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信贷问题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13 09:53:31

农村金融信贷问题分析与思考

摘 要 中国农村金融信贷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导致不能带来金融信贷所需要的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循环贷款,以至于我国农村金融信贷得不到健康发展。农民们不想贷款,或者是贷了款却不能扩大自己的生产。农业信贷质量低,银行又不想发放,这一去一来,自然弄得农村金融信贷业疲软,无法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创新;集约化管理;基金管理

中国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近九亿属于农民人口。如何加快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成了我国金融业的一项重任。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两方面出发,来剖析我国农村金融信贷为何出现现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金融业疲软原因分析

1、农民自身因素限制。我国的农民代表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他们保守、安分守己、自给自足,勤奋的同时却又贫困、乐于安命。这个阶层的人群普遍消费水平较低,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于通过贷款来扩大农业生产的念头微乎其微。在农民群众中企图通过贷款方式来扩大农业生产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农民对于贷款的需求主要是由于一些婚丧病嫁等家庭事故,而非扩大自己的农作生产。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单说一下农民方面农村金融发展困难的缘故。

第一,农民群众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对于政策的学习水平整体不够。国家针对农业发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良好的理解这些政策并加以实用。

第二,部分农民群众缺少贷款欲望。刚刚说过,这个时代的农民安分守己、乐于安命,缺少扩大生产的挑战心理。而农业风险又不仅仅体现在自然风险上,还存在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可以说过大的风险使很多农民便失去了对贷款应有的欲望。

第三,我国农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扩大生产能力有限。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拥有的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无法集约化生产以降低成本。而现今的我国农业却不能依靠贷款完成相应的良性循环,那么国家企图通过贷款补贴农业的出发点也就化为了妄想。

2、银行业发展内部规律限制。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农业贷款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风险大、利润低、成本高为主要问题。银行属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利。所以即使国家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依旧不能让银行“高高兴兴”地去给农村进行特别的贷款服务。中国农村分布广泛,同时农民普遍教育水平偏低,宣传贷款政策成了银行一项高成本低回报的工作。这样,农民得不到政策宣传,又不了解贷款能带来的好处,自然无法自主的去进行贷款行为。从银行来说,优质的客户从来不缺少,而银行资金有限,必然是先满足质量良好的贷款需求,而针对存款量小、贷款质量低的农民群众,自然得不到银行过多的关注。

3、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刚刚所说,由于农村金融贷款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选择了撤离乡镇区域,或是减少相应投入。大部分发展落后的城镇的最主要的贷款机构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或是民间借贷团体。另外,农村金融的效率低,循环性不健康。一个农业生产周期往往长达一年之久,农业贷款回收时间长,而又风险大。那么农民在选择贷款的时候必然不会倾向于偿还期和利率都相对不灵活的银行贷款。

二、农村金融问题解决方案思考

1、金融市场自由化,填满非农村类金融,以将多余资金溢出至农村。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农村金融之所以疲软,是因为银行不去选择农村作为发展目标,从根本来说,作为市场角色之一的银行尚不去主动开发农村金融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非农村金融领域尚未开发完全,或者说处于一个非常幼稚的发展期。那么,大胆一点猜想,如果市场上的客户角色中的优质客户角色已经开发殆尽,银行业已经不能从这些信用度高的客户中开发出更多的贷款消费,那么为了生存与发展,银行业自然要一点点向质量低的贷款客户去靠近。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将贷款资金一点一点注入到农村金融中。而民间信贷机构是一个实际存在却又在金融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保证一些实际存在的民间信贷机构的合法利益和合法性,国家不如去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约束和整治以弥补银行类不能触及的一些领域和地域。

2、改革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模式,以集约化管理代替分散型耕作方式。从根本上讲,农村金融只是一个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途径之一。但是与其给农户直接发放贷款,不如将传统的分散型农作方式发展为集约化的统一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再由银行发放贷款给集约化后的农户以降低整体风险。打个比方,企业将农民手中的土地以租赁的方式租回,当土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每一单位土地的边际成本便会比这一单位土地在农户中的边际成本低得多。而企业也可以因为更好的信用度、更高的安全度来从银行取得本来属于农户的低价贷款。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很多。从农民角度讲,可以保证农民的收益,转移农民的直接风险,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来增加农民收入。而企业则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科学化农业技术手段来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由于企业比一般农户和村落具备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和一些简单的自然风险。这样,企业即使在租赁了农户的土地之后依旧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去生产。而银行业可以将农业专项贷款发放给信用度更高风险性更小的企业。

3、分散农村金融类产品,发放至能间接影响的农业类企业或部门以补贴农民金融。从补贴农户的角度来说,直接将贷款发放给农户并不一定就能降低农户耕作的成本,反倒有可能加重农户的贷款负担。如果将贷款直接发放给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或部门反倒可以间接的补贴农户。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贷款以后可以加大收购与生产,从而提高农户的利润;农机企业得到贷款以后可以采取集约化管理来降低农机生产成本从而使得农户在租赁或是购买农机时可以得到更低的价格。用这种方式一样可以使银行获得更大的利润并回避相应风险,而农民也得到了相对的补助,并且企业也获得了更低的贷款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发展自己的企业。

4、金融产品创新。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农业现在这种通过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补贴出来的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是完全吸引不了具有极度向利性的资金的。国家只有依靠不断地政策与方针打压才能让银行“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农业下放贷款。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政策,很难想象银行会大力发展这种信贷业务。所以如果要让农业通过金融的方式得以发展,必须要开创新式的金融产品。从政策上来说,国家可以说是为了农业发放了大批的资金以鼓励生产。而高成本低利润的农业贷款便是代表。其实对于银行来说,宁肯白送给农民一块钱不愿意贷给农民一百块钱。农业的生产周期注定了银行在发放农业贷款时的极大机会成本。而有时往往为了给农民准备着贷款不得不占用一大笔资金而无端增加了银行的机会成本。

其实,针对每一个农户都有准备的信贷额度不如将这些信贷资金投入基金中进行周转来营利,将营利的部分分与农户来使农民进行补贴。或者将限制的低利率贷款投入到货币市场来赚取利润。运用这些现代的基金管理手段来给农民以多余的资金补贴。而当农民需要贷款的时候则银行由于之前的基金运作已经降低了成本,可以再适当的降低农民的借贷成本。

参考文献

[l]吕秀萍,杨兆廷.农村保险拓展农村信贷抵押物研[J].农村金融研究,2009(6).

[2]潘林.村镇银行发展的九个两难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2011(11).

上一篇: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一篇:我国农村住房改迁改建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