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小学生的错误

时间:2022-10-14 03:12:52

怎样正确看待小学生的错误

(河北省唐县罗庄乡东庄湾小学,河北 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86-02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被动传递和执行课程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正确认识孩子所犯的错误,并巧妙的认识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正确引导其暴露思维过程,把学生所犯的错误看成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育;合理利用;善于正视学生错误;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被动传递和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师生在非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一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产生认知偏差或失误。对于这些认知偏差或失误,作为教师该如何去看待呢?很多教师都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不是严防死守,就是唯恐避之不及。由此可见,我们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如果不及时转变这种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甚至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满差错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差错是难以避免的,而差错的发生也是必然的。所以,要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错,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允许、认同、接纳、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和片面性,教师既要把学生由“形象”引向“抽象”,由“片面”引向“全面”,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错误是学习活动的正常现象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错误、失败、改正错误、到达成功的经历。成年人尚且如此,我们怎么能苛求这些各方面尚未全面发展的孩子呢?作为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不但要将学生的错误看成课堂的正常现象,而且能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重要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在这时候“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

例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能提出一些比较幼稚、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但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去认真对待,给以肯定与鼓励,投以欣赏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积极参与博得老师的赞同与默许,从而燃起强烈的参与欲望,创新意识的形成就在这不知不觉中产生。相信这就是所谓让错误转化为成长的契机的最佳时机。作为教师就是要提供这一机会,让我们的学生从犯错误中醒悟,从困境中解脱,从挫折中成长。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健康地成长。

再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这节课时,我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出弹簧秤上“1千克”的位置,学生犹犹豫豫指错了,我则让他站到一边“等一下,看看别人怎么指”,接着又叫了一个学生上台来指。第二个学生指对了后,我随即又让第一个学生指出“2千克”在哪,在学生指对后才让他回到座位。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不能正确地指出“1千克” 在弹簧秤上 的位置,出现了指错的现象,这其实是很正常的。面对这样的错误我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后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更公正的机会,向学生提出了能够纠错的新问题“2千克”在哪,鼓励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真正体现,也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充分地暴露其思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误的思路中挖掘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正确引导,往往能展示学生个人化的思维,使错误成为一种可以再利用的教学资源。

二、错误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高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出现的错误,且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错误”的思路中挖掘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正确引导,往往能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错误不仅能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非常重要的生成性资源,还可能成为学生创新思想的起点。

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和过程的体验。对待错误资源,教师不应回避,要善于正视。抓住错误资源,能提供学生探究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可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思路 。重视过程的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的总量肯定比以往要减少,而且探索的经历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错误的资源需要揭示出正确的学习经验,也可能学生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结果并不理想,但这些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些对他们终生有用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例如在刚学习钟表时,在认像“7:55”这种钟面时,很多学生都会看成是“8:55”,因为这时时针已经非常接近8,一年级学生想问题往往比较直观,看到时针指着7了就觉得是7时多。这样的错误如果老师只是对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下次犯错的学生肯定还会有很多。因此我将这种错误进行“放大”,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反思错误原因,让学生不断感悟到如果是8时55分,那么时针应该接近的是9,在辨认接近整时的时刻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时针的位置。这样就能更加明晰地解决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教学中,有的错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帮学生查错归因,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学生有时会把生活中的某些概念与数学中的概念混淆了,例如,点和线的概念在数学中都是原始概念,点是没有大小的,直线是直的,没有粗细,在教学“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时,由于教师给出的两个“点”过大,结果有的学生过两点画出了2条直线,还有的画出了3条直线。此时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知识的非本质属性去掉,凸显其本质属性,进而形成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正确的映像。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反思错误的时间,让他们再次感知,或暴露其错误的思维过程,最好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正。比如,在计算25×4÷25×4时,很多学生计算的是1。这是教师就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反思的时间,思考是什么导致错误的出现,是学生自己认识到:由于对25×4=100非常熟悉,喜欢算,就会错误的先计算两个25×4=100,在计算100÷100=1。进而使学生感悟到,是由于自己受到了感彩的干扰,导致了在运算顺序上出现的错误。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舍得花气力,要让学生“多挖几下”,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也会有困难,进而学习起来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并适时适度地“曝光”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具体与抽象较好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错误是创新思维的起点

在学生学习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大喝一声“不对”“你是怎么学的?”,那学生的心里就会遭到打击,并由此产生不安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小错误极力地回避,进而逃避现实。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还会有谁积极地发言呢?这样,我们的课堂上只会造就一批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害怕困难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结果,只会扼杀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扑灭他们创新的火花。反之,如果能善待、宽容、利用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毫无顾忌地暴露他们的思维,进而才会有创新的思想闪现。

记得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出了一道45-9的算式,有一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45-9=44。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弄清错误的根源,我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个位5不够减,所以用9-5=4,再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就是44。”其他学生立刻就笑了。 这位学生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时,我接着说:“你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个位5-9不够减了,那么不够减,差几?怎么办呢?”其他学生也跟着一起动起了脑筋,想出了多种方法:A.先算40-9=31,再算31+5=36;B.15-9=6,30+6=36;C.10-9=1,35+1=36……最后做错的那个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用9-5=4,因为5比9少了4,再从40里面减去4就可以了。”多么独特的方法!如果没有前面的错误,就不会有后面的精彩了。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经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待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应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成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要把错误视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因题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并让其折射出德育的光芒,实现课堂有效生成,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差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重视并善于利用,就可以化错为利。“指引学生查错归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正。”这也许是数学课堂教学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评价及反思 下一篇:用爱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