应以及正在治疗处理的孕产妇等等,经常与孕产妇及其家人交流,充分了解病情,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产科护理工作关系到两条生命,要求各项护理记录要客观、及时、实事求是,要严把交接班关,做到口头、床旁交接详细、清楚,不能盲目交接。在实际工作中曾出现一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正在静脉滴注硫酸镁药液,笔者在接班时查看该产妇双膝部反射,发现膝反射未引出,立即询问孕妇,其诉下床时双腿站立不稳、发软,故怀疑其是硫酸镁中毒,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lOml并停用硫酸镁药液后,症状慢慢减轻。

4扎实的专科知识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保证

随着产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及新技术的推广,产科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对每项治疗、医嘱、护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具备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增加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遇到危、急、重病人,如产前或产后大出血、子痫等,抢救时应做到稳而不乱,沉着冷静,在最短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在笔者巡视病房时,曾发现一位产妇在其产后3小时面色青紫、呼吸困难、手脚冰凉,笔者凭多年的工作经验马上意识到有可能是迟发性羊水栓塞引起的症状,立即向医生汇报并协同大家组织抢救,及时挽救了该产妇的生命。

5 对孕产妇适当活动的限制及其隐私的保护也是产科安全护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医院里,产科护理人员与孕产妇的接触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更为密切。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和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孕妇自其住院开始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许多限制。作为产科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帮助孕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应说明这些限制的原因,明确说明这些限制对保障母婴平安的作用,以求得孕妇及其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对产妇的个人隐私,如曾分娩过畸形儿、曾于婚前有过生育史等,产科护理人员应持慎重态度,为其保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产妇对你产生信任感,减轻思想负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另一方面产科护理人员可以保护自己,以免侵犯产妇的隐私权,触犯法律。

6 加强产科特色安全护理教育,使措施更趋完善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母婴保健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保健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由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进入家庭,深入社区,进行母婴保健护理,延续了病房整体护理,深化了社区温馨服务,深得社区病家满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料与方法

服务对象:产科出院1个月内的母婴人群。

服务方法:纳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分区分组,责任包干制,每一责任小组由3名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每组承包所辖区域出院母婴的保健护理服务。

组织管理: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管理。制定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结合邵武市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标准制定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内容包括承包母婴服务的数量,母婴月子管理,母婴服务工作质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社区服务满意度等。

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管理:结合母婴具体情况,评估月子母婴健康状况,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动态评价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科学育儿、产后指导等产科社区母婴保健。

注重反馈,持续改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针对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每个月召集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小组成员意见工作会,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评价护理服务效果,找出社区母婴护理服务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评估,调整实施计划,落实优质护理,为社区产科母婴提供更切实、有效、便民的服务。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200户社区母婴护理服务情况评估调查:产妇护理技能评估,见表1。

婴儿照顾技能评估,见表2。

产科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比较,见表3。

调查资料显示,以人为本,开展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直接为母婴提供科学、系统、全程、专业、全面的产科照顾、母婴帮助、健康教育、护理服务。产妇及家属获得健康知识、产妇护理技能,婴儿照顾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数减少,产妇及家属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讨论

探索了一条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在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中纳入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将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积极为社区母婴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产科科学专业的保健护理服务。

深化了产科护理实践,丰富了产科护理工作内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注重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母婴保健的家庭指导,并能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众的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增进了护患友谊,提高了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士为母婴提供主动、温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母婴安全,这种主动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使社区人们真切感受到产科护士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友谊,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更新了产科专业知识,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随着人们对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断加强母婴保健人员的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较好地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护理面向社会,走向社区,贴近母婴,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之时,自身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母婴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了社区母婴保健护理质量,很好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健康,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207.

2杨晓莹,吴元琼,胡正浩.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0):50-51.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教学查房;母婴同室;护生;临床教学

教学查房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的以真实病例为教授内容并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教学活动。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查房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1]。通过教学查房,可以巩固护生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护生的临床经验[2]。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与课堂教学有着共同特点,即以带教老师或授课老师为主导,偏重于教师的当面讲授,形式单一、目标不明确,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造成学员缺乏参与意识,学习主动性差,护理教学效果不理想[3]。为此我院于2012年7月在母婴同室护理教学中开展了新的教学查房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母婴同室实习护生10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护生年龄、学历、理论基础成绩等方面比较,见表1(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φ兆 采取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即由带教组长安排带教老师带领护生参加每月科室或全院组织的教学查房,查房前对参与者层次组成及职责无明确要求,护生只是旁听并做好笔记,查房后由带教组长提问或者针对护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1.2.2实验组 采用实习第一周由带教组长向护生介绍护理教学查房的相关要求,尤其强调护生平时应注意收集临床病例,以备教学查房时用[1]。每轮实习护生人人参与,每5~6人自由组合,一起选出组长和病例,由组长分配任务(汇报病例、查体情况,提出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相关措施),在各自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查房前期病例收集资料,查房期间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病例讨论等各个环节,最后一周分批在带教组长处进行汇报,由带教组长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2结果

比较两种教学效果。经过7个月的教学查房改革,护生出科前进行成绩考核及护理教学查房效果评价:

2.1成绩考核 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项。两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分析)。实验组护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教学查房效果评价 采用护理教学查房效果调查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4],问卷内容包括护生自学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启发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共计5项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106份,回收102份,回收率为96%。见表3(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器V1.61)。实验组护生认为教学查房对自学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启发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有益处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以实现教学目的,保证教学质量[1]。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护生是否掌握综合知识、提高护生自学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5]。自2012年起,我科开始对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让每一位护生都参与其中,对母婴同室106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2组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3.1护生方面 提高了护生的整体水平,参与其中的护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增强检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能力,训练沟通交流的能力。储备了组织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让护生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在实习中增强了自动学习的意识,带着目的去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

3.2老师方面 带教老师在指导护生的同时,促使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以完善自己,才能给予护生更好地指导,同时加强了师生互动,融洽了师生关系[1]。

综上所述,新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平顺,王海英,雷阳阳.护生主导护理教学查房对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8,8:2237-2238.

[2]潘薇,鄢雨英,余晓燕,等.以护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13,26,7:130.

[3]倪锦红,黄求进.护生主导式查房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46-1447.

[4]陈斐."学导式"教学法在临床整体护理查房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33):3216-3217.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及婴儿健康。广播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1],本文就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初产妇67例,经产妇33例。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B组与A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A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26.1±2.1)岁;B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6.8±2.1)岁。2组产妇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2]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预防便秘与产后褥疮问题、合理饮食、恶露排出、产妇出院指导以及新生儿出院指导等。

A组采取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每天分为3个时段广播不同的母婴知识,早时段广播播放产妇产后饮食与卫生相关知识,中时段播放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晚时段播放产妇出院指导与新生儿出院指导。

B组采取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即由责任护士轮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传,根据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宣讲周期。

1.3评价标准[3]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①对产妇对于护理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十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研究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②主要了解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种类别具体如下:产妇对所有健康知识均有所了解并熟练运用的,评定为完全掌握;产妇对大部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基本遵守的,评定为基本掌握;产妇对健康知识全无了解的,评定为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宣教工作满意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于此次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

2.2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B组产妇,P

3 讨论

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由于产妇与新生儿共处一室,较其他病房产妇而言,情绪更容易激动与敏感,所以对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一对一模式,但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4],导致在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讲解,教育过程存在诸多疏漏。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后卫生知识与保健知识、新生儿出院护理知识等均缺乏了解,因此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宣传与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而母婴同室病房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时,大多数具体指导无法得到落实,且由于每位责任护士分担工作较重,难免发生工作粗糙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播式集体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教育时间充分、宣教频率高等特点,能使产妇系统地了解有关疾病、提高护理知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优化工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分配。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护士在集体健康宣教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健康教育,采用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宣教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莉萍.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2, 11(21): 2184-2185.

[2]卢洁, 胡家颖.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特点和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96-97.

[3]白希敏.母婴同室病房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6): 66-67.

[4] 黄小林,张小娥,刘小燕. 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干预效果的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12,22(18):224-225.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8篇

1.对照组-传统教学法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84名护生为授课对象,分成两个班进行母婴护理学的教学。教师按照传统教学的要求,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认真制定课程授课计划,认真备课,44课时课堂教学均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12学时的实验课在实训室进行,先由教师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模拟操作练习。2.实验组-情境教学法选择我校2013级79名护生为授课对象,分为16组进行,实验组均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情境教学过程,所有教学内容完全在实验实训室进行,每一次课均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实验实训室情境中对母婴护理学进行理论讲授与操作演示;二是学生在实验实训室中练习护理操作。将学生每4~5人分为一组,组内学生轮流扮演医师、护理人员、患者,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模拟练习,加强对母婴护理的理解。并能写出护理病历,制定护理措施,完成护理操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问带教老师,最后主课老师总结。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学生教学同一阶段进行,教学大纲、授课内容、使用教材、授课课时等完全相同[3]。只有教学方法及在该方法指导下的课程授课计划、教案不同。

二、评价指标

一是比较两组学生的平均综合考试成绩。综合成绩理论、实践各占50分,两组考核的理论试题均由同一题库中随机抽取,实践考核均由三位老师做评委分别评分,取其均值。二是对实验组学生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母婴护理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的反应和评价。共发放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统计学方法

比较两组学生综合成绩,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用赞成率(%)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实验组母婴护理学平均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1)。实验组学生对母婴护理学情境教学法12个方面进行评价,赞成率最高达98.73%,最低为88.61%,平均赞成率94.20%(详见表2)。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母婴护理学教学,深受大多数学生欢迎和赞成,教学效果较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广泛运用。

五、讨论

传统教学法向学生们实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课时忙于接受“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课后忙于背诵考试,没有课前的预习、课时的思考与参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和麻木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1]。传统教学法尽管在教育史上曾经发挥过很大作用,现在仍然在一些学校教学中广泛采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法的缺陷已经显露无疑,必须加以革新和改造。情境问题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母婴知识大有益处。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问题情境设计的方法,带教老师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需要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感染学生。但是情境教学法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后,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对所授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可能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能够充分了解。情境教学法要设计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既符合临床实际,又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相衔接,同时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和案例难度适中。情境的设置要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兼顾护理技能操作、护患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健康宣教等环节[2]。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验实训室应具有多媒体等设施能够直观地展示所学内容,学生对所授课程提前预习,模拟各种角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尽管情境教学法有诸多优点,但在教学中学生分组较多,对学生模拟患者还是模拟医护人员的培训,都要求有较多的有经验的教师及实验指导人员参加;其次采用情境式教学需要有较多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已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带教和增加实验指导人员,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实验实训楼,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3]。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利于提高交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理评估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理解操作目的、操作技能中的知识原理;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协作,增进师生关系;有助于根据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有利于提高协作、组织、沟通能力;有利于独立思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授课有吸引力;有利于提高高职母婴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对护士角色的适应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母婴护理人才[1,4]。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赵美林(1972-),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刘亚红(1974-),女,河北保定人,张家口教育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095-02

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是高职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独立判断、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而接受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去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生存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为了改变当前医学护理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教学,将认知与感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在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但也仅处于探索阶段。我校儿妇教研组成员在母婴护理教学中实施了“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2009级涉外护理二年级学生共1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随机抽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人,其中8名为男生,年龄段为18~21岁。两组学生年龄、已学课程及基础课成绩比较(P>0.05) 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教学方法。两班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朱达主编的《母婴护理》教材,选取第二章、第三章内容,通过重组教材,设置护理病案,以《孕妇入院接待及足月正常分娩产妇护理》为任务驱动进行实验教学。首先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完成了这两章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对照组采用传统借助模型人教学工具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试验组采用情境设置及借助模型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把两个班学生各分成5组,每组平均10人,每组推选出组长1名。实验组情境设置运用简易标准化病人(spp)[1]模式,,即选举一名经过特定培训的学生模拟病人设置情境,小组其他人员分别扮演护士、医生、助产士、家属等角色,教师为spp拟定本次操作的内容和临床常见问题及难题,并将其交给spp及全体学生,其中包括孕妇入院接待,以及分娩前检查时操作前、中、后的语言准备等,五组的“演员”依次围绕情节开始合作表演,在角色扮演中,要求要突出护生的护理操作练习以及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

2.评价方法。两组在学习结束后3周分别进行本单元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依据,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儿妇教研组编写的《母婴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由同一组教师进行考核(理论及技能考核总分值均为10 分)。考核后对两组进行不记名形式问卷调查,该问卷[2]经过专家认证,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 0.81。调查内容为学生对各自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共10项,每项分3级评分,即赞同、不确定、不赞同,分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调查表当场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出问卷共100份,回收100 份,回收率是100%。

3.统计学方法。资料收集后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

对照组与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t=5.704,P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x±s)

提示: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法”,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较运用传统的单一模型人教学法掌握更加牢固。

(二)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反馈评分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反馈评分比较P

表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反馈评分比较(x±s)

三、讨论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3]。教学中,“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4],情境设置法教学,可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引入临床护理病人的 “情境”中,这一活动有助于将案例人格化,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母婴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贯通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有利于体验“护患”心理,提高了护生的沟通技巧。护生进入临床时普遍存在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差,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对病人说什么。情境设置教学可使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有较多的机会与spp交流,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通过扮演“患者”和“护士”,并通过角色转换,可让学生体验“患者”的心理所需,从而指导“护士”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同学们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并能锻炼“护-患”之间、“护-护”之间沟通能力,使护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进入护士角色。

(三)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判断、决策和执行的能力。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具备独立判断、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而接受传统护理教育模式的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去满足病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5]。情境设置的spp较模拟人相比更具真实感,学生在实施操作时必须要顾及到“患者”的感受,所以在操作时必将更加细致、准确、轻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病情及操作项目对病人进行指导解释,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还有利于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感[6]。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们语言的组织、仪表仪态、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缩短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护生进入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感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而且“情景模拟”教学法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了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顶岗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教学是培养和造就“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一环,是改进医学护理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桂黔.应用简易标准化评价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J].中等医学教育,1998,16(7):39.

[2]杨丽全,等.情景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04,12(18)2145-2147

[3]伊志勤,耿桂灵.《儿童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3):20-23.

[4]王燕平,艾学平.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1-32.

[5]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10(5)82

母婴护理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与技能;满意度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平均(70.2±2.1)kg。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平均(70.3±2.1)kg。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抚摸、沐浴及皮肤护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宣讲内容为产褥期多发病的解决办法、正确喂养母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新生儿抚摸及沐浴等,护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指导与纠正产妇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标准①

根据我院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判定标准,检查产妇对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抚触、母乳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掌握情况,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每项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计五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掌握程度越好。②根据我院护理情况自拟一份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时处理产妇需求、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及满意。问卷共10道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产妇

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7.5%(234/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1)。

3讨论

在妇产科室中,部分产妇对健康与育儿知识了解不足,分娩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尤为重要。传统妇科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开展的场所多变,育儿护理与健康知识宣讲等分离,护理效果欠佳。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束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更突出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关注产妇、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在确保两者健康的基础上,为母婴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再上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4]。而采取在母婴床旁实施抚触、沐浴等护理及健康教育宣讲,通过专业人员熟练的演示,产妇可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消化并运用相应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另外,在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护理教育中,若产妇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晰可及时询问,如此突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超,封秀玉,莫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J].护理杂志,2014,31(16):41.

[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

[4]许荣华.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2):209.

上一篇:财务风险课程范文 下一篇:化工防腐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