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14 04:58:45

高等教育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摘 要:传统的学科划分在当前教育模式中的影响力逐渐变弱,跨学科复合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的一种教育手段。跨学科复合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协作能力。课题组对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设置跨学科复合课程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成绩;就业

一、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的必要性

跨学科复合课程是指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方式,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组合起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并将所教的内容与学习者过去的学习背景充分而有意义的结合起来[1];教育学研究者Heidi Jacobs 把跨学科复合课程学习解释为:有意识的应用来自不同学科的方法或术语解决一个主要的题目、疑问或一个实际问题(theme,issue,problem,or experience)[2]。不同的学者对跨学科复合课程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学生会在他们的学科领域(专业)受到严格的训练,而不太经常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培养一个建筑工程师需要的课程包括物理、数学、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设计、砌体结构以及建筑学等课程。从大学结束一直到参与较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学生才有机会综合这些课程内容,成为真正“成熟”的工程师,然而这个所谓“较大规模”的工程项目通常会涉及经济、商业、管理、法律甚至环境工程,建筑工程师必须和其他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并不完全具备这种合作能力。

众所周知,雇主通常希望他们员工是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一些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比他们的上一辈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需要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3]。教育机构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为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知识和技术体系。传统的学科划分在当前教育模式中的影响力逐渐变弱,跨学科复合课程成为迫切需要的一种教育手段。设置跨学科复合课程原因可以归纳为:有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门学科提供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兴趣的需要;雇主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学校的管理者希望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资源;知识结构在不停变化;电子和网络的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了很大的改变,需要突破学科之间的严格界限。

二、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进展

教育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就意识到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斯坦福大学在1947年就首次开展了跨学科项目,截至2007年斯坦福大学有超过1000个教职工从事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育[4];美国的雪城大学提供科学(Science)和MBA联合硕士学位,这是个典型的跨学科教育,接受这个课程训练的学生可以均衡地获得科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资助了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的科研项目,项目的目标是找出存在于跨学科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障碍,发现学生在跨学科复合课程学习中的特殊需要,并力图建立一套符合学生需要的“教”与“学”的模式[5],法律、教育以及理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这个项目中,参与人数预计将会达到1260人次;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合作开展了研究项目TI:GER(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enerating Economical Results),这个项目将结合理学、工学、商科、法律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学科特点。

一些从事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的先驱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他们的见解。斯坦福大学人力资源专业的教授Harry Elam从事跨学科教育,他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从事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时,教师必须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教学,这是主要难点;同时他的教学案例也表明,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在协作过程中,能够成为对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资源。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课题组认为跨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考虑五个方面:学生协作的效果;学习小组间的交流技巧;学生一起工作的能力和为彼此传递知识的方法;学习后反馈的程度;在解决问题时小组的决策能力[6]。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也开展了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改革单一学科专业设置,发展交叉学科、跨学科专业非常有必要[7]。由于教育基础以及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跨学科复合课程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教学实践。

三、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院系的设置方式,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育模式并不容易开展,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中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阻力主要来自于课时、学科行政划分以及各个专业本身的教学任务等方面。首先是课时的限制,教育者在提供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时,需要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找到平衡,然而课时限制了受教育者学习的深度和精度;其次一个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指导者参与,不同学院要一起协作,因而增加了学校行政管理的难度;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行业内的期刊,这些期刊有不同的读者群和学术地位,研究者是通过在本领域公认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来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从而奠定自己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名声,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跨学科研究者的积极性。

即使解决了以上问题,考虑到教与学的效果,在设置跨学科复合课程时教师仍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跨学科复合课程起到连接两个学科的桥梁作用,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以及另一个专业都有坚实的基础,否则他们很难从中受益;(2)教师设置的跨学科复合课程需在不同学科范围内以及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因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另一门课程;(3)跨学科复合课程需要尽可能地让更多教职工参与进来,从而可以利用他们独有的知识和技能;(4)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跨学科复合课程为他们带来的更好的前景;(5)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到跨学科复合课程的设计中来,教育机构是否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是一个疑问。

四、以建筑工程专业为基础的跨学科复合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

跨学科教育是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织起来从事同一个项目,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这是大学生首次接触到不同学科的协作。对于建筑工程专业,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授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建筑工程的课程,例如化学、城市规划、力学、数学甚至历史等专业的学生;二是给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教授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管理、商业、法律或环境等专业的知识。课题小组力图解决如下问题:(1)是否有必要在本学科的基础上设置跨学科复合课程?(2)如何进行复合课程的设置?(3)什么时间(受教育者的年级)开展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4)在进行跨学科复合课程教学时,如何保持原学科的完整性?(5)在跨学科复合课程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评估标准?

西南大学在几年前已经开展了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比如建筑工程系提供了其他专业学生选择第二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在跨学科复合课程的设置方面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积累了大量可以用于理论分析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1)选修跨学科复合课程学生的比例;(2)学生的成绩;(3)学生参加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时间;(4)学生参加跨学科复合课程的目的(问卷调查);(5)参加跨学科复合课程学生的就业情况。

建筑工程专业175名学生参与了数据调查,希望选修第二专业的比例为6.3%,大多数学生认为,与其选修其他专业,还不如学习更多本专业的选修课程;而历史专业学生(样本数目为181人)的调查结果为63%,超过半数学生对于仅仅学习一个历史专业感到不满足,两个专业的调查结果差距非常明显。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就业”成为大学生选择第二专业的主要原因,“兴趣”对于选择第二专业起的作用很小,这也表明大学生从高中时代的理想主义向成年后的现实主义转变。

我们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参照的科目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授课老师相同、试卷难度相近的情况下,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3.2分,第二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8.5分,第二专业学生的成绩比第一专业低了15.7分,差距比较大。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校的第二专业多数在周末或假期集中开课,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比较疲劳,学习时间也受到限制,这是导致学生成绩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有限的成绩样本进行评估,我们认为超过30%的选修生达不到大学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建筑工程是典型的工程学科,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本功。选修建筑工程作为第二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包括法学院、化工学院、理学院、园林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而且大学二、三和四年级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选修。依据专业背景和年级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类比较,将选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217个学生分成了工科、理科、文科三组,比较他们的平均成绩,平均成绩十分接近,差距在0.5~2分之间,来自文科背景的学生获得的平均成绩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低,这个结果有些出乎常理;继续计算成绩的方差,我们发现工科、理科、文科学生成绩的方差依次增大,这表明文科背景学生的成绩离散性更大一些。依据这些有限样本调查,可以得到结论:通过高考的大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大学专业背景并不影响第二专业的学习成绩。将学生成绩按年级分成三组并进行比较,有限的样本得到的结论表明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依次降低。

课题组在学校就业部门的帮助下,收集到587名曾经选修第二专业毕业生(A组)的就业状况,这些学生来自7个不同的学院;为了找出选修第二专业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同样在这7个学院采集了587名没有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B组)就业情况,为了使比较结果有意义,在采集样本时力求两组学生在本专业平均排名相同。我们发现A组学生毕业后第一年从事本专业(第一专业)的概率为62%;B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概率为89%。存在两种可能的原因导致A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概率要低得多:一是A组学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二是A组学生原本对其专业兴趣就不大,即使没有第二专业他们也有可能从事其他行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两种推断并没有得到数据的严格确认。继续观察A组学生,有近19.5%的学生从事了其选修的第二专业,仅从就业的角度来考虑,该校跨学科复合课程的开设是成功的。

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科划分在当前教育模式中的影响力逐渐变弱,跨学科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针对这一方向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就业压力取代学习兴趣成为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主要原因;由于学习时间的制约,约30%参与跨学科学习的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原先的专业背景不影响他们第二专业的成绩;从就业方面看,跨学科学习的经历显然的帮助学生扩大了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Roberts, P. L., Kellough, R.D..A guide for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thematic units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Merrill.2000.

[2] Jacobs, H. H. (Ed.).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89.

[3] Klein. J. T. Interdisciplinarity: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4] Cente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Panel Discussion with Stanford Faculty. Stanford University Spring 2007 Newsletter, Vol. 16 No.2.

[5] Jennifer D. Howell, Fiona McDonald and Bridget Lewis. Identity and Disciplinarity: Multi-disciplinary Student Cohorts in Higher Education.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28-30 September 2009, University of Vienna, Vienna.

[6] Jenna Carpenter.Multidisciplinary Team assessment[EB/OL].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http://www2.latech.edu/~dehall/LWTL/ home/reports_and_papers/assessment/2008_ENGR122_Multidiscipliary_Team_Assessment.pdf.

[7] 刘小强. 人才培养分化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0(12).

上一篇:学步儿受挫后攻击的干预研究 下一篇:如果能把生命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