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病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15 06:27:58

儿童龋病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4—02

儿童在患龋后不仅降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咀嚼功能,还对恒牙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恒牙排列不整,严重妨碍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口腔健康行为又是影响患龋的重要因素。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因此孩子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总称为家庭口腔健康行为[1]。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受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的直接影响,因而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也受其的间接影响[2]。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龋病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儿童龋病概况

1.1 儿童患龋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4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地区,受经济、文化、地区因素影响,龋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将12岁儿童作为调对象,在美洲,龋均(DMFT)为3.0,在欧洲,龋均(DMFT)为2.6,而在非洲,龋均(DMFT)为1.7。近几年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儿童患龋率仍高于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发展中国家也已出现上升趋势。但在近20年里,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的患龋率虽然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却已呈下降的趋势[3]。我国对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很多调查分析,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乳牙列龋患率高并且龋患严重,但恒牙龋状况较乳牙情况好。

两极化的现象在龋病中存在[4],即人群中无龋占很大一部分,但很高的龋失补牙数却存在于少部分人中,30%的人口腔中集中存在着高达70%以上的龋齿。调查显示两极化的现象在我国乳牙龋中也存在着[5]。这说明一部分龋病的高危人群在儿童中存在,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龋病防治工作则尤为重要。

1.2 儿童患龋危险因素

1.2.1 细菌因素

致龋菌为乳牙龋发生的必备因素,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经大量调查得出,儿童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多为母亲,或负责照顾孩子的人通过亲密接触、共用食物及餐具等,并且一般在儿童12个月之前就会发生变形链球菌的定植。另一个可致龋的细菌是乳杆菌,研究表明,单独的乳杆菌虽不能致龋,但它可以增加菌斑中的酸性产物,来与变形链球菌共同致龋[6],出现乳杆菌常常因为进食含糖食品 [7]。

1.2.2 宿主因素

1.2.2.1 牙的结构:乳牙比恒牙更易患龋,这受儿童所处环境、乳牙的解剖形态及组织结构,和矿化程度等因素有关[8]。乳牙的牙颈部缩窄,且有隆起位于牙冠近颈部1/3处,相邻牙之间呈面的接触,食物滞留容易发生在牙合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而成为不洁区。经临床观察,磨牙窝沟有龋的高敏感性。磨牙牙合面及颊侧窝沟形态变异而形成窄细的盲袋沟,使滞留在窝沟内的菌斑无法被清除,是龋病第一好发部位。牙对龋病的敏感性与窝沟深度呈正相关[9]。

1.2.2.2 牙的发育:儿童在恒牙胚发育期见出现疾病或者营养不良时,可造成恒牙萌出后釉质缺损,是容易发生龋病的有利条件。早产儿常伴有牙发育的障碍,使龋病发生比正常产儿高。郑树国等专家对176名3-8岁有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和龋病的关系相关研究发现[10],龋齿的发生与低体重新生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缺陷呈显著的相关性,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及乳牙釉质混浊均与龋齿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釉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不断发生变化,越年长釉质的密度和渗透性则越低,氟含量越高[9]。龟裂多数情况下不出现在幼儿乳牙,但随年龄增长其咀嚼功能增强,龟裂则出现在乳牙表面,乳牙磨耗影响龟裂的长度,乳牙严重磨耗时,龟裂可由切缘发展到牙颈部,龟裂的裂隙也粗而明显,龟裂也可影响患龋,例如常见和早发的是乳牙牙颈部龋,这与该部位釉质薄弱以及微小龟裂出现较集中有关[8]。

1.2.2.3 龋齿的分布:临床观察中发现[11-13],龋齿在口腔中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乳牙龋病好发牙位呈规律分布,其中患龋率较高的为上颌乳中切牙、下颌乳磨牙。分析原因可能为乳前牙萌出最早,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的时间长,而且下颌乳前牙相对的舌下肉阜处有舌下腺开口,使下颌乳前牙受唾液冲刷以保持牙面清洁;上乳磨牙相对黏膜处有腮腺导管开口,此处唾液流量大,能冲洗上乳磨牙食物残渣来保持牙面清洁;因此,相对的食物易滞留区域的牙齿易患龋。

1.2.2.4 唾液:口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猖獗龋[14],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长期唾液分泌障碍,削弱了口腔自身防御能力及对微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形成了龋的易发条件。龋病发病与唾液的成分和功能密切相关,樊明文等近期研究发现富组蛋白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如唾液中富组蛋白能够影响获得性膜的形成,来抵御细菌代谢产物对釉质的内部渗入,减缓有机酸对釉质的腐蚀速度,因而产生抗龋的作用。

1.2.3 食物因素

致龋食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他们滞留在口腔内,容易被致病菌代谢产酸并且合成细胞外多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淀粉等。糖的过量和频繁的摄入,在口腔内滞留,协助了产酸菌的增殖,破坏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平衡,形成致龋的危险环境。

2 家庭口腔健康行为概况

2.1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可以预防龋病。对儿童开始刷牙的时间,近些年较多调查分析说明[15-16]:5岁儿童中大部分仍有不刷牙和刷牙不彻底的现象,在4~5岁开始刷牙相比在3岁以前教孩子刷牙的儿童,前者出现龋坏的概率明显大于后者。

2.2 家长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2.2.1 卫生行为影响

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成为影响儿童龋病危险因素的间接原因 [17],儿童与家长常年在一起生活,家长刷牙的频率和时间,以及饮食结构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形成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又受他们自己刷牙、饮食等行为的影响。Douglass等发现[18]自己刷牙的儿童比有成人帮助刷牙的儿童更易患龋,处于口腔健康行为学习和建立时期的他们更多的是模仿其父母,因此父母应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并且为儿童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进行口腔卫生监督和正确引导。

2.2.2 喂养方式

2001年叶玮等研究[19]认为,过多摄入致龋食物的不良习惯和对婴儿喂养方式不当是幼儿猛性龋的重要危险因素。吕惠萍等[20] 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在2558名学龄前儿童中,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儿童患龋率为38.61%,龋均为1.47;而非母乳喂养者患龋率为46.72%,龋均为1.76。低龄儿童龋(ECC)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生的乳牙龋病,研究认为ECC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不适当的喂养方式造成的[21]。

综上所述,儿童龋病患龋率高、发病早,自觉症状不明显且进展速度快,是影响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儿童的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又在儿童龋病发展趋势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龋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儿童口腔健康应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 2004, 13 (1): 65

[2] Okada M,Kawamura M,Kaihara Y.Influence of parents’oral health behavior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eling technique[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101-8.

[3] Petersen DE,Bourgeois D,Ogawa.The global burden of O 2ral diseases and risks to oral health[J].Bulli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83(9):661-669.

[4] Dimitrova MM.Kukleva MP,Kondeva V.A study of caries polarization in 1-,2-and3-year-old children.Folia Med(Plovdiv),2000,42(3):55-59.

[5] 张晓芳,许学斌,程睿波,等.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华西IZl腔医学杂志,2005,3(3):258-259.

[6] Toi CS,Cleaton-Jones PE,Daya NE Mutans streptococci and other caries-associatedacidogenic bacteria in five-year-old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Or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99y,1999,14(4),238-243.

[7] Beighton D,Adamson A,Rugg·Gunn A.Associations between dietary intake,dental caries experience and salivary bacterial levels in 1 2-year-old English schoolchildren.Archives ofOral Biology,1996,41(3):271-280.

[8] 石四箴.儿章口腔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9]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42.

[10] 郑树国,邓辉,高学军,等.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缺陷与龋齿易感性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5):270—2.

[11] 张辉,韩永成,侯玮,等.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2):109.12.

[12] 王一均,沈家平,周红艳.江苏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J].口腔医学,2007,27(5):268-71.

[13] 程睿波,张颖,刘璐,等.辽宁省5岁儿章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J].上

海口腔医学,2007,16(4):343-6.

[14] 胡得渝.口腔预防医学[M].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

[15] 马丽霞,冯萍,李燕,等.贵州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J].贵州医药,2009,33(8):752—3.

[16] 田亚光,廖天安,谢奇.5岁幼儿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701-3.

[17] Okada M,Kawamura M,Kaihara Y.Influence of parents’oral health behavior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causal modeling technique[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101-8.

[18] Douglass JM,TinanoffN,Tang JMW,et a1.Dental caries pattern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s in Arizona infants and 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1,29(1):14-22.

[19] 叶玮,冯希平,刘艳玲.上海市幼儿猛性龋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2):166-169.

[20] 吕惠萍,李曦.洛阳市学龄前儿章乳牙龋患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10.

[21] 邓辉,徐征.北京市1-4岁儿童龋流行情况调查极其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4):418-421.

上一篇:发挥中医院文化功用 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现状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