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保健十要诀(下)

时间:2022-10-14 09:45:33

【前言】传统保健十要诀(下)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八、消疲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中医认为:“血不运则百病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人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的病象。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的回流。有一句...

传统保健十要诀(下)

(接上期)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强身健体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人的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的穴位,经常捶背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白天捶背可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催人入睡,宁心安神。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进而可有效地防癌抗癌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捶背的方法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捶背的手法要协调均匀。人们每天可捶背一次,每次捶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之间进行,每晚临睡前,互相捶背,双方均可受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明朝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居中,喷灌四方,为心、肺、肝、肾四脏的补给源,负责运化水谷和统摄精血,并将营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安然无恙。通过揉腹,既可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又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医学研究证实,揉腹可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对便秘、胃及十二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难得的是,揉腹还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缩和消减,是行之有效的“减肥法”。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中介绍的为宜:先用右手的大鱼际肌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的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揉摸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开始向下,顺向揉摸。揉摸腹部的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故人们在饱餐后或空腹时不宜揉腹,另外,患有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腹部皮肤有炎症的人,不宜揉腹。

八、消疲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中医认为:“血不运则百病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人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的病象。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的回流。有一句俗语是:“懒人伸懒腰”。其实伸懒腰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这是因为,人们在伸懒腰时,会自然地举起双手、伸展肋骨、扩腔,使膈肌的活动加强,形成一种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从而可加速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消除疲劳、保持健美体形和预防腰肌劳损有一定的功效。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处。刺激该穴可治疗头痛、面瘫、五官疾患及高热抽搐等疾病。内关穴为“足厥阴心包经”之要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刺激该穴可治疗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疾病。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之主穴。刺激该穴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被历代医家视为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经常按摩这三个穴位对人体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著的兴奋作用,从而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人们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各一次,每次各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撮,即收(提)缩的意思。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保健方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做提肛运动(尤其在排便后),既可强健及周围的提肛肌和括约肌,又能促进肛周的血液循环,对内痔、外痔、肛裂、脱肛、湿疹、便秘、慢性肠炎、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古人将撮谷道的做法概括为“吸、舔、撮、阉”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稍闭气,然后慢呼气,全身放松。”人们每天可间断地收(提)缩100次,每次收(提)约1~2分钟。■

上一篇:杏和杏仁有哪些保健功效 下一篇:常吃香蕉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