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类学生就业指导分析

时间:2022-10-16 06:31:13

矿业类学生就业指导分析

本文作者:高宝全 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国内外环境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矿业类毕业生具有行业专属性强的特点,除具有一般专业就业压力外,还具有就业面窄、工作条件艰苦、安全隐患大等特殊困难。做好矿业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因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人职匹配,双向选择”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各环节。

一、矿业类本科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新形势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国家为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适时提出了新能源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大批矿业类人才将矿产深加工利用,建立循环利用经济体系,引导矿业类本科生投身矿山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矿业类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实践”、重“阶段”轻“全程”、重“整体”轻“个体”、重“数字”轻“质量”等问题,这种就业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

2.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促进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现实需要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感情线、是关系社会安定和谐的稳定线,尤其是矿业类本科生,他们中很多来自矿区经济困难家庭,选择艰苦行业专业的原因是矿业类专业就业易、工资高,如果这些学生未能尽快就业,势必会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面向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去构想未来的发展,势必影响效果。而全程化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增强学生适应就业形势的能力,从而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3.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而贯之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大学四年级才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当前,高校大部分的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开展,内容多局限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材料准备、就业政策解读、签约手续办理等,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全程化就业指导强调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大二的认识实习、大三的生产实习、大四的毕业实习这三个下矿区实习的不同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利于矿业类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4.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全程化就业指导与传统的就业指导相比,具有科学规范、内容丰富、时间充足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就业工作水平。在时间上,全程化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内容上,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与就业指导、矿山安全意识教育、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配以科学、规范的教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教育活动。

二、以科学转型保障矿业类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1.推进就业工作目标由保数量向重质量发展的转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不应以就业为终止,而应以学生个体获得职业发展为目标,由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考核工作重点也应由“教师是否指引”向兼顾“学生有无改变”转变。要统筹协调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完成就业率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投入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与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化形态的转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融多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以实践型结合研究型、学术型的工作模式代替传统型、经验式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或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工作,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指导人员应主动学习各学科相关知识,寻求学习机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规律性和针对性。

3.推进就业指导渠道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型就业指导渠道应从重视正规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工作渠道向兼顾非正式的、活动性的、偶发性的渠道转化;从重视直接的、显性的渠道向兼顾间接的、隐形的渠道转化;从自上而下的师生渠道向扁平化的师生、生生网络转化;改变传统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垂直式与扁平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传统模式容易导致就业信息传达有断点、失真,辅导员了解学生不深入,一般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疏离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使全程化就业教育不能入脑、入心。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一般都超过200人,并且兼而负责学生管理、团建、党建等工作,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对象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单靠一己之力难以有效达到扁平化目标。可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扁平化目标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过使用飞信、QQ群、公共邮箱、短信平台等现代化通讯和网络技术,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得以实现。矿业类学生本身就具有就业行业针对性强的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生生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换针对性也更强,有效性更高。

4.推进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由兼职化向专业化的转型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多为一人担多责,保证就业工作人员的精力投入,明确就业工作人员个人发展方向,增强与外界的工作交流,大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为就业工作上水平提供组织保证。努力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外聘校外高水平就业指导专家和企业HR,通过网络等手段定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构建矿业类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体系

从横向来讲,就业指导要从就业指导课教师层面、专业教师层面、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层面、高校校友会层面、图书馆和后勤层面、学生层面六个层面,实现服务模式、指导模式、咨询模式、教学模式、研究模式五位一体的模式。研究模式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基础、是底层,教学、指导与咨询是这一模型的边侧,而服务则是顶层。指导模式是服务模式的提升,从事务层面上升到指导学生成才和发展。咨询模式区别指导模式之处在于由共发展为个。教学模式和研究模式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薄弱环节,教学模式不仅包括就业指导课,也包含专业课堂上关于专业发展、职业方向等职业指导相关内容的渗透。研究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新时期、新特点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使日常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并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见图1)。从纵向来讲,围绕服务对象,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阶段实施,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指导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侧重职业规划指导、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矿业行业发展现状指导学生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请学科专家、成功校友做专业介绍,消除学生对矿业类专业的偏见,培养专业兴趣和信心。由校史校情教育扩展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在煤炭行业建功立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侧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发现自身能力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差距,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面对扩招压力和毕业年级矿业类专业学生待遇期望受挫等现实,低年级学生会对专业前景产生怀疑,学习态度会受到影响,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参与教师科研来培养专业认同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思想道德、法律意识、非专业兴趣和各种非智力因素,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应侧重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就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市场、法规政策、求职技巧、挖掘素质优势、增强就业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矿业类本科生在此阶段的生产实习过程中普遍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失落感,可在实习前后适时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请本专业成功校友讲奋斗史,并要重点排查心理问题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对大四学生应侧重引导角色转变,做好充分的求职和适应社会准备,实现职业理想,对参军、考研、考公务员、创业等各类学生开展分类指导,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广泛搜集信息,模拟求职现场,训练求职技巧,实施“一对一”咨询模式,解决求职过程中临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工作机制,全程化就业指导可分为三个层面。统筹规划层——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具体操作层——院系就业工作机构;辅助层——学生组织。其中,辅助层的作用往往发挥不够充分,人们只重视学生组织配合教师开展日常工作,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可建立专门的学生组织——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上一篇:智能工程技能教育改革的实践 下一篇:矿物加工校外实践平台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