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06 02:42:15

母婴护理

母婴护理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 !/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护生学习母婴护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步入大学二年级护生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增多,其对临床的好奇日益增加。教师选取的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再现了临床相似的护理情境,且将枯燥乏味的母婴护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有效地激发了护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促进母婴护理理论联系产科临床实践。教师在应用CBL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科病例,针对病例中的问题,护生会产生“我是她的责任护士,我要帮助她”。为解决问题,课前主动查阅文献,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灵活应用母婴护理理论知识。

母婴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HIV孕妇;母婴阻断;护理分析

儿童感染HIV母婴垂直传播是主要途径,据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20万妇女和60万儿童感染HIV,其中90%的儿童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1],以往,HIV孕妇终止妊娠是首选,如今,母婴阻断成功率的提高及观念改变使决定生产的HIV孕妇比例上升,母婴阻断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孕妇均是在当地医院、保健院孕检中发现HIV初筛阳性,后由广元市疾控中心确诊,确诊时间为孕后3月至足月产前不等,孕妇平均年龄23.12岁,25~28岁2例,22~24岁5例,18~21岁3例。城镇居民4例,农村户口6例,本市8例,外市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例,中专2例,高中7例,初中1例。汉族9例,其他民族1例。

1.2婚姻状况与孕产史 10例HIV阳性孕产妇中,初婚9例,未婚1例,第一胎9例,第二胎1例。孕周最小12w~42w。平均孕周25w,其中早孕12~27w7例占70% ,晚孕28~42w3例占30%。

1.3感染途径 10例HIV孕妇中,有婚前性乱史5例,占50%,5例中配偶HIV阴性3例;吸毒1例,配偶HIV阳性;3例无不良嗜好,配偶有婚前性乱史,均为HIV阳性。

1.4母婴阻断情况 10例HIV阳性孕产妇中,3例终止妊娠,分别在12w、16w、20w,其余7例通过多次医护人员及疾控人员的沟通交流,有强烈生产愿望,并愿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在本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宫产及人工喂养,接受了HIV母婴阻断。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根据HIV孕妇的特殊性,安排单人病房,专物专用,专人护理,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完成日常的医疗工作。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有自我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防治职业暴露。对各种医疗废物按要求妥善处理好。

2.2心理护理 在日常的科室学习中,应专门进行HIV患者的心理知识辅导培训,让大家都能掌握HIV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辅导技巧。因HIV感染的特殊性,孕妇往往悲观、害怕,缺乏信心,孕妇及家人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负担,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专人一对一护理,可以让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感、增加信任感[2]。在专人护理过程中,①要真诚、和蔼,从内心及外表均体现出关心无歧视,对其本人和家庭的心理负担要表现出理解,充分告知其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也尽可能缓解其家庭心理压力与矛盾。②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认真倾听孕妇及家人的想法与诉求,利用专业知识进行HIV感染及母婴阻断的健康教育,告知母婴阻断的目标以及母婴阻断措施方法,为她们提供全面的心理帮助,尊重孕妇及家人的选择[3]。10例中,经过医患沟通交流,3例终止妊娠,7例选择生产,医护人员都给予了充分理解,在心理上给予了安慰与支持,为进一步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

2.3特殊护理

2.3.1产前护理 在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医生医嘱要求发放抗病毒药物,同时要了解服用药物后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协助医生做好产前各种检查和准备。

2.3.2产时护理 孕妇进入临产状态时,要把产妇安置在专门的隔离产房待产,专人护理,做好监护,勤听胎心,根据情况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2.3.3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采取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按时间段配制不同成份的奶粉,以后按期添加辅食,对产妇及家人给予人工喂养指导和帮助;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4]。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h内)开始服用奈韦拉平(NVP)或齐多夫定(AZT),至出生后4~6w。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

3讨论

目前,我国HIV正处于广泛流行期,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不洁性生活、静脉药物的滥用等原因,育龄妇女HIV感染率也不断增多.世界每年有250万艾滋病感染妇女分娩,每天有2000名婴儿受感染.如何护理HIV感染的孕妇,如何指导她们服药进行母婴阻断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43.4万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由采取干预措施前的34.8%降至2012年底的7.1%。由此可见,HIV母婴阻断越来越被HIV孕妇及其家庭接受,对HIV母婴阻断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母婴阻断的基本知识,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是母婴阻断护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HIV孕妇的心理护理、做好职业防护是护理关键[5]。对于HIV阳性及爱滋病发病期的产妇,我们要全方位进行干预,护理,让其早日康复。通过一定的产前、产时、产后干预, 进行母婴阻断, 可大大降低新生儿艾滋病感染率。其中有针对性的母婴阻断护理, 在这一医疗干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佩炯,卢洪洲.HIV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J].世界感染杂志2006,6 (2):169-17.

[2]张福杰,王健,王福生.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82.

[3]李仙菊.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 2009, 7(13): 1176-1177.

[4]朱丽红,刘星,郭敏.围生期新生儿行艾滋病病毒阻断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 18: 020.

母婴护理范文第3篇

乙肝属传染性疾病,也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中国又是流行的重灾区,为了不给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众多的问题,我们全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乙肝的防治常识,提高公众对防治乙肝的认识。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是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打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在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而母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对于乙肝的孕妇而言,妊娠会加重其原有的肝病表现和妊娠反应,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疲倦,所以要进行血清检测注意鉴别。也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妊娠后期易发生DIC,产后出血也多见,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引起早期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中晚期死胎、早产、死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孕妇应注意休息,清淡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供热量、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分为1血源性:胎盘渗透2细胞源性:胎盘感染生殖感染 对于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者感染HBsAg率高于无流产者。新生儿脐血清乙肝DNA可确诊宫内感染。产时传播是母婴转播的主要途径:可由早破膜、产道损伤、胎儿皮肤破损引起。要注意安全分娩避免损伤性操作增加产时感染,阴道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但胎儿无头盆不称产程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2产程而产钳或胎吸引助产,防止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产后感染则由亲密接触、母婴唾液、母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及感染性指标。妊娠早期:10周前HBsAg滴度高且HBeAg 阳性伴临床表现者需行人工流产,中晚期患者以保肝治疗,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检测肝功和凝血状态,严防重症肝炎的发生,分娩与产褥期应防止出血,防止感染及密切观察防止病情发展。

因携带有HBV的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中有较高的HBV-DNA检出率,因此分娩方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受大家的关注。通常自然分娩新生儿通过产时可吞入有传染性的母亲分泌物和血液,自然分娩时母亲血液渗透是婴儿的量较剖宫产是明显增多。尽管剖宫产缩短了婴儿接触母亲传染性物质的时间,但有关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结果并不一致。不应将HBsAg作为剖宫产的指证,剖宫产无法清除乙肝感染机会。

当HBV-DNA≥1×106 禁止母乳喂养改人工喂养,当HBV-DNA≤1×106产妇母乳喂养存在一定风险应慎重考虑。母乳喂养时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减少接触传播机会,如发生皲裂或婴儿出现腹泻等情况时,应暂停母乳喂养,肝炎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的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养,并注意消毒隔离。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病毒在体内是个动态变化,在漫长母乳喂养过程中有可能发生DNA载量的变化。

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洗澡,查肝功、肝炎血清学指标,年龄越小感染机会愈大。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一个月及六个月各皮内注射乙肝疫苗,HBIG应出生后尽早六小时内注射越早越好,出生后48小时后注射,其预防作用明显较少,超过7天无效。如果能产生抗体当然为最理想的结果,但如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为阳性为免疫成功,是婴儿预防后最最常见的结果,如一年后核心抗体不转阴,应复查DNA。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分析1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的阳性转率随着疫苗的抗体含量增加而提高。机体因素:性别、年龄、体重、遗传因素等。接种因素:包括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针数、免疫程序等。还有些其它因素包括如母亲HBV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因素、病毒变异。

母婴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科 母婴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35-02

Maternal and infant to the b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ode

ZHAO Min

(Sichuan province in Guangyuan ci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62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model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influence of women in maternity care work. Guide Methods 120 maternal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60 to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nursing care maternal and infant implementation by the bed nursing mode (th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by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operation nurse in the bed finish). Before discharg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statistics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masters, surve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nursing mothers to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infants increase nursing skills master in much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matern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nurses effec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血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 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 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母婴护理范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护生学习母婴护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步入大学二年级护生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增多,其对临床的好奇日益增加。教师选取的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再现了临床相似的护理情境,且将枯燥乏味的母婴护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有效地激发了护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促进母婴护理理论联系产科临床实践。教师在应用CBL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科病例,针对病例中的问题,护生会产生“我是她的责任护士,我要帮助她”。为解决问题,课前主动查阅文献,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灵活应用母婴护理理论知识。

(3)提高沟通交流和临床思维能力。有研究显示医患矛盾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医患沟通或沟通不良。CBL教学有利于锻炼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课堂上,护生围绕典型案例与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护生如何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同学辩驳,均需要每位学生组织语言不断交流、积极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和自己的不足,最后寻求教师指导。这一过程可以提高护生沟通交流和临床思维能力。综上所述,《母婴护理学》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医学护理教育中推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采取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医学实践、学校图书馆、校园网为护生查阅资料提供平台等措施,相信CBL教学法在教育界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母婴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1.2 实施方法

1.2.1 应具备的条件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管理: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护士;

1.2.2 健康宣教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2 实施效果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及整体护理质量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29-01

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h同室休养。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身体健康和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现将我科母婴同室的护理体会浅淡如下。

1 母婴同室的好处

1.1 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婴同室可以让妈妈同时哺乳与休息,有利于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母乳。

1.2 提高护理质量 每天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喂水、换尿布以及具体育儿常识的宣教可以共同进行,母亲可以边看、边听、边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宝宝身体上的异常情况[2]。

2 注重婴儿的安全护理

2.1 婴儿睡觉时要取侧卧位 有利于吸入的羊水或反流的奶汁顺利排出,避免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婴儿窒息[1]。

2.2 母婴同室不能同褥 婴儿应睡在单独的褥子里,并露出口鼻。避免乳母入睡后翻身时误将褥子遮盖了婴儿口鼻而引起窒息。

2.3 婴儿脐带局部保持干燥清洁 若包扎敷料有渗血、污染或尿尿将敷料弄湿,应重新结扎止血和立即更换敷料。婴儿每天沐浴1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及时更换湿尿布。

2.4 密切观察婴儿一般状况 观察神志、瞳孔、面色、哭声、心率、呼吸、体温的变化及大小便、睡眠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

3 做好产妇的护理

3.1 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鼓励乳母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

3.2 帮助乳母以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吸吮姿势喂奶。协助及早用奶,教会乳母掌握手工挤奶的方法并协助挤奶,向乳母介绍初乳的营养价值,切勿浪费。按需哺乳:哺乳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3h,重视夜间喂哺。避免对婴儿造成错觉;禁止给婴儿任何饮料、牛奶,不给橡皮或奶瓶作安慰物。

3.3 保持、及双手清洁 但忌用肥皂、酒精和碘伏之类的物品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每次喂乳应两侧交替进行,并挤空剩余乳汁,促使乳汁分泌,预防乳腺堵塞及双侧大小不等。皲裂时可用乳汁涂拭继续哺乳,先喂健侧,患侧可行多次、短时间的喂奶。戴合适的棉制胸罩,支托和改善血液循环。

3.4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婴儿吸吮能力、次数、乳母哺喂及奶量情况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注意观察产妇的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3.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病室每天上午、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20min,用1:200~300“ 84消毒液”拖地面、抹床头柜等或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星期常规进行母婴床单位大消毒1次。每月将病室空气、用物等进行1次细菌监测。母婴出院后,床单位及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 小结

护理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新生儿,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另外,由于产妇对新生儿知识了解少,可能忽视新生儿异常情况,因此加强病房巡视,实行责任制护理,有助于异常情况的发现。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喂养安全、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宣教指导,使其掌握观察、护理喂养婴儿的要点,做到正确护理新生儿,达到新生儿健康安全的效果。

母婴同室的应用是护士对病人的心理、生理、文化水平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因此,要求护士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由燕,邢英欣,刘静红,等.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4):328.

母婴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生产200例产妇,所有产妇都是初产妇,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在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基础上,随机把母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家庭背景、文化知识水平、分娩方式、婴儿情况和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护理都在病房中产妇的床旁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内容包括婴儿沐浴、游泳、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相关药物注射、换尿布等,相关的健康与护理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让产妇准确掌握对婴儿的护理和喂养技巧;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操作,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护理操作。护理知识宣教的内容有母乳喂养优点和相关注意事项、产妇保护方法、产后的营养指导、产褥期产妇会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技巧、更换尿布技巧、婴儿预防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区分婴儿常见生理和病理现象和相应处理措施等。住院期间床旁护理1次/d,每次护理的时间半小时左右。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婴儿抱到专门的沐浴室集中沐浴,进行脐带消毒,抚触婴儿,在治疗室集中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集体的讲解,内容和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产科制作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满意程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等满意程度,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根据母婴护理相关内容设计20道选择题,对产妇及其家属对婴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掌握:80~100分,基本掌握:60~79分,未掌握:小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100) 85(85%) 13(13%) 2(2%) 98%

对照组(100) 49(49%) 25(25%) 26(26%) 74%

很明显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2.2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情况

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比较

组别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对照组(100) 63(63%) 25(25%) 12(12%)

观察组(100) 35(35%) 21(21%) 46(46%)

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3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对产妇采取分段护理服务,产妇与婴儿实现分开护理,分段分离护理使护患之间产生了隔阂,护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人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产科护理服务也不断的改进,母婴床旁护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以人为本,婴儿和产妇不需要分离,可以有效解除产妇担忧心理;而且母婴床旁护理加强了产妇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监护权力,尊重产妇及其家属的选择与相关权益,保护了其隐私,人性化的满足了个性需求,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而且通过精心的护理和相关健康教育,增强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信息,加强了护换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

母婴床旁护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护理操作示范,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促进和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更快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护理,逐步的提高产妇及其技术对护理方法的认识与掌握,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指导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采取专业的精心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和婴儿护理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产科护理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母婴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舒适护理;母婴分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7-02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一些疾病或特殊原因,需转至儿科与母亲分别进行治疗,面对意料之外的局面,产妇身心面临双重压力,既担心自己的产后恢复更对新生儿的疾病产生焦虑,另外由于新生儿不在身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一般护理的掌握均存在障碍,针对这种现状,我科自2012年1月至3月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舒适护理,使产妇得到全方位照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产妇43例,其中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28例;新生儿早产19例,溶血或高胆红素血症21例,湿肺3例;出生即转儿科20例,生后第2、3天转科的分别为10例、13例。

1.2 方法 护士通过对产妇的全面评估,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并给予实施,从环境、心理、疼痛、哺乳、睡眠、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舒适护理。

2 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产妇身心恢复均有明显改善,平均住院天数由6.2天降至5.5天,母婴知识掌握率由89.7%升至98.4%,满意度调查由97.8%升至99.6%。

3 舒适护理

3.1 环境舒适护理 产后将产妇尽量安置在单独房间,避免其他新生儿哭声对产妇产生心理上的刺激,房间应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房间装饰以暖色调为主,物品摆放整齐并简单实用,地面干净无明显污迹,保持干燥,并在卫生间等位置设置防滑标识。产妇入住后护士应热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介绍各种物品(如热水壶、冰箱、呼叫铃等)的使用方法,迅速消除产妇的陌生感。

3.2 心理舒适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往往出现焦虑、自责、紧张、易怒等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以朋友形式主动与其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与不安,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天主动与儿科联系,了解新生儿疾病的动态变化,并将病情变化与治疗方案告知产妇,待产妇及新生儿病情均允许时,协助产妇至儿科探望新生儿,利于增进母子感情,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利用娃娃模型,给予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及一般护理(如抱孩子、更换衣服、喂奶、换尿布等)的指导,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3.3 专科舒适护理

3.3.1 多功能电子理疗仪的应用 多功能电子理疗仪通过对身体局部进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可促进乳汁分泌、通畅乳腺管,恢复膀胱肌肉功能,解除因奶少、乳腺管不畅以及膀胱肌肉水肿引起尿潴留的不舒适。对尾骶部刺激、按摩,能减轻会阴切口、腹部切口及盆腔的疼痛与不适感,有效率达100%。[1]

3.3.2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Virchow在19世纪中期就提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至今仍得到普遍公认[2]。作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可对剖宫产产妇实行提前护理干预,术后即给予双下肢的按摩,待产妇双腿可自主活动后,告之做足背、踝关节及膝关节的运动,鼓励产妇术后12小时坐起,24小时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观察产妇双下肢有无肿胀,腓肠肌有无握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3 加强哺乳的指导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加之产妇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泌乳时间往往推迟。[3]产妇能否顺利进行母乳喂养,舒适护理在此尤为重要。产后回房即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挤奶手法:将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周围,向胸壁处有节奏地挤压、放松把奶汁挤出,通过有效的按摩可促进催乳素与缩宫素分泌,促进乳汁的分泌及子宫收缩[4]。每2-3小时进行一次,每侧不少于15分钟,24小时不少于8次。为避免劳累,推荐使用医用电动吸乳器,模拟婴儿吸吮节奏、频率,更好的刺激乳汁分泌。正确的挤奶手法及电动吸乳器的早期应用,亦可使乳腺管逐渐通畅,饮食上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早期禁食油腻、催乳汤类,以免在乳腺管未通畅的情况下,乳汁过多堵塞乳腺管,加强健康宣教,告之产妇情绪、休息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休息,以利乳汁分泌。

3.4 睡眠舒适护理 保证房间舒适、安静,护士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各种护理、治疗合理安排,集中进行,夜间尽量使用地灯、床头灯,避免强光刺激,睡前给予热水泡脚,温水擦浴,增加舒适感,针对产妇因焦虑、抑郁等已引起失眠的原因,护士应与产妇建立诚挚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劝导、疏导病人,指导病人运用反思法、意识控制法、转移刺激法、兴趣诱导法、疏导宣泄法调节不良的情绪,使其安稳的睡眠。[5]

4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病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还是灵魂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具有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6]。舒适护理模式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为病人着想,对待病人要有充分的耐心、爱心及细心,尽可能使病人身心愉悦[7]。由于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原因被转送至新生儿监护病房,造成母婴分离,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给产妇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包括环境、心理、专科、睡眠护理等,使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是舒适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最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祝玲英.母婴同室开展舒适护理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86.

[2] 梁小花,陈容,侯婷婷.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0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692.

[3] 赵玉芳,秦瑛,金得燕.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23.

[4] 黄翠琴,樊雅静,胡三莲,等.促泌乳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31):2886-2887.

[5] 梁丽,张丽莎.睡眠的舒适护理[J].当代护士,2009,5:39-40.

[6] 祝玲英.母婴同时开展舒适护理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86.

母婴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9-02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2]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陈小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3):22-23.

[3] 汪凤花.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问题与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07):71-71.

上一篇:眼部护理范文 下一篇:护理操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