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5 07:50:11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系统回顾对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30例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恢复率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现将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本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0~86岁,平均63岁。

1.2治疗方法通过饮食控制者血糖者12例,利用降糖药物治疗者15例,通过胰岛素治疗者3例。

1.3结果经过长期饮食控制血糖、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2护理

2.1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致残和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并非单靠药物可以达到的。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如果糖尿病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这对控制病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恐惧心里,自卑感,精神压力很大,对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到处乱求医,对治疗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患者则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有的患者易产生急躁情绪。这些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护理人员首先应当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表现,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为患者着想,体贴关心患者。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即事实求是,又讲究语言艺术。应告诉患者及家属,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但如果能够及时的治疗,就可以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工作和家庭影响不大,但如果内紧张焦虑,可导致内心环境紊乱,激素释放异常,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也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使他们在了解糖尿病知识的基础上,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家属也同样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及家属真正了解高血糖的危害,告诉他们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及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早期治疗疾病,很好地控制血糖值,可使疾病控制在较轻阶段,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和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切忌语言简单,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病情进行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从而为长期治疗疾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要充满信心,精神愉快,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无论哪一型糖尿病,不论是皮下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均应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2]。因此护理应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以取得最佳效果。

2.2.1严格定时定量进食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应注意。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为1/7、2/7、2/7、2/7[1]。

2.2.2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热量当患者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饿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及蔬菜如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大白菜、茄子、卷心菜、韭菜、丝瓜等。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体质量过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且要少吃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的食物。

2.2.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患者需甜食时,可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若偶然发生低血糖时,可立即引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应报告医师,调整饮食或药物。

2.2.4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应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

2.2.5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菠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2.2.6每周定期测量体质量一次,衣服质量要相同,且用同一磅秤。

2.3休息与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尤其对2型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以免交感神经及胰岛A细胞等,导致血糖升高。

2.3.1运动锻炼的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打门球等活动,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有氧运动可达到重复大肌肉运动,加强心肺功能及降血糖的目的。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2.3.2运动的注意事项在运动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运动应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天气炎热应保证水的摄入,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应暂停运动。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运动后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4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除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外,还应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质量变化,评价药物疗效。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切勿提前或推后。

2.5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2.5.1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2.5.2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食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2.5.3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胰岛素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和饮食失调有关。表现有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寻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该部位后可缓慢自然恢复。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监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20~30ml;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过敏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

2.5.4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变化。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8.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69岁,平均(56.0±2.9)岁;病程3~15年,平均(8.4±0.5)年。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68岁,平均(55.4±2.7)岁;病程4~14年,平均(8.5±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研究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优质护理小组:选取资深的护士长与主管护师作为组长,选取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保证护患构成比例在1:3~1:4之间,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要求护理方案涉及住院到出院每一环节护理工作,为患者安排固定的护理人员尽量避免中途更换责任护士。②病房环境护理:改善病房内部环境,尽量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病房氛围,如有必要添加绿色盆栽或花卉等,保持病房内温度与湿度,定时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还要控制好病房内阳光照射的时间与强度。③健康宣教:患者住院后立刻给予健康宣教,着重讲述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设协调的护患关系。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整体化、系统化的护理指导,引导患者控制饮食,增强泡脚、洗头等基础护理,改善患者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护理各个环节,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协助患者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利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分析,SAS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同时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定时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糖指标、焦虑程度等指标比较:

研究组血糖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围绕患者需要开展护理工作,并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将各项护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为一个整体,切实减少了工作失误,为护理质量的提供创造了良好条件,应用机制十分科学。本文研究发现,从基础护理、生活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优质护理可以切实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延长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总满意度高达95.0%),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提示糖尿病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3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控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制定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对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质控与管理。结果: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建立后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是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提高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三级质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1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列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并存其他疾病而入住如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等[2]。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不规范,存在护理安全风险。鉴于此,我院于2013年1月建立了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护士25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学历:中专30人,大专160人,本科66人。

1.2方法

1.2.1一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一级质控为护士层面:由每个科室选派1名专业知识扎实、敬业、有奉献精神,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骨干护士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2)在本科室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辅导每位护士掌握,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督导纠错和质量控制。(3)在科内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4)对临床工作中不能解决的糖尿病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

1.2.2二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二级质控由各科护士长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同一级质控人员一起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2)督导科内护士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3)根据护理部制定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每月检查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对问题现场给予指导,帮助责任护士改进提高。(4)对科内一级质控护士反馈的问题调查落实,收集整理相关问题在每月科内护理质量反馈分析会上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糖尿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5)对糖尿病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对科内不能解决的糖尿病相关护理问题及时请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会诊。

1.2.3三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由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共4人。其中一名专科护士与内分泌科护士长兼任本科室一、二级质控人员。工作职责:(1)制定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糖尿病知识培训、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健康教育活动等,并组织实施。(2)承担全院糖尿病护理会诊,提出指导意见,解决临床护理问题。(3)每季度进行1次糖尿病护理专项质控,每个病区检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指导,并有书面资料反馈到科室。(4)收集各科室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部每季度护士长工作会议上反馈分析讨论,据此制定各项质量标准、制度流程规范全院糖尿病护理管理,使全院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标准将2012年1~12月未组建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前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前,2013年1~12月实施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后,评价:(1)护士对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合格率。调取医院年终考试试卷糖尿病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试卷考试≥90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手指血糖监测、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操作3项每项≥90分为合格。(2)比较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以《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实施前232例患者,实施后232例患者,每例患者检查评分≥90分为合格。(3)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掌握合格率。于实施前后发放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各100份,回收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自我监测5个方面,每张问卷≥90分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糖尿病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合格情况比较(表1)

2.2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3.1全院临床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就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的趋势和健康教育现状而言,为数不多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上我国人事体制、服务理念及运行成本核算等问题,尚且不能配备更多的专科护士[3]。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做好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的问题[4]。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制定切实完善的培训计划,层层落实培训与考核,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督导纠偏,使全院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表1显示,实施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通过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层层质控,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纠偏指导,护士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必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表2显示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P<0.05)。

3.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和意义[5],糖尿病在病情控制不佳时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病情控制不佳的关键原因是患者不知晓疾病相关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培训并在全院各科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使更多的非糖尿病病区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定期检查各项指标,知晓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做好疾病自我管理,有效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丽敏,方英,俞力,等.护理会诊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09-210.

[2]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4.

[3]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4]彭小春,周兴建.看图对话工具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2-43.

[5]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1.

(收稿日期:2014-03-0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4

糖尿病骨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导致降低骨强度,骨脆性高、且改变了骨密度组织,因此很容易出现骨折。根据有关资料表示,发生骨折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率比没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高达2~6倍。而且,糖尿病骨折患者因其骨折并发症,更容易诱发血糖低、伤口受到细菌感染、长期卧床诱发压疮等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自我效能理论意思是:患者是否能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拟定的某个或者多个活动所需要有的判断力、自我感受程度、信念等。该次实验分析收治已确诊为糖尿病骨折患者,抽取资料完整的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将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教育中应用,并做出相关的数据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已确诊为糖尿病骨折患者,抽取资料完整的100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57.3±6.2)岁,其中男60例,女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理论方式。该次实验的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全部收集记录好并作比较。研究组采取自我效能理论方式,包括:

1.2.1 拟定计划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实验组患者的实际病况,以及参考各项指标,在主治医生,护士带领下拟定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内容,保障计划内容的实用性。拟定计划包含①情志护理;②饮食护理;③疾病控制健康指导。在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给予糖尿病骨折患者详细的讲解。

1.2.2 实施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教育护理措施

①情志护理 及时了解糖尿病骨折患者的各种需求,针对性的帮助糖尿病骨折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感、抗拒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其缓解紧张的情绪,使之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②饮食护理 糖尿病骨折患者饮食方面需要重视,用餐定时定量,清淡为主。而且根据营养学给予合理搭配。五谷杂粮搭配辅食为好,每日饮食控制500~700 g的摄入量。另外,每一餐蛋白质摄取量与脂肪摄入量都需要严格控制。

④健康指导 患者入院第1天?_始,由专门护士给予糖尿病骨折患者作健康常规性指导(简单通俗易懂讲解糖尿病的发病等相关疾病知识,饮食的注意,服药的注意,定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的必要性等)。在此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理论在实验组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教育中应用。护士在护理的过程,结合实际情况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需求,以及希望能够提供的帮助,给予糖尿病骨折患者激励的话语,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以及针对性的个性化激发糖尿病骨折患者的潜能,并引导激励患者持续坚持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理论方式。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分量统计表》(编制者为SCHwarzer等心理学家)。分量统计表问卷共有10条题目,每题目选择有①正确(4分);②比较正确(3分);③有点正确(2分);④不正确(1分)。统计答案得分多者,则自我效能高。分量统计表问卷发放、回收、有效数量共100份。制定调查问卷《护士满意度统计表问卷》,护士满意度统计表问卷共有10条题目,主要针对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以及对护士满意度进行评价。给予该次参与的所有实验对象,问卷发放、回收、有效数量共100份。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整理且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校验用[n(%)]表示,P

2 结果

该次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的自我效能数据、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异常的综合疾病,是由于遗传性和各种生活饮食习惯因素互相诱发而引起的慢性的高血糖特征疾病,属于慢性病。糖尿病骨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人口发展呈老龄化,生活水平方式等各种改变,以及饮食的不良习惯,糖尿病呈递增性增长,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口已经列为世界第一名,极为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如何有效的防治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骨折等并发症是目前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针对性有目的的教育是很重要。

糖尿病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排列前3位,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必须接受长期的治疗,若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是加重,会非常容易导致骨折、眼疾病、脑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并发症。糖尿病骨折患者致残率高,不仅带来身体痛苦,更会造成家庭经济的极大负担。 自我效能理论是患者的判断力、自我感受程度、信念等是否能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拟定的某个或者多个活动所需[1]。糖尿病骨折患者不仅仅高血糖,而且因其身体过低的胰岛素,使得细胞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患者体内抗体不足,增加发生感染的几率。以往单纯给予常规护理指导,预期治疗效果是很难可以达到的。

该次实验分析收治已确诊为糖尿病骨折患者,抽取资料完整的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将自我效能理论在实验组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教育中进行应用,护士在护理的过程针对性的给予个性化激发糖尿病骨折患者的潜能,并引导激励患者持续坚持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并做出相关的数据分析[2-3]。数据得知,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在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教育中,可以促进糖尿病骨折患者坚持配合治疗,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自我效能理论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15-02

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1]。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性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2]。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1.1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5.6%,因糖尿病足截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生活质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是护理上亟需解决的问题。龚秀芬等[3]研究报道,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因此,严格控制血糖,阻止、延缓周围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预防糖尿病足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好,穿软底布鞋,禁止赤脚行走;②注意保温,洗脚水温不宜超过体温,禁用热水袋、电热毯,以防烫伤;③防足部干裂;④对足部癣、鸡眼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⑤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⑥采用多种方法促进足部末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足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

1.2 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护理

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DN已跃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病因素的第2位。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好的血管透析,它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DN患者具有易感染、血液黏度高、血管条件差等特点,给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为保证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除手术质量、合理用药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促进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谭昌静[4]报道,26例DN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使26例手术全部成功。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和个体差异,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过程。②保护血管:首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获悉血管使用情况,了解血管状况,确立术侧肢体。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保护血管和进行锻炼的重要性。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动静内瘘的血管杂音,及时发现内瘘血栓形成;密切观察伤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完整;嘱患者注意,促进内瘘的发育,预防感染。④出院指导:除DN常规的指导外,应重点强调动静脉内瘘的自护。

1.3 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是工作难点,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糖,在保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微波照射和生物流体膜两者结合治疗,使压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胡晓红等[5]报道,1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通过微波照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营养,加速新生肉芽增生,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杀菌消炎。生物流体膜主要成分是壳聚糖,为含氮多糖天然活性物质,对皮肤创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流体膜在创面形成透明膜后,具有防感染的天然屏障作用,同时还具有控制和吸收渗出物的独特功能。施耀方等[6]研究湿性敷料的选择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收治6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予以湿性敷料护理,经3周治疗后局部组织基本修复,其中44例创面完全愈合且无增生性瘢痕。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高达90%。张京慧等[7]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患者在常规饮食、运动、降糖处理及注射甲钴胺的同时,外加中药足浴疗法治疗DPN,可以有效缓解DPN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刘燕平等[8]报道,当归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机体内气血失和所致,病位在血脉,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既要重视内治又要结合外治。王冉等[9]报道,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32例接受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术侧下肢症状明显缓解87.5%,部分缓解9.4%,无变化3.1%。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鼓励,消除患者的思想疑虑,帮助他们解决治病心切的急躁心理,相信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可渐愈出院。

2 糖尿病教育的进展

国际糖尿病联盟早在1996年就已经提出了糖尿病的5种基本治疗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10]。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2.1 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新模式

范丽凤等[11]建立了糖尿病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其建立了糖尿病教育小组,由内分泌专科医生、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眼科、神经内科医师和营养师组成。并按照所拟定糖尿病教育课程计划,执行计划和参加电话值班等。其方法以门诊教育和集体授课与讨论的形式相结合;住院教育以集体上课为主,与床旁单人指导和患者看书学习相结合;出院后教育以热线自学方式,为出院糖尿病患者提供教育咨询活动。康文萍等[12]提出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应采取以下几种模式:①群体教育:举办糖尿病患者学习班,进行普及教育;②小组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而接受不同的教育;③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④组织患者交流;⑤义诊等。马金秀等[13]研究实践体验性教育方法,与常规教育方法相比较,认为该教育方法优于常规教育方法,增强了对患者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操作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经过护士精心设计,寓理于景,从而彻底改变了常规教育过程中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重医护人员讲解、轻患者参与的状况。

2.2 糖尿病教育对各代谢指标的影响

孟[14]提出,糖尿病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的控制。李万菊等[15]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FBG、PBG、GHbA1C、TG、TC水平较实验前有明显改善(P

2.3 糖尿病教育对各种并发症的影响

王椿等[16]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认为糖尿病教育对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较为重要。朱海萍等[17]研究达标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达标理论强调的护理重点是促进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作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状态的目标活动。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全面达标,控制好血糖、血压、体重、纠正血脂紊乱。教育方法为责任护士与患者2次/周反馈教育效果,查找影响教育目标的原因,对未掌握的知识、未改进的行为再次强化教育,直至掌握改进。同时重视家属的教育,家属在保健知识、情感、经济上给予患者大力支持,使患者始终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指导方式是多样的,包括讲课、调查、录像、讨论和示范等。有学者报道,在健康教育前,有30.8%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有29.2%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但仅有40.0%对足部进行了护理。健康教育后,87.8%的患者了解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并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81.0%的患者能坚持对足部进行主动护理。由此证明,加大糖尿病足知识宣传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有效途径。

3 小结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还会上升。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这种可防可治的前提是及早发现和科学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基础是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了解,及早就医及检查。糖尿病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开支,还可以达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目的。因此,我国糖尿病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尽快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医院、社区开展广泛而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宣传,进行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活动,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掌握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慧萍,周晓云,薛美华.对新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 60-61.

[2]胡俊红,姜凤琴.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负性情感分析与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 15-16.

[3]龚秀芬,张仁国. 糖尿病足预防与健康教育[J].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15(4): 147-148.

[4]谭昌静. 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3): 12-13.

[5]胡晓红,陈里茜,庞.使用微波加生物流体膜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14.

[6]施耀方,杨慧花,吴嘉维.湿性敷料的选择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 18-19.

[7]张京慧,黄凤毛,刘新华.足诺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14-15.

[8]刘燕平,徐玉梅,黄少娟.当归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6):18-19.

[9]王冉,吕海瑛,张毅.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16-17.

[10]王纯. 糖尿病教育在基层的现状调查[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 16(11): 6-7.

[11]范丽凤,潘长玉,田惠.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 249-252.

[12]康文萍,张一奇.小组社会工作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 342-344.

[13]马金秀,江仁美,顾颖萍.实践体验性教育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29.

[14]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27-28.

[15]李万菊,胡海霞,凌国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 43-44.

[16]王椿,喻红玲,梁茂忠.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7): 508-511.

[17]朱海萍,章玉玲,钱思兰.达标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 45-46.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干预;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15-01

为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积极的借鉴与参考,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份至2010年6月份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笔者重点研究我院采取的临床护理手段,观察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3-69岁,平均年龄:57.3岁。病程范围:5-19年,平均病程:11年;糖尿病分型为:11例患有1型糖尿病,57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为:9.5-18.2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14.7mmol/L。血肌酐含量范围是67.8-233.9mmol/L,平均含量为:156.3mmol/L;血尿素氮含量为:4.8-15.1mmol/L,平均含量为:10.3mmol/L。

1.2 方法:我院收治患者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我院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可分为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运动护理、水肿处理、感染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因为自身病痛以及被疾病恶化的担忧,会出现焦虑与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首先进行心理干预,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以告诉患者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病情观察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监测各项基本生命指征的变化。限制患者摄入水分的量,观察尿液的颜色、体积与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则需上报医生。观察患者有否出现电解质紊乱、贫血、尿素氮升高、酸碱失衡等情况,监测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对症治疗[1]。饮食指导指的是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要求患者配合相应计划,合理饮食。针对肾功能不全的病患,需要控制对植物性蛋白的摄入。患者需要控制钠与钾的摄入。运动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选取合适的运动强度,在用餐后的半小时内应该避免肢体运动。在患者运动前后,护理人员需要监测血压与尿量的变化。另外,针对出现肾衰竭的病患,不建议进行肢体运动,以便防止低血糖反应[2]。水肿处理:针对出现水肿的患者,限制其肢体活动,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然后,定时按摩患者的受压部位。定时清洁皮肤。感染护理: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并发感染的风险加大,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各项卫生操作,严格防控感染。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清洁活动,勤更换衣物。给患者穿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出现皮肤感染。要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为患者擦洗。

2 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与临床护理,68例患者的疾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水肿消除,血肌酐含量下降,肾小球的滤过率显著抬升,低蛋白血症得到有效控制。总结来说,护理效果十分良好。

3 讨论

临床领域,糖尿病肾病属于常见的一种微血管病变类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医学研究证明,该病是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也会带来严重的威胁[3]。近些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出现了显著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数目也逐年增多。患有该病的患者,其伴随糖尿病的进展,会出现肾小球、肾间质、肾血管等处的病变,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极易导致终末期肾衰,威胁患者生命。我院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运动护理、水肿处理、感染护理。经过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辅以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向军,黄立功,欧少福,等.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113-116

[2] 钱娟芳,高玉斌,张珊红,等.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2):114-116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治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3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1 ]。在临床上多以饮食、运动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2 ]。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 - 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3 ]。经调查发现由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糖尿病饮食治疗效果仍不甚理想,为提高糖尿病饮食治疗效果,本文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综述如下。

1 糖尿病饮食治疗

1.1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实施现状:调查表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知识缺乏了解或一知半解[ 4 ]。糖尿病患者和护理人员对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食物的选择和禁忌、各类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点、饮食的一般常识已有足够的了解,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营养内容,如理想体重的计算、每日摄入量的计算与具体安排、具体食谱的制定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5 ]。

1.2 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其目的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无论病情的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都必须控制饮食[ 6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维持适当的体重,延缓病情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因素

2.1 患者方面的因素

2.1.1 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是影响糖尿病患者有效实施饮食治疗的重要因素,年龄有< 60岁者对糖尿病营养教育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而病程较短、文化程度较低者、年龄过大者,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理解教育内容,导致营养教育的实施受到影响[ 1 ]。进而影响了饮食治疗的效果。

2.1.2 心理社会因素:患者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营养教育无法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患者得知疾病的不可治愈,产生消极情绪,拒绝治疗,他们没有接受疾病的正确心态,通常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教育内容存有怀疑态度,未做到言行合一[ 1 ]。

2.1.3 病程、并发症:病程与有无并发症对饮食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长者其遵医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和称量饮食依从率显著低于病程短者[ 7 ]。饮食依从性低会影响饮食治疗效果。

2.1.4 经济因素 有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好者,其饮食控制依从性高[ 7 ],另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者,虽已得知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却无力实施,影响了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1 ],从而影响了饮食治疗的效果。

2.1.5 患者的认知程度:患者的认知程度和是否坚持饮食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直接影响疾病的控制与预后[ 8 ]。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认知调查,发现存在许多饮食认知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血糖的控制,需要积极给予纠正[ 9 ]。

2.2 医护人员方面因素

2.2.1 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调查表明[ 5 ] , 95%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知识的获得是来自医务人员,并与护理人员营养知识的强弱有着重要关系,而临床护理人员多数并未接受过营养方面的专业培训,理论上有着很大的不足,知识结构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难以实施高效的营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实施和治疗效果。

2.2.2 饮食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不同饮食教育形式和方法对饮食治疗存在一定程度影响。注重饮食实践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医务人员在教育患者采取饮食控制措施时,要避免说教,让患者多实践,多体验,应注重对饮食控制的具体操作技能培训,提高饮食治疗具体操作技能,患者才能较好的遵从饮食控制要求,同时注意饮食控制方案应结合患者生活实际,提高可操作性,以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10 ]。

3 小结

饮食治疗是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严格遵守、长期坚持的综合治疗的基础。合理地控制饮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 11 ]。本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影响因素,有来自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的因素。要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糖尿病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 从中了解更多合理饮食带来的好处,才能在给患者进行指导的时候更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才能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科学合理并有效的饮食方法,从而更加有效控制血糖[ 12 ]。在进行饮食治疗时,要将饮食治疗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病程,与社会和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让患者自觉遵守饮食治疗的要求,切实提高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效果,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洪均、高翠娥、曾帮兰,糖尿病营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7);57。

[2] 李霞,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指导。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4。

[3]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指导出版社,1996:300-301。

[4] 彭巧君、阿依古丽、胡尔西达,应用食物模型进行糖尿病饮食教育的方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89-790.

[5] 张爱珍,营养教育对糖尿病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49.

[6] 马新凤,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措施。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72.

[7] 葛啸天、花霞、吕探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音响因素。护理学杂志,2007,22(7);1

[8] 莫永珍。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2006,41(5);477-478.

[9] 谢席胜、江涛。120列糖尿病饮食治疗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49.

[10] 郑淑君、叶晓青、成守珍,等。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5);1-3.

[11] 田园、王珂。糖尿病专病疗养的饮食管理。中国疗养医学,2010,19(3);220.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c)-0166-03

Individualized Care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ZHUANG Ying-ge

The Two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Milton branch ,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 5101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diabetic foot individualized care, observe the results. Methods Convenient choose to take the court in March 2014 ― May 2016 period were treated 86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high risk,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lottery law,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each group of 43 cases. The reference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ar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dividualized care, clinical care effec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atient care before the KAP sco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am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data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 of KAP reference group of patients, that is, compare two sets of dat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care; Diabetic foot high-risk patients; Application effect

受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涨,据有关资料估算,截至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4.23千万人。糖尿病足属于一种常见性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致残、致死率相对较高,也是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缩减糖尿病足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患者施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预防,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1-2]。基于此,该院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符合WHO界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存在ADA提出的高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脏疾病、下肢血管周围神经病变、静脉曲张、急性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痛症、糖尿病足溃疡、生活无法自理、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情况。就该次实验的具体内容、意义,对患者进行宣教,取得了所有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制度要求。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有19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9~78岁之间,平均为(63.5±10.3)岁;病程评分为(8.8±6.8)年;有22例合并高血压,25例存在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7例脑血管病变,6例糖尿病肾病,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组有18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40~79岁之间,平均为(63.8±10.5)岁;病程评分为(9.0±6.6)年;有23例合并高血压,24例存在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病变,7例糖尿病肾病,1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可行。

1.2 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足部护理、遵义给药、饮食指导等;对观察组患者行个体化护理,详情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KAP评分,主要判定因子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足预防态度、日常足部护理行为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KAP状态越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脂、血糖代谢指标,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CH)、高密度脂蛋白(HDL-CH)、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血糖(PBG2h)、空腹血糖(FBG)[3]。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数据,其中,计数资料[n(%)]取χ2检验对比结果,计量资料(x±s)取t检验对比结果,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KA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行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KA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个体化护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①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行个体化健康指导。成立健康教育室,由护理人员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基础知识宣教,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性、血糖控制重要意义以及评估危险因素等,帮助患者对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危害性、可预防性形成明确认知;理论基础知识宣教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实践指导,主要利用物为鞋袜以及相关图片,通过亲自示范以及指导等,帮助患者对鞋袜进行正确选择;并告知患者早期筛查糖尿病足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修剪假脚趾甲、纠正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等;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预防的“五步曲”法以及“一特制、二帮助、三必须、四不宜”的足部护理原则[5]。

②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足部自我管理方法。结合患者在糖尿病足方面的认知水平、预防态度以及自我护理行为,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足部自我管理方案。例如,患者泡脚后以剪刀剪去胼胝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明了正确处理胼胝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换鞋减压等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处理胼胝。

③跟踪随访。患者治疗完成出院后,护理人员应每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足部护理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合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方案,针对患者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避免患者足部出现不必要的损伤[6]。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准确认知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足部护理态度,改善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血糖代谢指标,良性扭转患者的病情预后发展,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芳,张留巧,蒋运兰,等.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浴足对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5(4):324-326.

[2] 佘广玉,徐桂华,杨莉,等.足底穴位按摩对高危糖尿病足神经电生理干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7(2):131-133.

[3] 陈枫,陈艳梅,张秀芳,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分析及个体化、综合化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4,36(8):1274-1275.

[4] 韦琼,张志凯,张衍宁,等.保护动机理论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16-20.

[5] 张鲲鹏,段艳芹.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85-87.

[6] 秦玲,高俊香,田素斋,等.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足高危病人自护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2):4003-4006.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