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冲击性色彩

时间:2022-10-14 10:32:54

油画的冲击性色彩

摘 要:冲击性色彩是某种特殊的,强烈的、情感的直接流露和宣泄。从艺术形式上不仅对人的心理具有启发性,而且对人的心灵具有强烈的冲击性。

别出心裁地尝试色彩的对撞效果,大胆运用浓重的色块,将最灿烂的色彩妆扮于画布上,展现不一般的视觉风采。强调富有创意性,不妨大胆运用明艳色彩来制造具有冲击性的视觉效果,相信效果会有如好莱坞电影明星出场般备受瞩目。

关键词:冲击力、补色、视觉感受、油画、想象

冲击性色彩,是创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用补色的手法体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人在面对色彩时,往往有很多共通性的刺激点,所以,在油画的创作中,色彩的互补色调出现在哪里,那么此处就像注入了一道新鲜血液,浓郁且具有活力。色调的不同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比如:一看到金红色调、金黄色调,就会联想到太阳的光和热,是一种象征着希望和光明的感觉;与之类似的,如果想要表现灾难和恐怖,那么采用暗冷色调深蓝、暗紫和象牙黑就再好不过了。试想一下,要是我们对色彩缺少了想象,我们的世界也许会变得死气沉沉,油画就会失去“艺术美”。

在油画艺术中,色彩不仅是一种对画作的填充手段,它的作用更主要的体现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现代油画艺术中,可以尝试采用高色调作画,通过对艺术的不同感悟,适当改变用色方式,这样出来的作品就能够打破我们以往对学院油画“高级灰”的色彩模式,在这方面,可以模仿和和学习马蒂斯、蒙克、梵高等,他们的画作非常具有浓烈纯度绘画性和典型的时代感!

代表人物:

马蒂斯认为:“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他认为,色彩是没有美丑之分的,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任何一个色彩,只要大胆的根据自己的主题去创作,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

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画面的色彩极其有限,且基本上都是纯色。这样认真的筛选,高度浓缩下的色调,使该画获得强烈的色彩效果。他曾说:“色彩从来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然而色彩只有经过精心安排,只有符合艺术家的强烈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马蒂斯放弃了透视法则,朝简化绘画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幅画在大块平涂的红色上。映衬了黄色的水果,棕黄色的椅子、窗框、妇女的头发,蓝色的天空、屋顶,绿色的草坪等。这些不同明度、不同冷暖、不同形状的色块,互相呼应、对比衬托,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得到视觉上的满足。正如马蒂斯自己说过的,“我想用色块进行创作,我要象作曲家组合和声那样来组合这些平涂色块。”在这幅画中,主基调为室内的红色构成,窗外的蓝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房子的粉红色又与红色相互呼应,在鲜艳的强烈节奏后,突然出现冷静蓝色,让整副画到这里戛然而止。它的线条优雅而富有韵律,如音乐般的平涂色块交相辉映,产生出平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体现出一种人间乐园般的情调。观赏这幅画,如果只是看黑白的图片,那将一无所获。

爱德华・蒙克所要表现的主要是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也许是因为童年时,双亲离世的打击,在他的作品中表现最多的是死亡、忧郁和孤独,他也因体现出这些境界而闻名。蒙克曾说过:“我要描写的是那种触动我心灵的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所以在他的画作中常带有强烈悲剧意味和感彩,他所刻画出来的是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在他的代表作品:《呐喊》,《生命之舞》中均有体现。

梵高:“我用不规则的笔触猛击画布,随意涂抹。厚重的色块,画布上的斑点,随处可见的根本没有画完的部分,复制品,野人……我总是在现场直接作画。”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十五朵向日葵》这幅作品,从这幅画中看出朵朵葵花姿态各不相同,且都极具夸张的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大量的运用鲜艳的黄色来体现希望和光明,也反应了他当时对生活的期盼与不甘,即使被自己的病情困扰,即使受到众人的误解,依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花朵鲜艳的黄色,承托那火热的花蕊,大胆的笔触,加上充满表现力的色彩,使得整幅画作中的向日葵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加使得花蕊在底色的映衬下变得尤为鲜艳。这就是梵高赋予向日葵的生命,赋予它们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

通过对三位大师作品的赏析后,不难得出,冲击性色彩不仅能够让画面显得更加和谐,而且更加能够体现出画作想要体现的思想感情,在大背景的铺陈后,随着色彩的不断渐进,让主题渐渐的清晰明了,换个角度观察画作,则会呈现另外的一种震撼感受,这就是冲击性色彩的巧妙之处。

生活中的冲击性色彩:

冲击性色彩不只适用在画作中,它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各种类别的广告、时尚杂志、服饰以及自然界。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充斥在生活中,让人们的生活不再是单调和乏味。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会更加热爱生活。

为了解答色彩对人类的重要,科学家们对我们眼中的色彩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人的视觉冲击程度与不同的色彩搭配有着直接关系,比如:暖色调色彩橙色和红色等,可以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冷色调色彩比如蓝色与绿色等,由于明度较低可以使人冷静 [1]。一些聪明的商人发现了冲击性色彩的妙用,把它巧妙的放在了广告设计中,让看过这些广告的人耳目一新,立刻就抓住了他们的眼球,从而给这些商人带来了不小的利益。

在服饰中,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黑色与黄色是最亮眼的搭配,红色和黑色的搭配,非常之隆重,但是却不失韵味,成为服装设计诸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类更渴望看到色彩加上补色,以及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这能构建出一种平衡协调的关系。 [2]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然界是非常神奇的,上到天上飞的,下到水里游的,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均衡的色彩组合,明亮鲜艳的类似色互相辉映,措配着对比的补色,展现出了色彩属性的惊人变化。就像阳光的色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以及不同的气候,它的颜色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在雨后出现的彩虹,斑斓的色彩正是大自然在展现它的奇特,色彩如此的变化下,可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突兀,甚至还会惊讶它的震撼力量,这就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冲击性色彩。

总结:对于冲击性色彩的使用,也有它不足的地方,最显著的是它具有强烈的分离性。如果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那么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就能够产生距离感,加强色彩的对比性,继而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人类对色彩有一种名为视觉残象的生理反应,补色就是这样产生的,例如:当你注视一朵鲜艳的红花时,你觉得那是红色的美丽,其实是在周围叶子的绿色下衬托的美,当你观察一杯可口的橙色饮料时,你会发现有蓝紫色的色彩成分存在,那是你看到的这个杯子的投影及边缘背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补色现象,一种人的视觉色彩平衡系统所产生的生理现象。绘画中的色彩慨念及原理的运用,就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为依据的。因此,艺术家为了制造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会主动地在绘画中用到补色原理,可以看出,巧妙的运用补色,对于表现我们的作品起到了关键作用。再加以夸张和大胆的处理画面色调,出现的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定会给人的视觉感受带来强大的冲击力,为我们当今艺术画坛,带来一种新风气,注入一股新气息。(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项目编码:cx2014sp214

参考文献

[1] 桑林.中国广告设计中的意味美[J].包装工程,2011,(14):57-63.

[2] 祝玉琴.互补色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国际纺织导报》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年画的魅力――杨柳青年画 下一篇:编织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