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时间:2022-10-13 03:38:58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原因。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患者能否认真执行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也非常关键。结论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相关的知识,并要加大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4-083-03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面迅速增加。大量循征医学已证实,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是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因而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因素,对于提高糖尿病控制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9年1月一5月符合WHO诊断标准再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21-75岁,病程3个月-16年。

1.2 方法患者再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针对愿意合作者开展问卷调查(文化程度低者由责任护士询问并根据患者口述代填)。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相关知识等共计8大项26个问题。发放问卷30份,回收100%,然后从中分析寻找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方案并强化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治疗护理效果。

1.3 实验室检查FBG、PBG测定应用德国罗氏血糖检测仪。

2 结果

2.1 30例糖尿病患者年龄分布状况,(见表1),

3 原因分析

3.1 糖尿病知识缺乏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防治手段,更重要的是行为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最主要原因,这在本组中占69.69%。部分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此病无关紧要,长时问不重视,有的患者年事已高,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态度,或认为糖尿病反正不能根治,吃不吃药无所谓,有的患者觉得终身控制饮食太难,而放松了要求。

3.2 用药不规范用药不规范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又一主要因素,在本组中占63.33%。

3.2.1 不愿用药或拒绝使用胰岛素不能正确认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部分患者认为用胰岛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很危险,而服口服药这种风险就小得多;有的患者认为用上胰岛素,剂量会越用越大,就像成瘾一样,停不下来了;还有部分患者认为打胰岛素是糖尿病晚期才用的最后治疗手段,上了胰岛素说明病基本没救了,因而不愿用药或拒绝使用胰岛素。

3.2.2 适应症掌握欠佳 目前降糖药物品种繁多,但每种药物均有其适应症。有些患者盲目听信病友或广告的宣传,经常更换药物,从而导致血糖波动。

3.2.3 用药剂量、方法错误不同的降糖药物在服用时间上要求不同,如果不按要求时间服用,要么起不到很好的降糖作用,要么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如磺脲类降糖药必须在饭前30min口服,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要在饭前5~20分钟服用,二甲双呱类要在饭后服,阿卡波糖(拜糖平)需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如果服药方法错误,则降糖效果不理想。一部分患者应用降糖药后,自我感觉良好,但血糖达不到满意的程度,这往往说明药物剂量不足。

3.2.4 药疗知识缺乏 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或伴发其他疾病。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去炎松、噻嗪类利尿药、倍他松等药物若与降糖药同时服用,会产生对抗作用,降低治疗效果。这些药还会减少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加速糖元异生等作用。糖尿病患者若应用这些药可引起血糖明显升高,病情恶化,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要随意联合使用。

3.3 饮食控制不佳 限量饮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有的患者自控能力差而随便进食,还有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限量饮食就是“饥饿疗法”或“少吃主食,多吃副食”。这些不合理的膳食,往往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3.4 不良的生活方式有些患者养成了久坐的习惯,导致体重超标。有些患者追求运动疗法,而加大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导致过度疲劳。有的患者生理性睡眠质量差,结果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这使血糖难以控制。另外,不良嗜好也可影响降糖效果,如吸烟、饮酒可影响糖代谢,并降低降糖药物的疗效。

3.5 求医行为受条件限制、长期治疗难以坚持糖尿病治疗是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有的患者由于行动不方便、医疗费用高、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使患者自我保健技能差,求医行为不及时。

3.7 缺乏连续的健康教育指导和规范的跟踪化护理管理模式。

4 护理对策

4.1 培养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是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作为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自己理论与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把有关糖尿病知识随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进行强化式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提高自控水平,改善血脂和血糖代谢水平。

4.1.1 掌握评估技巧,采用观察、交流等行式进行,培养护士善于沟通、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 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与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没有一种措施能脱离患者的配合而生效,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定期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

4.1.3 加强专科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教会患者怎样避免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在何种情况下应及时就诊,如何对待疾病和正确使用药物治疗等。

4.1.4 健康教育以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为辅,让患者主动参与,尽量让患者提出问题,因势利导地解答问题,1周后对患者掌握的情况作出评估。通过对患者认知、态度、理解力的改变促使其达成行为上的改变。

4.1.5 护士长实地查、看、问,了解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指导。

4.2 自我护理的确立自我护理(selfcare)这一理论由美国护理学家Orem提出,她认为个人应对自身健康负责,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饮食、运动、心理三大法宝。

4.2.1 合理的饮食控制饮食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增加、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饮食控制和糖尿病治疗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高纤维素食品可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食用富

含可溶性维生素可使人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限制热卡,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能明显地降低冠心病急性发作和卒中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家属密切配合,让他们对内起着协助和督促患者的作用,对外起着糖尿病义务宣传教育作用,使教育效果扩大。

4.2.2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能使肌肉在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加强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血液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胰岛素受体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护士应因人而异,提供指导性意见,如老年患者可进行晨练、打太极拳、散步等,中青年患者可进行慢跑、骑车、游泳等,让患者自觉接受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逐步做到持之以恒。

4.2.3 保持平和心态 充分利用家属这一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监督促进作用,帮助和监督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对那些丧失信心、消极的病人,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并动员周围人群共同关心病人,使病人心中有依靠感,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消除孤寂感,从而振作精神,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相信科学,相信医院,乐观地面对现实,接受治疗和护理。

4.3 建立出院随访制度,加强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对糖尿病病人应加强了回访,根据病人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每周1次与病人及时联系,距市区近的亲自上门回访,了解其饮食控制,血糖、尿糖监测情况,是否遵医嘱按时用药等,并及时给予指导,降低病人因糖尿病而反复住院的次数,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4 认真做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每周一次定时在门诊和病房进行健康讲座,坚持每月对社区高危人群(老年人、肥胖者、家族倾向者、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者)开展预防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发放知识宣传手册,扩大受教育人群,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

5 讨论

糖尿病治疗过程漫长,多数病人院外治疗时间居多,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不但需要合理的治疗措施,更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通过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意在给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使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樟荣,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糖尿病新世界,2001,2:30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3

3 张勤,金豫,江钟立,等,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253―268

4 陈吉莉,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探讨(5)[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9

(责任审校:黄永胜)

上一篇:浅谈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 下一篇: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