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7 02:13:53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纳入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598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611例、女987例,年龄(68±11.34)岁,病程(5.7±4.3)年,病程<2年者占31.9%,2~5年者占39.7%,6~8年者占16.2%,9~10年者占8.2%,10年以上者占4.0%。1.2方法1.2.1一体化糖尿病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1.2.1.1建立糖尿病教育管理组织由内分泌科主任担任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成员有糖尿病医生、眼科医生、肾脏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心电图医生、公共营养师、专科门诊教育指导护士、健康教育护士,开设有糖尿病专科治疗诊室、教育指导诊室、阅读学习室、运动设计室、实验室、住院病房。1.2.1.2制定一体化教育管理方案根据糖尿病诊疗最新动态和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年制定教育管理计划,编写教育教材。每月开展1次集中教育授课,每季度1次免费眼底及心电图检查,每半年组织1次户外活动及社区糖尿病患者随访和糖尿病筛查,每年组织1次大型糖尿病宣传义诊活动,年终召开1次糖尿病患者表彰奖励大会。

1.2.2一体化糖尿病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

1.2.2.1家庭———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

(1)建立信息资料档案经确诊或是糖尿病高危者转诊于护士教育指导门诊,由专科护士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录制电子病历。中心已为2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完整的电子病历档案,利于医生病情掌握,也便于患者随访查询;中心还开展信诊、电话咨询,网络信息服务等工作。(2)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患者纳入中心管理后,专科护士为患者制定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个性化管理方案,并负责患者血糖检测技术及胰岛素注射操作方法的培训,督促患者按时随访就诊。(3)一对一地护士教育指导中心开设了专科护士门诊指导诊室,一对一地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专业疾病知识宣讲,解答疑难问题和操作示范,使71%的患者尤其是新的糖尿病患者非常认同一对一的指导效果。

1.2.2.2门诊———病房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

(1)填写教育知识问卷患者入院后病房护士接诊、安置、评估患者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期间教会患者血糖仪操作、胰岛素注射、足部护理等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方法。(2)床边针对性教育患者入院6h内责任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制定计划,尤其对已有并发症或行走不便无法参加集中教育的患者,责任护士每日下午均为其进行床旁具体指导,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3)形式多样小组教育学习室为患者准备了各种书籍、图片、照片、食物模型、注射器具、血糖仪等形象直观的物品,每周3个下午利用闭路电视播放宣教片、技能片,并分别对新入院、注射胰岛素、血糖仪操作、足部护理等不同需求的患者进行指导,使92%的患者较好地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

1.2.2.3病房———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

(1)出院指导形式多样医护人员为患者列出详细的出院指导方案、联系方式、就诊时间、随访要求,对不能按时随访和不在本地居住的患者进行电话或信函指导,医院还开通了寻医问药网站,每日都与咨询的患者进行网络交流,传递着健康信息。(2)集中教育大课堂每月末中心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防病知识和最新前沿知识授课,讲课、提问、考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许多患者夫妻结伴、父子同行前来听课。10年来共开讲糖尿病教育课程126次,授课276节,有14478名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大课教育。(3)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每半年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有益的户外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操训练、登山比赛及操作能手评选等活动,并检测运动前、后血糖,使患者对运动疗法与血糖控制关系有更直观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参加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4)社区高危人群的筛查中心与医院周边的2个社区签定了联医协议,每半年为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专业普查和高危人群筛查,并对糖尿病家族和高危人群定期随访,合理利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真正落实了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代谢控制目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理想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FPG)4.4~6.1mmol/L,餐后2h血糖(PG2h)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总胆固醇(TC)≤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mmol/L。

2结果

2.12000-2009年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大课堂情况2000-2009年共有14478人次参加了中心大课堂教育,全年全勤参加大课堂教育的人数从2000年的11名增加到2009年的96名,课后考试及格率的人数从2000年的7%上升至2009年的86%(表1)。

2.21743名2型糖尿病患者加入中心教育管理1年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对1743名患者纳入中心教育管理前和接受教育管理1年后FPG、PG2h、HbA1c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未加入中心前,患者3项指标值均超过标准[3],纳入中心管理1年后3项指标值明显下降(P<0.05)(表2)。

2.3连续10年参加一体化教育管理的167名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达标率对2000年起纳入中心管理的167名患者10年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2000年HbA1c、血脂达标患者仅16%和25%,至2009年有36%的患者HbA1c≤6.5%,有47%的患者HbA1c≤7.0%,有51%以上的患者血脂达标(表3)。

3体会

3.1重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注重对患者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鼓励患者自说、自演、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成为一个“自我保健医生”。在中心成立初期,主要通过报纸等新闻媒介加以宣传,来听课的患者较多。第3年中心重视了教育的内在质量未进行相应宣传,一度参加人数减少。但随着接受教育管理患者血糖正常,病情控制良好,影响了大多数患者自觉地加入到教育的行列。在每年教育计划结束后,中心对全年全勤参加教育及HbA1c控制达标≤6.5%的患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3.2重视一体化教育质量的管理

糖尿病教育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觉学习各种监测方法的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各种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4]。我们对1743例患者纳入中心教育管理前和接受教育管理1年后的FPG、PG2h、HbA1c指标控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未加入中心前患者3项指标值均超过标准[3],纳入中心管理1年后3项指标值明显下降(P<0.05);对2000年起纳入中心管理的167名患者10年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2000年HbA1c、血脂达标患者仅16%和25%;到2009年有36%的患者HbA1c≤6.5%,有47%的患者HbA1c≤7.0%,有51%以上的患者血脂达标,超过了国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的患者为26.8%、HbA1c≤7.0%的患者为41.1%的报道[5],这与我院地处城区,患者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关。

3.3重视一体化教育管理的连续性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会有退步的倾向[6],血糖、HbA1c等指标会出现反复。中心的部分患者在4~6年间血糖值出现波动,一些患者不能坚持而退出,少数患者擅自停药未坚持系统的管理,使再次就诊时血糖等指标明显超标:一些患者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住院治疗。我们调整了教育计划,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7],请病情控制好及多次发生并发症而导致失明或截肢患者现身说教,使中途退出的患者重新加入。针对后期很多患者需要增加胰岛素治疗的情况加强了胰岛素应用知识、低血糖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细致教育,定期电话嘱咐和家庭随访,为患者坚持连续性教育提供了保证。

3.4重视一体化教育管理的品牌效应

中心10年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程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中心自己的服务特色,也成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成功科室。2004年“糖尿病全程教育”特色护理也被医院评为品牌护理,2006年医院首次开设了挂号就医的糖尿病护理教育指导门诊,使糖尿病防治工作更加深入。中心还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接受军地进修人员,科室还成为本省糖尿病教育护士培训基地。中心还积极组织糖尿病患者参加全国、全省糖尿病患者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多名患者获得了“糖尿病之星”、“诺和之星”等称号。由于教育管理效果明显,有77%的患者10年来一直坚持在中心就医,在提高科室社会效应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

3.5重视社区医疗资源的开发利用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2

选择10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干预组39例,糖尿病对照组66例。干预组由助产士专科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助产士进行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比较其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干预组在接受糖尿病教育后其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控制行为有了显著的提高。干预组孕妇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结论 通过专科门诊助产士加强对糖尿病干预组实施糖尿病教育后,孕妇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控制行为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助产士;专科门诊;糖尿病教育;妊娠期糖尿病耐量降低;血糖控制

Effects of midwife diabetes education for pregnancy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CHEN Lang,PENG Jian-mei,ZHOU Hui-ping,et al.Futian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Shenzhen 518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dwife-based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for the pregnancy with 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Methods 105 gestational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GDM) and GIGT were selected in the prenatal examination in obstetrics specialist consultant. A diabetes intervention(DI) group and a diabetes control(DC) group were set up. The pre-education and post-education diabetes knowledge levels,fasting blood-glucose(FBG) and postprandial blood-glucose(PBG),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2 groups.Results In the DI group,the post-education diabetes knowledge level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education, PBG level during the end period of the pregnanc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DC group. Conclu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diabetes education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lycemic control and improving the pregnant outcomes, and that midwife-based diabetes education and counselling projects could complement the current diabetes care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Key words】Midwife; Specialist consultation; Diabetes education; 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Glycemic control

作者单位:518026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

妊娠期糖耐量降低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前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葡萄糖不耐受征象,后者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中一项值异常[1]。GICT是GDM的高危因素,约 1/3GIGT可转为GDM,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妊娠期糖耐量降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GIGT达5%~10%[2]。有资料表明,每年约1%~5%的糖耐量降低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3]。

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研究表明,GDM孕妇巨大胎儿发生率可达25%~40%,妊高征的发生率为正常孕妇3~5倍,还易出现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肺发育成熟延迟,致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增多。在发达国家早有糖尿病教育护士及糖尿病教育协会,糖尿病的教育及工作通常是由护士完成[4]。因此,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采取措施改善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已成为医务人员,孕产妇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调查对象为2008年1月到2009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24~28周行50克葡萄糖筛查试验(5 g GCT)1 h血糖≥7.2 mmol/L者,再做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有两项异常诊断为GDM,有一项异常诊断为G1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5 mmol/L(100 mg/dl),1 h≥10.2 mmol/L(185 mg/dl),2 h≥8.1 mmol/L(145 mg/dl),3 h≥6.6 mmol/L(120 mg/dl),设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既往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基础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本调查共收集标本105例, 设糖尿病干预组(DI组)39例,糖尿病对照组(DC组)66例,干预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助产士专科门诊助产士担任糖尿病教育护士,专科门诊助产士(由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赴香港进修专科助产士及资深主管护师各一名组成),每周固定时间轮流坐诊,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为主,辅之以小组讨论。教育内容:有关糖尿病一般知识,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血糖控制的目标,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皮肤护理,、心理及情绪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支持,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每次专科门诊都要根据孕妇的主要问题在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等方面给予评价,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或演示,并及时进行反示教;以得到孕妇掌握程度的反馈,并发放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资料及孕妇自我监测手册,以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其家庭支持系统情况、家属参与情况。开始接受教育的时间、次数以及在接受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治疗与自我管理状况。

1.3 糖尿病教育的过程与实施 糖尿病教育的过程包括个体评估,制定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评价和随访等多个相互连续的组成部分

1.3.1 评估 评估是前提,每个孕妇都是独特的,其教育需求将随着病程、文化、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评估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基础与关键,为以后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的实施和及时的随访提供依据。个体化的评估过程由助产士专科门诊助产士和孕妇共同完成。评估内容一般包括相关病史,目前健康状况、就医情况、危险因素,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文化因素,健康信念和态度,健康行为和目标,支持系统,学习的障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评估的目的不仅是确定孕妇的教育需求,更重要的是用来判断孕妇是否已经作好了学习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1.3.2 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由助产士和孕妇甚至家人共同完成,并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与孕妇签定学习合同以利于目标的实现,目标必须具体,应是孕妇的行为,可实现的,可测量的。

1.3.3 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制定目的是对孕妇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规定,以便教育护士能按计划要求有组织地实施教育工作。计划必须具有针对性,指导性,重点突出。在实施糖尿病教育时,教育者应不断地评估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是否适合教育对象,并及时调整教育计划。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尊重孕妇,鼓励孕妇参与教学活动,利用孕妇以往学习的经验,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等促进教学的效果。

1.3.4 教育实施 以孕妇个体经验与体验的主动学习模式,互动关系可使糖尿病教育更有效。

1.3.4.1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控制不仅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也是GD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5]。理想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与非孕期糖尿病饮食控制不同,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妇提供营养,孕妇饮食控制不必太严格。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食动物性食品,以免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6]。一般以摄入125~150 KJ/kg为宜,每日总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不仅可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同时还可以提高四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7]。GDM易并发胃肠功能异常,胃排空异常及腹泻多见,易并发消化性溃疡,应少量多餐,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食物纤维,补充钙、铁、锌、镁及维生素B族和 维生素C等,烹调方法以蒸、炖为主,应切细煮软。进食定时定量,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8],还能调整好胰岛素剂量和不发生低血糖或严重高血糖[9]。例如,当讨论低血糖时。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它的危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于是孕妇宁可将血糖控制在较高的水平,以便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在讨论低血糖时,我们首先应强调将血糖尽可能地降至正常水平的好处,同时指出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副作用。应让孕妇了解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如果患者的新知识能够建立在理解之上,则更容易被记住,同时还能更灵活的运用。

因此,在饮食指导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指导,使孕妇及其家属懂得并学会食品交换法,自觉实施饮食治疗,促进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利于血糖的控制。

1.3.4.2 心理护理 这是近年来推荐并重视的护理问题。GDM的危险性增加了孕妇的焦虑与不安,而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增高,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另外,很多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人群焦虑与抑郁的出现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专业人员应意识到孕妇的这种脆弱性,除了确实需要外,不要对她们施加任务或治疗措施,一般的给予心理疏导,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科学认真地分析及解释,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予家庭支持疗法,使孕妇得到系统支持,从而帮助孕妇缓解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症状[10],以良好的心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11]。

1.3.4.3 运动指导 运动是GDM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运动处方”一词是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首先提出,1969年被WHO正式采纳。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方案[12]。骨骼肌运动除消除能量外,尚有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改善心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运动会消耗葡萄糖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对帮助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有重要作用[13]。助产士与孕妇共同制定适当的、规律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序,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适当活动,最好散步。

1.3.4.4 胰岛素治疗 由于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故孕期不使用口服降糖药。如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孕妇,主张给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药物控制GDM糖代谢紊乱的最佳选择,并主张使用人胰岛素,以避免动物胰岛素结合抗体的产生。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应个体化,一般选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14]。妊娠期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病情及孕期进展而调整,并随妊娠月份的增加,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雌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均有增加,胎盘还分泌胎盘生乳素,这些激素在四周组织中都有抗胰岛素作用,目的使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量和消耗量降低,以满足胎儿葡萄糖的需要和摄取,因此妊娠期胰岛素的需要量比非孕期时增加50%~100%,甚至更高[15]。用药期间,若发现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慌、颤抖、有饥饿感,甚至昏迷等,应急测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饮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并立即通知医师。

1.3.4.5 预防感染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及杀菌作用明显降低。因血糖高使渗透压增高而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对感染的抵抗力,另外由于血糖、尿糖浓度升高,有利于某些细菌生长。因而妊娠期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均易感染。妊娠期须加强对孕妇的卫生宣教,勤换洗、注重口腔卫生。分娩期应为孕妇提供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环境

1.3.5 评价和随访 评价和随访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的评价应包括孕妇是否掌握了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有预期自我管理行为的出现。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及时评价是保持高质量糖尿病教育的必要条件。孕妇孕期的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态度、病情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因此,持续不断的再评估,以及相应的教育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2 结果

数据处理:原始数据使用SPSS软件是进行录入和分析。

DI组39例孕妇在干预前全部接受了满分为30分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测试,其中35例在妊娠末期接受了相同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测试,结果如表1。

从表1、表2可知,经接受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后,其相关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P

如表3所示,DI组妊娠末期餐后2 h血糖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经配对t检验P

表1

DI组孕妇教育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

自我管理行为变化(x±s)

教育前n=39教育后n=35

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10.41±4.6023.22±3.80

标准分40.73±7.5842.50±8.61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19.56±3.2232.41±5.39

注:经配对t检验 :P

表2

DI组孕妇在接受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例,%)

教育前n=39教育后n=35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进餐规律性2153.82674.3

合理控制饮食25.11337.1

称重饮食12.53394.3

运动923.12777.1

家中自我监测002571.4

记录监测结果25.12571.4

表3

DI组及DC组空腹,餐后2 h血糖的自身比较(血糖单位:mmol/l)

DI组(n=39)DC组(n=66)

基础水平妊娠末期基础水平妊娠末期

P值

空腹血糖5.04±1.044.91±0.965.31±0.985.20±0.97P>0.05

餐后2 h血糖8.91±1.966.34±1.288.55±1.338.78±0.28P

P值P0.05

3 讨论

3.1 改进现有的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治疗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妊娠期糖耐量降低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孕中、晚期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和人体胎盘催乳素、游离皮质醇,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明显升高,出现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有关,绝大部分孕妇可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维持正常糖耐量,因此在妊娠37~38周时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3~4倍,这种胰岛素需要量增加由B细胞的增生肥大来代偿,小部分则由于胰岛素储备功能不足,胰岛素受体数减少或功能降低,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来代偿,而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糖耐量降低[16]。妊娠期糖耐量降低的妊娠结局主要取决于孕期血糖的控制。因此,加强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的糖尿病教育,充分调动孕妇的积极性,改进我国对这类孕妇传统的治疗与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3.2 糖尿病教育在提高孕妇疾病知识,疾病控制行为中心作用 糖尿病教育又称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特指针对糖尿病孕妇的健康教育是教给糖尿病孕妇有关的自我护理,控制急慢性并发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过程。由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与每个孕妇的饮食,活动,情绪等生活琐事密切相关,糖尿病孕妇必须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各钟知识与技能,以避免急性并发症,预防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虽然一般情况下,患者并不可能真正成为医生,但是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多数孕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成为其糖尿病治疗与控制中最积极,最主动的成员,糖尿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孕妇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多少。糖尿病教育是促使孕妇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的根本。

3.3 糖尿病教育在改善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血糖控制的作用 糖尿病教育是教给孕妇有关控制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以期最终达到改善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结果。 糖尿病教育者应当掌握有效的治疗性教育方法的3个策略。既注重患者的个人经验和实践,将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与一般的治疗性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增进患者的理解。

3.4 助产士在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是促进人们精神、心理,躯体健康的手段,本调查中糖尿病教育助产士采用了一对一教育为主方式,对妊娠期糖耐量降低的孕妇进行了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教育,并通过随访不断强化患者行为的改变,直至妊娠结束。本调查显示糖尿病干预组在接受教育前后其糖尿病的知识和控制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表明,作为健康教育主体的助产士,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行为改变策略开展糖尿病教育,在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加强了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孕妇心理护理,消除焦虑与烦躁心理,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协助胰岛素治疗,坚持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和感染的发生,使孕妇愉快的度过孕期。

参 考 文 献

[1] 杨慧霞,赵瑞琳.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06.

[2] 孙宝治,王晓光.妊娠期糖耐量降低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3(29):141 .

[3] 杨红利,张艳梅.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332.

[4] 这建坚.糖尿病教育护士地位与作用-访问澳大利亚糖尿病中心有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45.

[5] 张金慧,吕阳梅,马燕,等.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39.

[6] 尹红.妊娠合并糖尿 病的护理进展.天津护理,2005,4:116.

[7] 侯美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

[8] 陈庆亚,舒红文,骆玉秋,等.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17:268.

[9] 张殷,冯伟玲,朱绍芬,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热带医学杂志,2004,4:332.

[10] 马玉茹.63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分析.护理研究,2001,15:103.

[11] YoungM.ProgressingofNurisingCareinDiabetesMellitus.NursTimes,1994,90:517.

[12] 向文青,曾伟杰,赵华妹.糖尿病护理进展.南方护理学,2000,7:58.

[13] 杨红利,张艳梅.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332.

[14] 黎悬华.妊娠糖尿病的孕期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2003,9:64.

[15] 刘玉洁,申世芳.妊娠期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及监护.中华内分泌杂志,1995,27:158.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09年8月到我院门诊或病房的孕妇包括孕前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在孕期经筛查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34例,年龄均为35岁以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参照WHO1999年诊断标准)。

2 护理体会

2.1方法 在应用胰岛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为期两个月的健康教育,每周一学时,每次最好有家属陪同,起到督促及帮助和管理患者的作用,除定期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外,两月教育结束后每周电话或家中随访一次。健康教育如下:

2.1.1评估病人 首先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在我们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60%的患者和家属担心疾病是否会给胎儿带来极大的影响,妊娠结束后自己能否恢复正常。30%的患者担心应用胰岛素是否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自己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8%的患者需要知道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

2.1.2教育方式 针对每个病人疾病情况和评估中最关心的问题,因人而异,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病人发放自编的健康教育资料,应用自学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分九次完成。每次课程开始前先评估10分钟,对病人上节课掌握的内容让其回述,教育者给予纠正补充。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讲授新的内容30分钟,最后对当天的知识总结10分钟。考试15分钟,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再教育对象,给予重新指导。

2.2内容

2.2.1心理教育 与病人进行交流,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认真的分析并给予系统的解答。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鼓励病人,关爱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供给孕妇及胎儿充足营养,全天总热量应分5~6次进餐。少量多餐有助于稳定控制血糖,减少餐后高血糖及餐前低血糖的机会。妊娠糖尿病患者需多食含铁、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在饮食指导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指导,使孕妇及其家属懂得并学会食品交换法,促进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利于血糖的控制。

2.2.3运动指导 运动会消耗葡萄糖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对帮助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与孕妇共同制定适当的、规律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序,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适当活动。

2.2.4孕妇自我血糖监测 由于妊娠期妇女的肾糖阈是降低的,即使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尿糖也会出现阳性。所以尿糖检验不能作为观测指标,应检测血糖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监测餐后1小时血糖值较餐前更为优越。因此,应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2.5低血糖的防治 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教会其胰岛素正确注射部位、方法,剂量要准确,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用药期间,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慌、颤抖、有饥饿感,甚至昏迷等,应急测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饮糖水或口服6颗硬水果糖,必要时静脉应用葡萄糖。并立即通知医师。

2.2.6孕妇自我管理 定期门诊随访。妊娠糖尿病孕妇必须定期到产科门诊检查,包括检查妊娠高血压,妊3期作B超检查胎儿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准备剖腹产;孕妇还必须定期查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给予膳食指导;制定特别饮食计划。

2.3产后追踪管理 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即可停用胰岛素,仅个别病人尚需少量胰岛素;产后6~8周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糖尿病诊断;产后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肥胖是预防或推迟2型糖尿病发生的基本措施。

产后继续教育。明确维持合适体重和每年测一次OGTT的重要性;出现高血糖即应就医;维持孕晚期施行的饮食计划,满足哺乳所需;鼓励母乳喂养;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对GDM史者避孕是安全有效的;慎用不利糖代谢的药物。

3 讨论

糖尿病的控制除了与合理治疗有关外,与患者具有的健康知识、信念、遵医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有关。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发达国家早有糖尿病教育护士及糖尿病教育协会,糖尿病的教育及工作通常是由护士完成。对GDM的护理目标是保护孕妇良好的状态,生育健康的婴儿。经健康教育和饮食、胰岛素治疗护理,34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由此可知,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护理;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es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glycemic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Millitus. Method: 117 diabet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5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7 cases), and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by telephone and home visits. On the basic of this, we discuss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glycemic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 Th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ursing;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Glycemic control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lin, Yulin 537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27

糖尿病是一种高患病率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将近9240万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连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如ICU到普通病房)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如医院到社区),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和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2]。连续性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帮助患者完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疾病防控意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广西玉林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2)年龄18周岁以上,病程1年以上;(3)本市居民,可以接受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肾等慢性疾病;(2)存在精神病、沟通障碍者;(3)恶性肿瘤、妊娠糖尿病或急性并发症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男65例(57.02%),女49例(42.98%);年龄19~75岁,平均(58.74±12.07)岁;病程2~23年,平均(8.50±6.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病程、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从患者入院开始由责任护士和研究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收集患者资料和信息,建立患者个人档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式的医患、护患关系,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等,认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文化层次、理解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采用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治疗、护理方面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及控制目标,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告知患者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的意义与重要性及原则与注意事项,教会患者食物热量换算及食物替换方法,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时间及运动量;指导患者学习与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血糖、尿糖、血压、体重指数的监测方法;患者出院由医师给予后续的治疗方案,责任护士发放爱心联系卡,建议患者定期自我监测与门诊随访。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

1.2.2.1 连续护理小组的成立 由7名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组成,包括医师、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护士及社区医生、护士,其中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1名,糖尿病门诊医师1名;护士5名,5年以上内分泌科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糖尿病管理与教育经验,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具体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评估指导与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追踪随访与技能跟进。

1.2.2.2 连续护理方案的制订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出院前1周由研究者和责任护士收集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心理社会、生理、健康行为等方面评估,根据患者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及对疾病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出院当天制订患者连续护理计划,提醒患者记录自我监测日记。第2阶段:由研究者和社区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采用集体与个体、电话与上门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首先由社区卫生服务成员组织管辖范围内的患者在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分批集中培训与指导,每周2次,每次40~60 min,待患者掌握后进行居家护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电话或家访实行个性化的技能指导,同时评估干预效果及收集患者资料,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各项糖代谢指标。

1.2.2.3 连续护理的实施 (1)电话随访(远程护理):患者干预后1~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次10~15 min,了解、指导患者治疗、护理及病情控制情况;干预4~12个月每月电话随访1次,每次15~20 min,强化、调整后续护理方案,同时详细记录干预效果。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病情、心理社会、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护理评估与个性化的健康指导。①病情监测: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皮肤或外阴瘙痒,血糖是否正常,敦促患者按治疗处方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遵医嘱严格控制饮食与进行运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与症状识别。对于糖尿病原有症状加重,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或尿少、尿闭及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应询问有无相关诱发因素,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尿路感染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给予就医指引。对于病程长、年龄大患者,注意询问有无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有无肢端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发凉、疼痛或视物模糊;足部是否畸形、皮肤干燥、温度改变、溃疡、坏疽,以降低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教会患者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及时就医或门诊随访。②心理社会:文献[3]证明,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焦虑的发生率也大大高于普通人群。因此,随访中应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全面、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现患者情绪异常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采用解释、安慰、鼓励、暗示、支持、指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调节[4];还可以引导患者应用音乐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催眠、深呼吸、主动放松和指导性想象等方法以舒缓情绪[5],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社交活动。③健康行为:评估患者是否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自我监测。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健康行为,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自我管理,询问患者自我监测情况,并给予个性化的技能指导。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患者参与治疗护理,使其逐渐学会自护[6]。(2)家庭访视(上门指导):分别于患者干预后1、2、6、12个月进行家庭访视;通过入户访视,对患者的家庭条件和自我管理技能进行评估与指导。①家庭条件,居室采光和通风是否良好,设置或结构是否存在障碍,室温是否过高或过低,常用物品放置高度是否合适,家中是否购置冰箱存放药品,家庭成员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及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状况等。②现场技能指导,了解患者目前治疗及病情控制情况,观察患者能否准确地使用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物并给予正确指导;健康饮食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础,评估患者对治疗饮食的认知程度,引导患者制订用餐计划;合理运动能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7],指导患者制订具体的运动计划,敦促患者按医嘱给予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督促与管理工作,加强患者对出院护理处方的依从性,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给予肯定与表扬,而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针对原因进行教育、指导与技能跟进。研究[8]表明,随访护理可强化患者防病治病的意识,促进患者建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评估与指导:1个月内促使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1个月后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指导,使其建立健康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另外,每2个月举办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1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促进医患、患患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根据测评结果调整后续护理干预方案。

1.3 评价内容

1.3.1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hinese version Scale of the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SDSCA)进行测评[9],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0]。SDSCA由11个条目组成,分别反映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等6个方面内容,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题,1个条目为反向题,每个条目按0~7分8级计分,总分0~77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同时本研究采用得分指标进行分析,得分指标=(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并将得分指标≤40%定义为差,40%~80%为中等,≥80%为良好。

1.3.2 糖代谢指标 分别监测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门诊随访或家庭访视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数值。

1.4 资料收集与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由专人负责患者数据库的登记与管理,连续护理小组分别于患者出院前1天,干预6、12个月门诊复查或随访时发放调查问卷,患者或家属填写,填完后及时收回,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除足部护理项目外,其他项目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糖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制度限制、人均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无法长期住院,需要社区和家庭的持续治疗和护理。因此,如何在患者出院后对其病情、治疗及护理进行监控与指导是确保患者疾病转归的关键。本研究实施的连续护理方案包括出院前的护理评估与康复计划,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社区门诊再培训。通过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护理效果的评价,充分调动和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改变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的认知态度和认知水平,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行为方式;动态提供治疗有效的积极信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保证患者信息、治疗、护理的持续无间断;鉴别护理缺陷,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出院电话回访使护理教育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不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可随时发现患者居家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疾病全面康复和其健康行为的有效建立[11]。

文献[12-14]表明,连续性护理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满意度及遵医行为,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预后。也有文献[15]证实,连续性护理能降低患者住院率及再次入院的可能性,且与血糖控制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各维度方面(除足部护理外),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干预不仅有效地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而且明显地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水平,还能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目前,我国连续护理正处于发展时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不仅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地实践与研究,而且更需要社会家庭-医务人员-患者的共同参与和长期坚持,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52.

[2] Shortell S M, Rundall T G, Hsu J. Improving patient care by link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J]. JAMA,2007,298(6):673-676.

[3]鲜雪梅,楼青青,朱君亚.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22-724.

[4]牟洪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95-96.

[5]周雪江,王艳丽,韦群英.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85-87.

[6]徐兰平,贾芸,张空,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15-2417.

[7] Kodama S, Tanaka S, Saito K, et al.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on serum 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 meta-analysis[J]. Arch Intern Med,2007,167(10):999-1008.

[8]闫薇,任杰,赵忠阳,等.出院后护理干预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20-2421.

[9] Toobert D J, Hampson S E, Glasgow R E.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 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 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10]石巧琴,尚少梅,来小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26-27.

[11]张洁筠.电话回访式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112.

[12] Koopman R J, Mainous A G, Baker R, et al. Continuity of care and recognition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J]. Arch Intern Med,2003,613(11):1357-1361.

[13] Cabana M D, Jee S H. Does continuity of care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J]. J Fam Pract,2004,53(12):974-980.

[14] Mainous A G, Koopman R J, Gill J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diabetes control: evidence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 Am J Public Health,2004,94(1):66-70.

[15] Knight J C, Dowden J J, Worrall G J, et al. Does higher continuity of family physician care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in elderly people with diabetes[J]. Popul Health Manag,2009,12(2):81-86.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门诊;基础胰岛素;健康教育;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outpatient use of basal insulin therapy patients. Methods Choose 108 cases of patients who Use of basal insulin therapy in Our outpatient from May 2000 to May 2010, they had been six months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108 cases investigated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ituation, Compared many of the differences, such as: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drug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self-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diet control, exercise therapy, disease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on knowledge so on. Results Health education, diabetes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diet control, exercise therapy, the disease status of knowledge of comparison (P

[Keywords] Outpatient; insuli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糖尿病(DM)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更好地坚持执行各种治疗措施,建立科学的生活模式,达到有效控制疾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108例接受门诊治疗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门诊就诊诊断为糖尿病病人108例,其中78例是口服降糖药已失效的病人,30例是初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男66例,女42例。年龄18岁一86岁,平均52岁。

1.2健康教育方法

均先用一对一的教育,其次是健康讲座与看图对话教育工具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指导

糖尿病病人普遍对长期的胰岛素治疗及多次胰岛素注射,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士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用真诚的心去关心和支持病人[2]。基础胰岛素一天只注射一次,根据患者方便的时间注射,患者愿意尝试治疗,当血糖控制比以前口服降糖药效果好,治疗更容易达标时,患者很容易坚持,108例患者中,只三例患者因为药价高而选用混合胰岛素治疗。

1.2.2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病人的一项治疗措施,帮助病人制订均衡饮食计划。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评估病人体重是正常、消瘦、超重及肥胖。根据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出病人每日总能量的摄入量[3],见表1

三餐按1/5、2/5、2/5分配,其中蛋白质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1.2.3运动指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病人的运动负荷要适度,教会病人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运动过量等情况,嘱病人不要空腹及单独进行运动,要随身携带糖类食品,若感觉血糖过低时可立即进食,以防止发生意外。

1.2.4用药指导

向病人介绍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向其讲解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强调剂量的准确性和操作的无菌原则,强调胰岛素注射针头一次一用的重要性及必须性,并指导其正确保存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告知病人在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达标时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好处。

1.2.5自我监测

教会病人正确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告知病人每三个月要到医院校正血糖仪,每三个月要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让病人养成记录血糖监测日记的习惯,便于病人及时发现问题,为治疗提供依据。

1.2.6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常见有皮肤、足部、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尤其对足部的护理要加强教育,早期自我足部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坏死的关键。

1.3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测试,于首诊时发放调查问卷,内容为病情现状、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6个方面,以发现他们知识面缺陷,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为每位病人建立档案资料,以便联系和随访。健康教育6个月后再次向病人发放调查问卷。个别无书写能力及视力不好的病人由护士代为填写,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回收有效率100%。

1.4评价指标

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周的病人建议复诊,2周给予电话咨询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理想控制目标为4.4-6.1mmol/L,如>7.0mmal/L为差;餐后2h血糖理想控制目标为4.4-7.8nmlol/L,如>10mmol/L为差。对提问内容能回答出要点的为“掌握”,否则为“未掌握”。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

2 结果

2 1108例病人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情况比较(表2)

结果显示:本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情况,6项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80%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门诊使用基础胰岛素注射的病人遵义行为提高[4],患者得到了跟住院病人相同的待遇和指导,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

2.2 108例病人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健康教育2周后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健康教育前(P

3 小结

经过健康宣教,调查问卷显示病人认识到饮食重要性的比例从就诊前35%上升到治疗后89%,血糖控制较理想。健康教育后,掌握运动方法的病人比例由37%上升至教育后的90%。掌握足部护理知识的病人比例由22%上升至教育后的85%,本组糖尿病病人没有出现糖尿病足感染而引起病情加重者。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217-218.

[2]孟利平,肖凌风,史晓红.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源管理与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6.

[3]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6:422.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发生日益增多,有关高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效果、方法等方面值得探讨[1]。我科自200706~200906对705例该病患者进行教育工作情况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06~200906入住我科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705例,入选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7例,男123例,女224例,年龄14~68岁,平均(53±5)岁;对照组358例,男123例,女235例,年龄12~72岁,平均(51±3)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情况

时间项 目入院时介绍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常识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计算每日总热量及三餐分配,低盐饮食,平衡膳食。戒烟戒酒,降低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第2天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因症状,并发症、危害、诊疗方法,综合控制“五贺马车”及重要性等第3~4天介绍药物注射相关知识,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等第5~6天介绍运动疗法、目的,运动前应检查的项目,运动类型、步骤、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运动注意事项等第7~10天集体授课,讲解出院病人自我管理,出院指导,发放并收集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第11~14天对疾病控制达标的病人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示范、实践,每人过关并要求患者出院前两日护士注射胰岛素时亲自观摩病人自己注射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即入院宣教,发放有关资料,每周进行集体宣教一次,护士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时进行健康教育或解答患者的问题,出院前学会注射胰岛素。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病区护士长查阅相关资料,制定高血压糖尿病教育路径表,见表1。(2)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计划要求进行健康教育。(3)形成性测试,第2天患者能谈出前一天讲解内容,没有掌握或不全掌握再进行讲解,然后让患者复述至全部掌握为止。(4)出院后登记患者通讯地址、诊断、电话号码,出院后7~10 d电话联系、门诊复诊,以后1~3个月内电话随访患者病情、治疗、有无需解决的问题,提醒其按时随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患者接受不同教育形式授课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接受不同教育形式结果比较

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路径教育模式,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知识掌握、餐后2h血糖、满意度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压、血糖、饮食及复诊、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出院后坚持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定期复诊、间断用药、并发症调查比较,见表3。表3 血压、血糖、饮食及复诊、并发症情况 表3显示,实验组出院后坚持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定期复诊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断用药、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高血压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健康教育被视为综合防治“五驾马车”之一[3],但传统的健康教育随机性强,会出现一些疏漏,路径模式教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流程,能够使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化、达标化,确保了健康教育具体化、有序化、循序渐进,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接受,切实保证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确保了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出院后管理每个环节,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到出院以后都能享受到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指导,改变了由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关心照顾,同时也构建了护患沟通的平台,形成了护患良性互动,增加了交流和理解。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质量,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身心健康,不出或晚出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解除病人痛苦和身心、家庭、个人经济负担,达到这一目标,力求人们达到知、信、行的统一。血糖控制是糖尿病高血压综合治疗的关键,需要患者主动参与,自我调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路径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提高患者自控能力,改善糖代谢水平,护理路径模式教育加强了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力度,一方面使患者明确和掌握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对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尤其是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等行为对血糖的影响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血糖、血压控制中的重要性,有效促使患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中来,大大增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毅力,从而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方法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高血压基本知识,认识到生活行为、长期坚持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性,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达到了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忠玲,何依珊.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5859.

[2] 吴艳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51152.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7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的控制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患病率达3.2l%,比10年前提高了3~4倍,有2/3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者病情和现有的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尚有赖于患者自身,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如何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是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

1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1.1 我国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 一项对216例糖尿病病人调查中发现,58.33%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的预后情况,21.29%的病人不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75.61%的病人不了解高血糖的危害性。有47.9%的新诊断糖尿病病人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87%的病人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及如何避免其副作用;60%的病人不控制饮食;72%的病人不会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92%的病人不了解如何适度活动,病程中34%的病人发生过低血糖;88.4%的病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90.7%的病人认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2],说明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渴望接受全面、系统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1.2 接受过健康教育后,疗效明显提高 有人将98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住院期间向传统教育组的病人进行传统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健康教育组则由责任护士按程序对住院病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及认识态度(遵医行为)等3个项目,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分别为91.5%、93.5%、96.0%,传统教育组分别为74.6%、73.4%、,88.1%,(P

1.3 随着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给糖尿病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如工作学习长期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突发不幸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糖尿病发生和引起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除了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以及血糖增高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症状和表现之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思维、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如忧思过度、心烦不安、紧张恐惧、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等。在对这些病人诊治过程中,单纯用药物来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用胰岛素,疗效往往不够理想,而同时配合以心理疗法,采取形神合一、身心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能收到事半功倍或单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3]。从而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糖尿病也必须重视纠正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在此前提下,再配合药物治疗,身心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疗效。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症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相关知识教育)转变。在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已有了糖尿病教育护士协会。护士作为糖尿病病人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1 教育针对的人群包括门诊糖尿病患者和住院患者 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可分为:治疗基本知识;糖尿病的本质、诊断、治疗原则、急慢性并发症等。基本生存技能;胰岛素注射、服药、家居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运动饮食调节等;预防知识;生病的处理、足部护理、旅行须知等。

2.2 教育模式分为个体化教育、小组教育和患者联谊会

2.2.1 个体化教育 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评估患者饮食、运动状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伴有慢性并发症;了解近期的检验结果;目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家庭背景及支持等。根据评估的结果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重点估计2~3个问题,作为本次教育的目标。根据上述已经确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 教育计划,包括个体化教育和小组教育方案,预约下次教育时间。最后通过一对一形式的教育,指导用药细则,调整食谱和运动计划。

2.2.2 小组教育 以小组为单位,每次15人左右,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足病诊疗师主讲,通过问答、交流、观看录像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易于提高患者学习的兴趣,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详细而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疑惑,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小组活动也为患者之间交流提供了1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糖尿病的管理。对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可有不同的计划,住院患者的护理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糖尿病护士和医生合作,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制定完整的教育计划,积极实施并及时做出效果评价。 出院患者的评估教育及跟踪服务:住院患者出院1~2周后常规来糖尿病中心复诊,糖尿病中心的护士要再次全面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饮食、治疗、生活习惯及自我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明确目标实施合理有效的教育。对每个患者教育都需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因人而异,根据年龄、家庭支持、患者存在的问题而定,下次复诊时评估上次的目标有无实现[4,5]。此后,对每一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进行1~4次的跟踪评估。出院后,患者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与中心护士及时联系。

2.2.3 患者联谊会 可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并打消因患糖尿病而产生的孤独感。一种最好的方法是与同样患糖尿病的病友交流。现在有很多地区成立了糖尿病病友自己的俱乐部组织。在这些团体组织中,你会遇到糖尿病病友也在学习患糖尿病后如何生活的问题。在一起互相学习,采用新的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会做得既容易又有趣。如此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对每个病友都有益,并为新的友谊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团体中,许多糖尿病病友聚集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自我康复记录和交流他们各自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3 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类型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对策。糖尿病患者有以下常见心理状态。

3.1 悲观、失望、抑郁心态 由于此类患者多是l型青少年或2型经长期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需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或有的经数年至十数年满怀信心地积极治疗,最终药物失效,依靠药物维持治疗的希望破灭,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做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了解到DM 目前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负担。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解除心理抑郁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恐惧、焦虑的心理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如有些病人发现其他糖尿病人患糖尿病坏疽或眼底出血时,就怕得不得了,紧张、恐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病人甚至夜不能寐,从而使病情加重。还有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也怀疑得了糖尿病坏疽,担心要被截肢,一天到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肢体疼麻感觉特别敏感,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服药也难以见效。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渴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对以上所述的这类病人,可用转移注意式的心理治疗,这是一种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减轻病情或使疾病转向痊愈的心理治疗方法,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说服和影响,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单纯药物达不到的疗效。

3.3 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 出现此类心理的患者多数为初发病且疾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还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的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这时可不与病人讨论病情,等待时机,可先不进入病人角色,但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照顾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密切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可请同病室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资料、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录像等,让患者逐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明白它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3.4 内疚、自责心理 有的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患有糖尿病的家长在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后,深深的内疚感便油然而生,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他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 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了解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运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6]。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感染和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

3.5 抗拒对立和矫枉过正心理 这是两种极端化的心理。一些由于得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且严重,而治疗效果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可能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了信心,最后自暴自弃地对医务人员采取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的“三不”态度。 有的患者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厥。第一种情况单纯心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用多种手段配合治疗。第二种情况可用化验单来说明问题,常可收到奇效。

4 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

糖尿病人心理治疗的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主要有以下方法。

4.1 支持心理治疗 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 ,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4.2 认知疗法 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 的信心。

4.3 行为疗法 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 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6:235.

2 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

3 刘俊荚,董荣乔,吕璇.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4,26(5):442-443.

4 Seley JJ.10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patient teaching.Am J Nuts,1994,94(11):3-65.

5 范丽凤,张小群,朱筠菌.糖尿病教育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病人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3):148-151.

糖尿病门诊护士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健康讲座;糖尿病;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病人自己实施,这就要求病人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正确的自我护理能力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了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我们对我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05月期间的356例2型糖尿病(DM)出院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男性182例,女性17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为小学-研究生学历。其中病程5-10年196例,10-20年92例,初次发病68例。所有患者经住院治疗,血糖调控基本稳定,空腹血糖

1.2方法

1.2.1确定合格的健康讲座护士:要求是本科学历,在内分泌科专科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2],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1.2.2制定健康讲座计划:根据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正确认识糖尿病、到如何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制定健康讲座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讲座时间表,在患者出院时作为出院宣教的一部分告知病人,建立准备参与病人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每次讲座前电话通知病人。并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图片和宣传册,健康讲座时分发给病人。

1.2.3健康讲座的时间和内容: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下午14:00-16:00举行专家讲课。结合幻灯片、图片、实物等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举办一次无课堂的健康讲座,即由健康讲座组织糖尿病人户外聚会,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健康讲座护士和糖尿病病人充分互动,并为参加者免费测量血糖一次。健康讲座护士对现场病人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家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健康讲座。指导病员出院后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遵医用药情况,加强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定期复查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健康讲座后评估患者,如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是打胰岛素和服降糖药方法不正确,或者出院后未用任何控制血糖的药物等,及时正确干预,并做好登记。情况严重者与经治医生联系,或介绍患者去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等。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一定要持续动态干预。

每次健康讲座活动完毕及时详细填写记录本,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汇总,据此制定和修改健康讲座内容。

2结果

健康讲座后患者能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另外通过健康讲座还能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提高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讨论

3.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有着病程长、难治愈和易伴有并发症等特点。通过健康讲座能促进了解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最佳康复状态。而我们通过系统的健康讲座发现,随着讲座次数的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也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来电咨询和来院复查的逐渐增加,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已经逐渐提高。

3.2是增强病人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怎样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和康复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面窄,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减弱。因此,我们开展健康讲座延伸健康教育,持续动态地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予以个体指导,使患者能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3.3促进了患者主动咨询和按时复诊:通过健康讲座,增强了护患沟通,护士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通过互动不仅增进护患了解,更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患者如有不适,也会主动咨询,护士便针对性进行解答,并嘱患者及时随诊。

3.4提高病人满意度:每个月的健康讲座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病情,对控制糖尿病有益。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4体会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开展健康讲座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讲座式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能增强病人对所患疾病知识了解的兴趣,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正确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信息等特点。它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病人住院期间,而且延伸到出院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出院后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健康讲座的护理干预能使病人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205

[2]罗小娟,谢佩珠.电话回访外科出院病人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8

[3]刘岳南,段琪.电话回访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6(6):2051-2053

上一篇:皮肤科门诊部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院门诊满意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