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时间:2022-10-14 09:27:59

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必须把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培养高素质企业家等综合治理。

结构性矛盾致使经济悖论丛生

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才十多年时间,市场体系的发育尚不成熟,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消费不足与投资增长过快并存、产能过剩问题依赖不断扩大出口来消化,经济生活中存在不少悖论。

一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2007年7月已达到138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将大量的外汇资源投向发达国家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又在以更高的回报率引进外资,导致流动性过剩愈加严重。这一情况在我国国家国际投资头寸表上的突出反映是,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类型结构分布比较集中。2005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中,官方储备资产占68%(对外直接投资占比为5.3% ,对外证券投资占比为9.6%),对外金融负债中,来华直接投资占比66%。

一方面,国内社会储蓄(包括居民个人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余额在2007年8月已达到37.74万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农业开发融资难,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企业技术改造融资难,企业技术开发融资难等各种资金缺口问题难以满足。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大部分中小企业仅限于简单的组装和来料加工,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河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曾表示,河南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产业水平低级化、粗放化和名牌产品少、竞争能力脆弱、成长性差的问题。造成这种原因,资金不足是其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洛阳的三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军在四年时间里投入3000多万元,研制成功“金属带式无级变速箱”,成为世界上除了德国、日本的四家汽车企业之外,第五家掌握该项世界顶尖技术的企业,奇瑞、哈飞、中兴、吉利等汽车企业纷纷提出批量供货意向,但由于资金短缺,企业竟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一方面,钢铁、电解铝、水泥、电力等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信贷扩张过于迅猛。据了解,著名乡镇企业海城西洋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300万吨的钢铁厂;首钢公司在唐山迁安建设了年产2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青岛市则引进外资50亿美元,合资建设年产量达1000万吨规模的钢铁基地;民营企业唐山建龙集团筹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500万吨规模的钢铁企业;陕西则建设三大钢铁基地;香港和台湾的资本则更为活跃,台湾烨联于在广州建设冷轧不锈钢厂、冶炼与热轧设施。此外,烨联公司则在福建投资建设一座产能为100万吨的钢厂。台湾的唐荣与万顺也积极投资在内地建造不锈钢厂。而港资也积极参与了邯郸纵横、河北津西的扩建、镇江铁本硅钢等项目。以上投资热不仅是因为资本追求钢材价格高、利润大的特点,也是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国家宏观调控不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投资不足仍然是制约许多行业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瓶颈”。

很显然,从宏观角度观察,上述种种现象大多具有结构性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大量的储蓄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投资,转化为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驱动力。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疏通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应该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破解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的路径选择

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各种游资汇集起来,投入到社会急需的产业和事业中去,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现阶段的中国,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谨慎性储蓄的动机增强,金融机构吸纳社会游资的成效比较明显。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功能性缺陷,融资手段陈旧落后。我国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不合理,由银行信贷提供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2006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27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2%,而同期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7177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8%。同年,我国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通过发行、增发和配股累计筹资5593亿元,股市筹资的比重仅占5.6%。债券市场规模更是微不足道。2006年,我国共有债券余额5.83万亿元,占GDP的29%,远低于日本的186%,美国的165%,韩国的83%,德国的69%,英国的46%,印度的36%。这样落后的金融体系,很难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及时、充分的融资,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涉农产业的投资者,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资金积累去投资,其创业和发展还停留在缺乏金融体系支持的原始阶段,成长过程步履维艰。

阻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因素还有很多。金融机构交易成本较高。改革开放以来银行法定存贷款利差不断扩大,至今仍居高不下。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和发行费用也远远高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我国金融机构运行的高成本已经对投资形成阻滞,降低了投资的实现水平。银行体系结构单一,国有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偏大,非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欠发达,也限制了银行服务的覆盖面,使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受到抑制。由此可见,金融体系效率是决定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关键。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培育发达的、充满创造力的金融体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奋斗目标。总之,金融体系当前的低效率阻碍着储蓄投资转化率。

许多银行被不良债权的沉重包袱压怕了。担心贷款收不回来的“惧贷”心理严重制约着银行的放贷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才能把金融机构从这种不应有的“恐惧感”中解放出来,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以来,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逐渐获得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中央银行所主导的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还处在初始阶段。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起主导作用的民营征信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出现。具备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独立、客观、公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根据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服务主体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社会信用缺失、商业道德沦丧,仍然司空见惯。在生产环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在交易环节坑蒙拐骗,在借贷环节恶意逃债、赖账不还。这些市场经济的癌细胞仍然在某些地方和领域滋生、蔓延。要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就必须改善金融机构运行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那种搞垮一个企业,造成巨额银行坏账烂账,换个地方又去注册一个企业,继续去做企业高管甚至法人代表的现象,应予杜绝。

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从源头上去着手,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的问题也是这样。它既要求金融行业的企业家有能力实现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要求其他行业的企业家有能力提高投资成功率、资本利润率和诚信等级,为金融体系的高效运作创造必要的前提和适宜的环境。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一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工程。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成之日,就是市场经济成熟之时。

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是要看清目标,认清路径,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往前走。为达此目的,必须把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培养高素质企业家等项工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改革中的世界大国 下一篇:细节中的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