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10-15 06:30:02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开办的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升温,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防范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个人消费信贷是由商业银行开办的用于非法人或组织非盈利目的的贷款,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打破了个人与银行单项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商业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债权债务关系,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开创业务新领域对传统业务模式的突破,顺应了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要,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创立渠道,也有利于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因素

(一)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发放后更是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上。

(三)抵押物难以变现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抵押物变现渠道窄、成本高,贷款担保往往形同虚设。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执行上的不规范,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存在,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损失。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四)盲目营销,无规划发放消费信贷

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不少员工为完成任务,盲目放贷。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方法

面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逐步创造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环境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存量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信用业务均有记录登记。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扩大现有人行征信系统的职能和范围,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各公用收费部门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二)认真探索个人客户差异化服务方法

调整客户结构,培育和拓展一批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所谓高端个人客户就是指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就当前客户群体而言,一是从事于优势行业或垄断行业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如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二是职业稳定、收入较高的国家公务员和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群体不仅工薪水平和福利条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预期收入高,失业风险较低。并且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自身的社会声誉和个人信誉也更加注重,还款意愿较强。银行对重点客户应加大营销和调研力度,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贷款的预期损失比率。

(三)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

担保制度,是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风险时的必要保证,也是制约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个有力武器。在我国消费信贷法出台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圈定法律争议少、执行容易的标的作为抵押物。产权不清、变现较难以及现有法律上存在争议的抵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选定的担保抵押物必须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合理界定保证人范围。对借款人自身条件较好,收入稳定,可实行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保证人应该选择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户,且至少自身综合条件不低于借款人。

三、结语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自身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启动市场、积极扩大内需将发挥重大作用,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再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罗伯川,主编.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指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何五星.银行风险与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作者简介:张 鑫(1992-),女,陕西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