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05 04:23:40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指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本文在探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性质分析研究这一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启示,有助于地理教育教学潜力的挖掘,促进地理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地理教学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学科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地理教育教学潜力的挖掘,促进地理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地理教学,既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效率提高的手段之一。

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概述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概念是维果茨基在1931一1932年将一般的发生律应用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他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2.1挖掘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是分析学情,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分析学生作业、实施阶段测试等方式正确判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发展水平,正确认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师应该提供学生知识储备中没有的新知识,新的知识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自身努力可以学会的知识,而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螺旋交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有兴趣主动探究学习,学生把新的知识内化并获得成功体验,更能激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不断得发展进步。

2.2引导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合作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有效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学互动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储备。互动合作的教师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与同伴合作互助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动态评估的教学评价

动态化评价是由针对知识与技能的准确评价、针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适时评价和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按需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方法与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 [2]。在动态化教学评价时首先要求教师去了解学生的过去,对学生以往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全面的分析,才能对学生现在表现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其次是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认真分析。第三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

下面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选取第一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认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的学习中,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的展示,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体会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好的认识祖国。

[教学实施方式]

本节课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实施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以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3]问题探究式教学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对教师在设计问题、掌控教学全过程、判断学生行为等方面要求更高。

[课堂实施过程]

课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看课本第二页,图5.1四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特征,提问这些地区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划分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工业区等?思考、交流图片中四位同学家乡的特点是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并且根据人们的需要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2.展示一个填好的信封,说明信封上邮政编码的编写原因,提问一个地理区域还可以再划分成多个区域吗?互动、交流邮政编码由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构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可以划分为多个市级行政区域。通过两个递进的情景,一步步引导学认识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

确定问题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推理论证

(一)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图,提问: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通过读图,比较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讨论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图、1月份气温分布地图、年降水量分布地图,提问:确定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分界线还与哪些地理事物相一致?南北方地区分界线与1月份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相比较,讨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与0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关系,并讨论其他地理事物与分界线的关系。

(三)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图和我国的三级阶梯地形图,提问:确定青藏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比较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我国三级阶梯与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交流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设计一连串的读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讨论得出结果,老师适当加以分析和纠正。

深化总结总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主要因素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与许多地理事物的分界线相似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有不同的因素主导。建立本节知识结构

[教学反思与评价]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但是同学们大多对于这些现象的认识仅限于课本资料和一些视频,缺少直接经验使得这个内容的学习始终停留在想象阶段。若条件允许,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到不同地理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4.结语

“最近发展区”理论具有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提出的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系统地说明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对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过程、实施、评价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城环学院学院)

参考文献:

[1] Das.Some thoughts on two aspects of Vygotskys work[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5,30(2),993-997.

[2] 常凤,周本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新世界,2009,01.

[3] 郑少花.初中地理课堂的改进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3,(5).

[4] 丁小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天道与自然 下一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