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国货复进口的再探讨

时间:2022-10-16 03:40:41

对中国国货复进口的再探讨

摘 要:国货复进口是指在本国生产制造,并已实际出口离境的原产于本国的货物,在未改变货物形态的情况下重新中转复运进境。对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国内学者意见不一。有鉴于此,从导致国货复进口的原因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尽量客观地认识国货复进口现象,并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货复进口;关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71-02

一、我国国货复进口现状

国货复进口是指在我国生产制造,并已运出关境(包括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货物,在未进行加工改变货物状态的情况下因某些原因需要转运回国。国货复进口主要证明三个内容,一是国货,即确实在国内生产、装配;二是复进口。即确实已经报关出境,同时又以充分的理由需要再次入境。三是复进口货物是否已申报、已审核通过或已获得出口退税。在我国,即指海关贸易统计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口。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国货进口额呈增长趋势,2007年已达到当年进口总额的8.97%。

从表一中近五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货复进口(即原产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口)略有下滑之外,其他年份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势。横向来看,我国国货复进口的规模这五年一直高于美国,在我国进口总额的占比一直徘徊在7%~8%,2007年更是高达8.97%。从海关最新数据了解到我国2012年6月当月及前六个月的累计金额均超过美国和我国台湾省,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国货复进口的增势仍在保持。

从国货复进口产品的类别来看,有研究显示主要集中在五大类商品上,分别为: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棉花和化纤短纤;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零件;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而这五大类商品正是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对象。相关研究也显示加工贸易是我国国货复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从国货复进口中企业的性质来看,其中主体力量就是外资企业。此外,国货复进口的地域也比较集中,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跨国企业主导了外贸出口业务,所以说,跨国企业与国货复进口的关系十分紧密。

最初,国货复进口一般是由于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经济纠纷而被退回,但是近年来如此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显然不是以上原因所能解释的。接下来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我国大规模国货复进口的成因。

二、我国国货复进口原因浅析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行为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利己选择,因此要想了解我国国货复进口的原因要从了解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开始。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

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纷纷建立。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一国会集中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其价格会相对低廉,然后与别国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是双方都获益。科技的发展,为资源全球分配提供了有利条件。资源流动的便捷更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销售等活动提供了条件。而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来我国投资生产。虽然产品生产于中国,但是产品的销售权、货物所有权却并不都在我国。有的是在跨国公司总部或是地区总部,有的是在专业的贸易供应商手上。这种集中生产、集中销售的情况是国际专业分工纵深发展的表现,也因此造成了大量国货复进口的现象。上文中提到的国货复进口企业集中于外资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从国内的税收政策来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关税政策虽然几经调整,但依然对部分产品保留出口退税政策。与此同时,为了发展加工贸易,我国还实行对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产品减免税收的政策。关税减免又称为税收优惠,它包括减征关税和免征关税。两种政策的同时实施,给企业借此牟利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对部分产品,原来内购的料件,可以通过出口先获得出口退税,再以加工贸易的名义保税进口,这样就规避了内销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从国货复进口的相关数据来看,复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类产品。这些产品在出口时可以享受到出口退税的好处,同时,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进口,又可以享受进口减免的好处。但是对于这些复进口产品的最终用途并无更详细的数据,因此很难判断企业进口这些国货是因为生产所需,还是仅仅为了减轻税负。

此外,我国部分产品存在“关税倒挂”现象,即上游的产品如原材料、零部件等进口关税高于下游产成品的关税。如此一来,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保税进口原材料,加工成符合较低关税标准的产成品后再出口,然后由其下游厂商进口,降低下游厂商采购成本就成为企业应对关税倒挂的对策之一。

综上可知,一方面,国货复进口的出现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产业国际分工专业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有关。

三、国货复进口的影响

对于国货复进口的影响,褒贬不一。其中认为其对经济发展不利的主要观点为: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虚夸了贸易顺差;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口复进口的产品价格较高,造成消费者福利损失。

首先,认为国货复进口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是因为他们将国货复进口归因于骗取出口退税和规避消费税和增值税。一般来说,越是上游的产品其税率越低,越是下游的产品其税率越高,因此以加工贸易为名先出口再进口的产品,一般出口的是上游的原材料,进口的是较下游的中间品。这样一来,在出口时所得的出口退税就相对较低,企业以此所获得的利益就较少。而且即使存在关税倒挂现象,也是针对一小部分产品的。因此以规避税收为目的的国货复进口规模应该不大,对国家税收所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其次,加工贸易方式是国货复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那么这整个流程就应该是:先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最后把出口的产品再进口。这三个环节是两次进口和一次出口,一般而言只会造成逆差而非顺差,即使不考虑第一个环节,也基本是贸易平衡。此外,即使复进口的产品再次出口,那么这种出口带来的顺差也是实际发生的而非虚夸的。

再次,对于国货复进口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贸易摩擦,要根据国货复进口的具体原因来定。如果纯粹是以规避税收为目的,而不存在生产行为,确实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是如果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而带来的国货复进口,那么就是企业生产追逐低成本的合理逐利行为。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好现象。

最后,部分学者指出,某些出口复进口的产品,如贴牌生产的产品,其进口价格较高,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性质,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曾经轰动一时的达·芬奇家具事件就是深刻的教训。个人认为,此类复进口虽然确实计入我国国货复进口之中,但是其本质是违法的。对此类现象海关应该严格查处,国家也应该进行相关立法,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以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因为国货复进口的成分并不单一,所以我们不应该对其进行片面的否定或者肯定,而应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四、对我国国货复进口的对策

针对我国大规模的国货复进口现象,尤其是以避税为目的的国货复进口现象,有学者呼吁调低或者取消出口退税税率。而随着我国入世,贸易保护逐渐减少,并且我国部分产业确实已经发展起来,调低出口退税已成为国家政策的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海关多次调低出口退税。与此同时,管理我国国货复进口,尽量减少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措施还应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更宽泛的选择。

一是大力发展我国信息科技、物流等服务业,为跨国企业在我国直接投资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如上文所述,企业的全球化经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是造成国货复进口的原因之一。那么如果能让企业将生产、流通与销售整个生产链条投放于中国,就会减少国货复进口,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人力财力的浪费。我国大量的人口,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劳动力的优势,也为我国形成了市场的优势;但同时我国人力资本上的劣势,导致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发展落后,是我国处于生产链两端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就成为我国争取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大利润的关键,也是减少国货复进口的根本措施之一。

二是加快保税区的建设。这主要是针对以避税为目的的国货复进口的。近年来,随着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心的建设,原先很多“境外一日游”货物选择直接进入园区或中心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虽然在统计上进入保税区也算是国货复进口,但是却减少了为了避税将货物运至他国再运回来所带来的运输等相关环节的资源浪费。

五、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国货复进口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和税收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在管理我国国货复进口的政策上,应该在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从源头上降低国货复进口的规模。与此同时,保税区的建设等辅助措施,也对减少我国国货复进口所造成的浪费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强,范爱军.我国国货复进口成因的理论解析[J].国际贸易,2010,(11).

[2]陈达.中国国货复进口达730亿美元规模在国际上罕见[J].金融纵横,2007,(12).

[3]付莹.“国货复进口”现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4]周颖.国货复进口:暗流涌动[J].中国海关,2011,(11).

[5]李文博.国货复进口成因、影响及对策再辨析[J].时代金融,2010,(6).

[6]黄大中.国货复进口增长势头迅猛税收政策需调整[J].中国国情国力,2005,(2).

上一篇:对法律文书与物权变动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