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0:03:38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一方面,观察组患者脓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护理干预;肛周脓肿;糖尿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32-02

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力低下的问题,从而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以肛周感染等为常见感染,其具有感染严重、病情复杂、症状明显等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由于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也增加了很多。为了有效探讨护理干预对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的影响,特选择该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分布在55~75岁之间,患者临床表现为肛周红肿、压痛、波动感明显,并伴有口渴、无力、疲乏等糖尿病症状,利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为(66.71±6.84)岁,男性21例,女性17例,观察组年龄为(67.27±5.66)岁,男性24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住院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在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处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体性护理措施,从环境、心理、疼痛、人文、手术等方面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让其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如下。

术前,做好血糖监测,对即时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进行监测,以便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从而有效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等,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1~6.5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11 mmol/L。另一方面,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者而言,手术往往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从而影响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依从度。护理人员要针对此现象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让患者树立痊愈的信心,保持手术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

术后,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要从饮食、疼痛、尿潴留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治疗是基础,因此要确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做好营养支持工作。同时,由于、肛管周围神经丰富,术后疼痛的问题不容小觑,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如果有必要,可服用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尿潴留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往往由于术区疼痛、精神紧张、内纱布填塞过紧等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腹部按摩、水声诱导、针刺等方式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必要时可以通过导尿术进行辅助排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脓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其出血、感染、尿潴留、疼痛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的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呈现,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接受χ2检验,以α=0.05为基准,若P

2 结果

2.1 脓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脓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2.2 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情况

详见表2,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所谓的肛周脓肿,主要是指肛管直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引发脓肿,在肛肠科的临床实践中,属于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的几率大大提升。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往往具有症状明显、感染严重、控制难度大、创面愈合时间长等特点。临床上,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案,但是,由于手术所带来的血糖变化会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整体护理干预是一项临床应用十分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根据聂敏、李春雨等人的研究,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情康复时间,尤其是并发症发生几率方面,根据徐艳春的研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0%之多,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该次研究中,也得出了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在创面愈合时间、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远远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筵庭,冷希圣.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意义[J].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4,11(4):207.

[2] 章灵君,张翠芳.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3-44.

[3] 盛小燕.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71.

[4] 蒋明丽.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30-431.

[5] 李春雨.肛肠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6-107.

[6] 李春雨,汪建平.肛肠外科手术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134

[7] 聂敏.护理干预对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的影响[C]//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109-111.

[8] 李春雨,袁鹏,林树森. PPH与传统痔手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19-320.

[9] 李春雨,王军,梁健,等.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203-208.

[10] 徐艳春.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伴糖尿病手术前后的护理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4):179-180.

[11] 董莹,王坚,周恒.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血糖处理[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2):69-70.

[12] 刘雪. 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 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1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寿命的延长,运动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11月7日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男5020万,女4220万。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其中,男性患病率10.6%,约5020万;女性患病率8.8%,约4220万。尽管具体数字还有争议,但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确是事实。社区2010年底为居民建立4400份健康档案,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123例,发病率达到2.7%,所以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已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功能的完善,整体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能再局限于糖尿病患者本人,而是扩展到患者的家属,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类型不同的各类人群,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沟通技巧,达到教育的目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社区是矿龄50多年的老矿区,老年居民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根据这种情况我社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集中上课:采用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其共性问题,把糖尿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治疗教会患者。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反复讲解糖尿病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并示范必要的具体的技术操作。最后组织患者互相交流,介绍经验。

个别辅导: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全方位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候诊室宣传栏,定期宣传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印制宣传资料放在诊室及临时输液室方便就诊患者随时取阅。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饮食指导: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控制饮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纠正高血糖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其原则是控制总热量,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选用优质蛋白,提供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食物宜多样化,应含类食物(谷薯类、蔬菜类、豆类、水果类、瘦肉类、乳类、蛋类、不饱和脂类)定时、定量、规律合理进餐。保证营养供给,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水平,维持理想体重,尽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地发生。

运动指导:了解体育锻炼是一种辅助疗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特别是运动时鞋袜要合适,以防足损伤;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能间断,要持之以恒。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运动中如感到头晕、无力、出汗应立即停止运动。

用药指导: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方法、时间,胰岛素的保存等都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知道口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

自我监测指导: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患者应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及其评价。

预防并发症指导:了解各种并发症的病因或诱因,如感染,饮食不节,胃肠功能失调,降糖药使用不当,过量饮酒,吸烟等,告知患者应生活规律,戒烟酒,保持心情平和,注意个人卫生,每日作好足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病,由于病情反复变化,无病因治疗、并发症的出现等,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知识教育:①悲观失望心理的指导:部分糖尿患者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是“绝症”,要终生用药,生活质量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配合医生与他(她)们交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目前,糖尿病是不能根治,但是能够控制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如控制良好,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药物治疗。②轻视疾病心理的指导:部分糖尿患者认为,自己就是血糖高,无其他不适症状,不影响饮食,不需治疗,即使治疗,也不规律。对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向他(她)们讲解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如不配合治疗,使代谢紊乱加重,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危及生命,使其正确看待糖尿病,重视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伤残率,和死亡率,促进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社区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与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2010年调查的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应用WHO 1999 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作为诊断标准,则DM患病率为11.6%[1]。糖尿病会引发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以及肾脏疾病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更好的提高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2,3]和满意度[4]。提高糖尿病的中医护理质量,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因此,本研究的搜集近年来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法与进展,为提高糖尿病中医护理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饮食护理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三多一少”的表现,即患者常常感到饥饿、尿液过多、口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基本病因为素体阴虚,五脏虚弱 ;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久服丹药,化燥伤津;长期饮酒,房劳过度。护理人员嘱咐患者饮食以低糖、低脂肪、高纤维为基准,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6]。楚丽英[7]认为糖尿病患者应遵循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减少高脂高胆固醇摄入;尽量避免进食高粮份食物。李超[8]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原因,必须要保持每日摄取最低的热量的摄入,一定要分配适当蛋白质、脂肪和糖,另外还要防止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因素的影响,所摄入的食用油、咸菜等副食品也比较多,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薛云丽[9]长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面的膳食营养状态评估和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造成的风险,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2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均可致病。因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故大多数患者往往担心预后不佳,忧郁、焦虑,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多种疾病乘虚而入,血糖波动,加重病情。《灵枢・五变篇》谓:“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陈少兰、徐胜珍[10]发现,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石瑞梅[11]通过良好情绪状态,合理饮食,适当功能锻炼,不仅可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廖S[12]研究发现,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减轻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李春莲等[13]研究表明中医情志干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抑郁情绪及血糖的控制。传统中医治疗独具特色,

可融入常规西医诊疗计划,具有临床推广的现实意义[14]。

3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减轻患者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是每位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15]。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消渴病人“光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陈德明等[16]研究后建议DM患者运动之前测试其最大摄氧量与三餐后的血糖值,发现不同强度下对应心率与餐后血糖的波动规律,从而帮受试者合理安排有效运动。在制定运动降糖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三个重要因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起始运动时间,在某一个因素固定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需找到另外两个变量的有效组合,方能达到理想的降糖疗效。李素英[17]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愿意配合并能坚持长期运动疗法的进入观察组,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疗法的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糖尿病运动疗法是一项经济、方便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孟秀焕[18]临床对比后发现,社区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个体化、特征性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血糖控制,调节血脂水平。谭琪敏等[19]临床对比后认为加强社区综合干预,给予有效、合理的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4 药物理疗护理

中医药治疗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施治,具有整体调节、疗效较好的特点。何乔等[20]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药足浴护理治疗糖尿病足部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该技术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推广应用。李爱霞、缪亚琴[21]将糖足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抗凝、降脂、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方泡脚和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64.52%),具有临床意义。常乐美[22]临床研究发现,足浴配合足部穴位按摩,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足部创面愈合、预防创面复发,还能有效地激活脑干网状系统,通过神经反射调整代谢,在糖尿病足预防和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并会引发以血管并发症为中心的一系列并发症。病程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不是单单的药物就能解决的,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提高中医护理品质,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03:26-89.

[2]杨莉.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06:2.

[3]王新.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03:49-50.

[4]李兰,刘晶,朱惠琴.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5,02:161-162.

[5]沈蕾,裴育,巴建明.2014ADA糖尿病指南要点解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01:1-4.

[6]严丽.中医护理用于糖尿病药物治疗60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3,06:123-124.

[7]楚丽英.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与指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1:178-179.

[8]李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5:528-529.

[9]薛云丽.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饮食护理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08:760-761.

[10]陈少兰,徐胜珍.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05:760-761.

[11]石瑞梅.情志创伤对骨折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康复护理[J].光明中医,2013,8:1754-1755.

[12]廖S.情志护理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3,03:231-233.

[13]李春莲,孙建萍,郑秀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情志干预研究[J].全科护理,2014,08:673-674.

[14]朱章志,傅妤,王Z霖,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人民政府.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人民政府.2014:9.

[1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16]陈德明,赵霞,李彦龙,等.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个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22-25.

[17]徐国琴,林文|,杜晓燕,等.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03:284-286,277.

[18]孟秀焕.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方案效果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4,04:310-311.

[19]谭琪敏,尹小丽,雷小艳.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7-8,10.

[20]何乔,张引,徐学凡.中药足浴护理改善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5:101-102.

[21]李爱霞,缪亚琴.糖尿病足患者31例足浴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17:131-132.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科护士;培养;认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1-57-05

199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专业护理的概念。在特殊岗位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护理技术与知识,并已经完成专业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且经认证合格的注册护士,即为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而护理专家(clinic nursespecialist,CNS)则相对于护理护士而言,要求在临床工作专科领域深度、学历要求、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上达到更高水准,因此有学者称“专科护士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储备力量”。美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较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和认证系统,在200多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直至20世纪末,国内才开始专注“专业护士”,我国的护理权威人士渐渐着手加强护理专业队伍,力图使护理队伍更专业化,标准化。

21世纪初,专业护士的培养机构逐渐兴起,以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为宗旨,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现就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1专科护士的培养

1.1培养目的及要求

按照专科护士的专业领域及主要角色功能,可将其简单划分为: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教学、会诊、护理管理及变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专科护士的培养目的则在于提高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此外,还可为社会人群提供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提高其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生活管理能力等。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定位于硕士以上水平的教育,并认为研究生水平的教育才能与之期望的职能相适应。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基于硕士水平的专科护士培养难以适应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尚未有统一的要求。目前朱京慈等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其次培训者至少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再次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及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其中撰写论文也是培训考核中必备科目。

李亚敏等和钮美娥等调查研究示我国护士大多是大专起点的专科人才,很难选拔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对于ICU护士的专科培训,建议降低学历层次要求,临床工作5年的护士已经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可以作为首要的选拔对象,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足的人才进行专科培训,也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使护理队伍更加专业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专科护士通过培训可以建立知识共享的网络结构,提升业务科研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及研究,优化临床工作程序,改进临床工作技能,不断壮大护理队伍,提升专业拓展空间。我国的护理教育及专业培训起步相对较晚,通过全国专业培训机构的涌起,旨在十几年的时间可以形成属于我国特色的培养机构及认证方式。

1.2培养形式和认证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较繁忙,难以满足培养专科护士所需的时间,为保证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以脱产培训居多,形式上以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两部分为主。2007年,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就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要点等内容进行了规范,以指导各地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

钮美娥等对苏州地区ICU护士的专科培训进行了集中式学习形式,其中理论学习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方面;实践课程则由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两部分组成;因此,最后考核必须达到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双过关才可通过考核。

北京市ICU专科护士的整个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中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学生需要在3个月中完成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临床实习和1篇本专业综述。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形式,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承担起了认证责任。如北京市护理学会开始承担ICU专科护士部分培养基地的审查和资格认证工作;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香港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危重病学护理文凭学习班”可颁发ICU专科护士文凭。

许春娟等对全国68所三级甲等医院已获得专科护士资格的造口治疗师和ICU专科护士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针对是否需要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及应由何认证机构认证护士资格展开,结果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其中50.6%的调查对象认为认证机构应为护理学会,4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认证机构可由多部门联合共同认证;李亚敏等在对深圳4所综合性医院ICU护理人员的调查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即受调查者认为统一的资格认证势在必行,而认证机构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或护理学会。

此外,许春娟等在研究中还发现,7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护士需要进行再认证,这与日本现行的专科护士认证注册制度相符,日本的专科护士在获得认证后每5年需再次进行注册。目前,北京护理学会要求获得《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护士每2年注册一次。

2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

2.1ICU专科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种急危重症及多脏器衰竭患者进行抢救及后续治疗的特殊科室,病情重,无陪护,生活护理及专业护理等,其工作量相当大。因此,有必要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特殊性,ICU护士在能力上应与普通护士有显著区别。如黄津芳等在构建ICU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时发现,与普通护士相比ICU护士在安装、系统评估、发现并修理故障、时间管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应更具备开放性的态度和适应压力的能力。目前,ICU专科护士成为发展最快的专科护士领域之一。

在ICU专科护士培养的教学模式方面也开展了有益尝试。北京市在ICU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尝试取代以教师为主导的陈旧模式,鼓励与加强学员的主动性,倡导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逐渐培养与塑造学员的重症监护思维。在对经培训的463名护士的效果调研中发现,培训后的ICU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了护士长、医生的一致好评及医院管理人员的认可。此外,分阶段教学模式在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结合专科护士培训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培训,并结合个体化教学模式,使专科护士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

2.2糖尿病专科护士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并发症众多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些并发症多是可以防治的。因此,宣传糖尿病预防及保健知识,提倡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有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糖尿病教育护士),他们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传授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并处理常见的相关问题,从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达到了医疗费用,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我国香港地区糖尿病专科护士发展较早,糖尿病专科护士设有门诊服务、接受来自不同转介途径的患者,工作地点不局限于院内,还兼及家居照顾,因此香港的糖尿病护士为糖尿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先后设置了糖尿病专科护士,且在培养模式、角色定位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讨。如浙江邵逸夫医院在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时采取了与美方联合培养的方式,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教育者和咨询者角色的驾驭更为娴熟。广东省则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定为本科水平,由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设立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始着手培养研究生水平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江苏省建立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统一了培训基地的纳入标准,以保证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经培训后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健康教育、并发症的筛查及防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周佩如等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教育、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蔡令芳等也发现,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系统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临床相关指标明显降低。

此外,有研究在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15例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基本知识调查及足部危险因素筛查后,开展了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教育,并且随访发现患者掌握了糖尿病足部护理基本知识,教育改变了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因此,应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以促进其在教育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2.3其他专科护士

除ICU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外,其他领域的专科护士如手术室、肿瘤、急诊等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经过探索和实践,目前香港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了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香港医院管理局和护理院校共同培养。澳门则采取了港澳合作、共同认证的方式来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2008年《手术室护理学》作为国内第一本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正式出版,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正逐步规范。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也在探索中发展,自2007年起,各地相继开设了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如湖北省的肿瘤护理专科护士班、江苏省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课程班等,为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急诊专科护士方面,2008年江苏省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偏重于护理实践、快速反应及干预、循证护理及急救技术、综合技能、临床实践,基本涵盖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设置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如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课程。骨科、PICC等专科护士的研究也已起步。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势不可挡,但在高速发展之下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3.1培养和认证方面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没有出台统一的要求,各培训机构按自己的入选标准培训专科护士,在认证资格上也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这就造成了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认证后的专科护士在认同范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因此,在培养的入选标准方面应尽快达成统一,在这方面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如美国的专科护士分为了两个层次:初级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SN)和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两者培养起点截然不同,前者只要求是注册护士,而后者则要求至少拥有硕士学位。日本的专科护士在临床经验上则要求申请者应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特定专科领域工作3年上。

在我国,拥有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尚属少数,对这些护士的培养定位应为临床护理专家。有学者建议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应至少是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对英语水平、临床经验上也要有相应的统一要求。

在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美国对比中国已有显著优势,除了国家许可的资格认证机构一美国专科护士委员会,至少还有67家非政府认证机构,认证项目95种,涉及134个专科护理领域,各机构的认证资格在全国均承认有效。在我国,各种认证机构共同存在,护理学术团体、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护理院校都各自或联合推出了自己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众多认证机构有各自为政之势,经一家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有时并不能得到另一家机构的完全认可,这就使专科护士的认证具有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

因此应尽早确立国家层面的专科护士认证条件并委托统一认证机构,并对各认证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经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抽查,确保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3.2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方面

专科护士除应完成普通护士的工作职责(临床护理、临床管理、教育、护理顾问及临床研究)外还要承担者其他职责。如在教育方面,为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实习护生及广大民众提供专科护理培训及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及康复指导,提高自我生活质量。在专科护理顾问方面,要求专科护士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在护理研究方面,要求专护士时刻关注医学发展动态,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相比而言,我国内地的专科护士虽然具备了国外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参与了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临床科研、护理教学、护理专家会诊、典型案例讨论、康复指导、保健宣传、专家门诊等,但其工作职责要求尚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且有些专科护士过多地陷于行政事务或教学工作而不能切实发挥其临床工作的角色。因此,应进一步明确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以促进其职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巧妙处理专科护士多重角色的平衡问题,成为当下研究重点。

当下,对于处理我国专科护士的岗位数量、编制比例、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哪些医院应设有专科护士、专科护士的比例应为多少、专科护士是否与医院级别有关、专科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是否应与普通护士有所差别,差别应为多少等?尚未明确的这些问题势必会对专科护士的发展造成阻碍。刘立捷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护士中只有一半的人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专科护士,近一半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意愿不十分强烈。这与专科护士缺乏明确的相应待遇之间不无关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某一学术团体或某所医院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呼吁相关当局从制度层面给予支持,以鼓励和促进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

4小结

专科护士的概念引入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广大护理同仁们在专科护士的概念、角色定位、职责、培养及认证方面都展开了相应的尝试和探讨,使我国在专科护理领域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着重优先发展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专科护士。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疾病知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中图分类号】R49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77-01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综合症,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1],因此应积极防治,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了解其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分析本地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南京建邺区六社区内患有糖尿病患者 100 例,诊断符合1980年以来,国际上通用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对思维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等有良好的定向力,能进行语言沟通,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加本研究。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71-80岁占21 %,已婚86例,丧偶13例,离异1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初中28例,高中及中3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8 例,吸烟13例,饮酒11例,有家族史37例,已知有并发症37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糖尿病确诊时间,住院次数,因糖尿病住院次数,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服用糖尿病常用药物,及胰岛素的使用观念及情况等项目,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表由研究者查阅大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结合患者对知识需求和社区糖尿病患者实际状况结合形成,包括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5个项目,由本人向糖尿病患者群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及X2检验的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糖尿病患者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1

表1 社区糖尿病患者五驾马车知识掌握情况(N=100)

2.2 其他影响社区糖尿病患有疾病知识的见表2表3

表2 患病年限对糖尿病知识的影响 (N=100)

X2=27.52 X2>6.63 ,P

表3 住院史对糖尿病知识的影响(N=100)

X2=1.93X2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括号中的数据为理论数

3 讨论

3.1 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得分分析; 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中,定期监测血糖知晓率最高为94%,与近年来患者的保健意识增强、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因素的作用分不开。其次是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都遵循着“五驾马车”的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其方法已深入人心,患者对该病的内科治疗方法知晓程度较好,但是患者在治疗上的遵照医嘱正确用药并没有做到,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知道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15%患者不控制饮食,还有39%患者控制饮食不严格。有33%的患者几乎从不运动,或仅有少量运动。基于此情况,糖尿病专科医生应定期让其门诊随诊,帮助预约复诊体检,社区医护人员多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从心理上,认知行为上根本改变不能遵医的行为,并制定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

3.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并且多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为了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血糖等代谢指标控制达标,监测是关键[3],而调查中发现 94 %的人群知道要定期测餐前餐后血糖,而45%的人不知道还要定期检测血脂,血压,及血生化。50%为被动检测。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予以宣传与重视。糖尿病可以引发多种危害极大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全身器官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严格的控制血糖能明显的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程进展,在调查中发现其家人了解糖尿病知识的人群只占55%,所以要加强共同生活的家属同时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对社区中年龄大的患者病情特别有好处,在家人的关怀下还可以定期的检测量血糖的同时测量血脂,血压。随时动态观察病情发展。

3.3 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知识的缺乏,64%的人对胰岛素知识不了解认为注射胰岛素是病情严重时才要用的药,用了胰岛素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一辈子就摆脱不了胰岛素了;也有人认为胰岛素也是药品,是药三分毒,也会有毒副作用,会损肝损肾;还有的认为胰岛素的费用比降糖药费用高。这些错误的理解有些是顽固的,必须通过专业医护人员不断的给予沟通,指导,才能改变其知识结构。

3.4从表2、3可以看出患病5年以上和患病5年以下的患者其获得的糖尿病知识是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的,而有无住院史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这表明南京这个地区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越能注重知识的了解,其知识的获取与有无住院无任何关系,关心自己身体的人,他们会自觉的从各方面去获取知识,这是患者的主观态度问题。从患者心理上,认知行为治疗上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3]其知识的获取与有无住院无任何关系,也因为糖尿病知识的获取,与糖尿病的管理近年来逐步进入到家庭化,社区化有关。我们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糖尿病知识缺乏的人群,给予积极引导,以增加知识水平,改变主观态度,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傅祖植 糖尿病 [M] 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7-814

[2]Yu NC,SuHY,Tsai ST,et al.ABC control of diabetes:survey data from National Diabetes Health Promotion Centers in Taiwan[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4(2):194-200.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损害,则病情可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至肾衰竭。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动力学紊乱、降低血脂无疑对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是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健康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百事通为了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对12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健康干预,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4.5岁,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满意效果,随访98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1.1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因患者病史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常伴有不同类型心理障碍,加之对治疗及预后缺乏信心,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绝望心理,护理人员应同情患者,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护理时我们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尊重患者,消除了患者的悲观和失望,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1.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病,它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但并非不治之症,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以及患者目前的现状,要使患者理解饮食控制和定时复查的重要性。有些患者对饮食和药物治疗比较重视,但对每月留取尿检查的重要性不了解、不引起重视。因此,所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应接受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饮食治疗、复查时间、肾病的危害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健康教育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协作,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和病程的长短,我们通过个体教育、小组教育或看录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大课堂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知识更加了解,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二、健康教育内容

2.1治疗控制原发病①饮食治疗: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是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原则。食盐摄入量<6g/日,伴有肾功能不全者降至2g/日。不食腌制品,食油以植物油为优。过量的蛋白质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少蛋白质摄入量,不仅对治疗肾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减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0~40g。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肉类。豆制品应限制,限制钾的摄入,少食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②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使血糖降低、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能使自身胰岛素更好发挥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功效。

早期和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每周运动3~5次,运动20~30分/次。早期患者进行中等度运动量,如平地慢跑、做广播操等。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应该进行低强度运动,如跳交谊舞、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小时。避免长时间强度非常大的能持续升高血压的运动。若出现临床蛋白尿就不宜进行较强度的运动治疗,这样可以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衰竭的发生几率。③口服降糖药物指导: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血糖控制不理想有很大关系,故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应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糖,并继续遵守饮食计划,并注意是否有出汗、心悸、无力、视物不清等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时要立即喝些糖水。吃些热值高的食物,改善低血糖的症状。

2.2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压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抗高血压治疗可减少或消除微量蛋白尿,减缓患者肾脏的损害程度。①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准确测量血压,并向患者说明如果血压控制的不理想,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脑病而危及生命;②给患者讲解降压药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避免血压波动,加重病情;③教会患者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限制钠盐和水的出入量,因为过多的盐具有增强淀粉酶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而加重病情;④嘱患者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2.3预防感染糖尿病肾病患者因长期低蛋白血症易发生水肿,加之血管病变引起微血管痉挛,局部微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及各种皮肤感染。嘱患者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注意休息,减少人员流动,感冒流行期间注意预防感冒,有感染发生时及时用药。

2.4戒烟与限制饮酒吸烟可导致和加重胰岛抵抗,可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的拮抗激素水平的增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饮酒能导致肥胖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因为酒精可引起应用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戒酒,因为酒精可以使肾血流量减少,恶化肾功能,并增加心脏负担。

三、康复指导

①嘱患者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③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④坚持糖尿病肾病饮食,避免应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⑤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的情绪,争取最佳疗效;⑥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⑦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随诊肾功能等,有问题及时就诊。

四、结果

通过健康干预患者提高了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具有了较丰富的糖尿病肾病的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并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掌握了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效果,随访98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祛瘀生肌膏;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周边地区非住院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患者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为42~81岁,平均58岁;所有患者糖尿病史均在5年以上,诊断均采用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对照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1]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湿性坏疽诊断。临床表现为:均有糖尿病史及足部坏疽,初始阶段表现为溃疡,然后侵入肌层,造成骨质破坏、肌腱断裂,并出现脓腔。所有患者病程最长40个月,最短1个月,创作面积最大7.9×12.8 cm2,最小0.1×1.3cm2。根据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其中,研究组中Ⅱ组20例,Ⅲ组16例,Ⅴ组14例;对照组中Ⅱ级14例,Ⅲ级11例,Ⅴ级5例。

1.2 排除标准

本组80例均排除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2]:①因血管闭塞引发的混合性或干性坏疽者;②同时患有肾、心严重性慢性并发症者;③由妊娠、感染等引发的坏疽者。

1.3 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对患处进行常规的创伤处理,并给予红外线照射并采用庆大霉素治疗,利用纱布将患处进行包扎处理,1次/d。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常规处理创伤的同时,于患者患处涂抹我院自制的祛瘀生肌膏治疗,方用麝香20g、珍珠粉20g、血竭20g、桃仁20g、蛇蜕20g、蜂房20g、黄芪20g、玄参20g、当归20g、黄柏20g、白芷20g、轻粉20g、紫草20g、黄蜡60g及麻油500ml。采用中药外用膏剂制工艺制成。开始时1次/d,之后视伤口的恢复情况可逐渐延长换药间隔时间至2~5日。此外,本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所述:

⑴足部护理 保持患者患肢抬高,以防止患处受压。卧床休息时应让患者勤翻身,冬季时注意足部的保暖,严禁采用取暖器或热水袋进行直接取暖,病情严重患者可给予使用支被架。注意对健康足的保护,每天对患者双足进行检查,仔细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完好,是否出现异常颜色。每天采用38~40℃的温水泡洗双脚,泡完后用干毛巾认真擦拭双脚,确保趾间皮肤干燥、清洁,应选择舒适的鞋袜,并且袜子以浅色或白色为佳,以防足部皮肤颜色受袜子染色的影响,而影响对足部皮肤颜色的观察,不能赤脚行走或直接穿鞋。足部皮肤一旦出现红、破溃、水疱等情况时,应及时向医师报告。

⑵饮食护理 糖尿病湿性坏疽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引发肢体血管发生神经性病变,并继发感染造成的,因此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可有效改善病变症状,同时还应给予降血压、降血脂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其饮食习惯,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饮食计划,以控制总热摄取量,同时确保饮食平衡。

⑶禁烟 吸烟是诱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湿性坏疽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劝导患者戒烟,如可向患者讲述吸烟的害处及对本病的影响,可让患者观看有关吸烟有害的资料片等。

1.4 疗效观察方法 用药后,对患者创面处的分泌物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观察并记录细菌种类是否减少、消失或增多,观察并记录患处筋膜的修复情况及肉芽的生长情况。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1.5 疗效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0级患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I级以上患者创面痂皮脱落,完全愈合平复;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0级患者皮肤颜色明显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2/3以上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0级患者皮肤颜色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四大血管合并症之一,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定义: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糖尿病湿性坏疽可引发严重性感染、微循环栓塞、筋膜坏死等继发症,在目前对其进行临床治疗依然有一定难度。我院从中医辨证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发病机制,自行研制了祛瘀生肌膏,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效果显著,且该法具有简便易行、治疗费用低、治疗痛苦小等优点,患者极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常规处理患者创伤后,并外用祛瘀生肌膏,可起到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加快了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再加以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参考文献:

[1] 黄飞燕,陈淑贤,陈希妹,邹翘璇,江朋. 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4):177-178

[2] 吴文,章莹,刘传芳,飞. 糖尿病足跟溃疡的外科治疗[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5(07):66-67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据记者了解,马立人教授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脉管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难治性疮疡、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因此,这次会议闭幕后,本刊记者就这一领域的诸多话题,独家专访了马立人教授。

中医思维,

需与现代医技完美合璧

在采访中,马立人教授首先介绍说:“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尤其是中医的外治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科室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具体患者具体分析,以期实现糖尿病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首先是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依中医的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并参照现代医学相关检查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灵活辨证,处以有针对性的方药,扶正与祛邪兼顾,全面纠正患者的气血阴阳之偏,以实现人体的阴阳和合,为后续治疗做前期准备。其次是具体辨证,主要是针对足溃疡的创面进行评估:即根据溃疡深度、创面位置、面积大小、创面渗液性质、渗出量、皮肤耐受性以及是否合并感染,遵循部级名老中医崔公让教授‘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分离坏死,促使愈合’的原则,恰当把握清创时机,采用‘蚕食’和‘鲸吞’的方法进行清创;依据中医理论,秉承祖训研制的生肌玉红膏,活血化淤、载毒外泻、解毒镇痛、润肤生肌,化腐而不伤新,灵活把握创面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换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马立人教授强调:“在糖尿病足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有关糖尿病足预防与调护的讲座,增加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此外,我们还坚持走基层筛查糖尿病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采访中,马立人教授还谈及了下肢静脉性溃疡。他说,这一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返流,如同时存在交通支功能不全,还可能出现深静脉血的返流;且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个连续的长期过程,TriVex系统(浅表静脉曲张动力去除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导致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的根本病因问题。

他详细介绍说:“在操作Trivex系统时,点状切开皮肤后,首先在曲张静脉范围皮下高压注射麻醉肿胀液,利用冷光源照射皮下曲张静脉,然后导入电动旋切刀,沿着静脉走行、抽吸,并完全切除曲张静脉团。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透光直视旋切术。如今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该系统最初应用于治疗下肢单纯性静脉曲ax张,目前已有报道将Trivex系统应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马立人教授还指出:“下肢静脉性溃疡起病缓慢、病程长,迁延不愈、病情反复,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折磨和心理烦恼,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此疾病治疗的大宗病例报道。Trivex系统在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时,对病变部位皮下组织进行广泛的扇形旋切,可彻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有效预防溃疡的复发;另外还可较为彻底地去除皮下感染组织及纤维瘢痕层,物理性地减少了病变部位皮下组织内所含的细菌总量,配合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同时由于去除了纤维瘢痕层,减少了氧气和营养物质与病变皮肤之间的物理阻隔,术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还可将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贴附,利于新生血管的生长及氧气、营养物质的供应和物质交换,促进了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了溃疡的愈合。因此我认为,这种术式具有切口少、创伤小、治愈率高、美容效果好、溃疡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首选方案。”

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马立人教授坦言:“目前,由于多数同行仅仅只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治疗,忽视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阶段的治疗,故仍然存在手术并发症多、溃疡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Trivex系统,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应该成为今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一个研究方向。”

“微创”虽好,但需规范化操作

当前,“微创”理念在血管外科风生水起,发展得很快,比如,激光腔内闭合术手术(EndovenousLaser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谈及这一话题时,马立人教授首先介绍说,激光腔内闭合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损毁血管内壁,实现血管闭合与纤维化。其适应症为:大隐静脉返流,大隐静脉无血栓无静脉炎,大隐静脉主干直径小于8mm,浅表静脉迂曲不重的患者。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其优点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切口数少且切口小,甚至无切口、皮肤美观无瘢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有:顺行置入超滑导丝及透光造影导管;避免暴力推送激光光纤;定位精确,防止损伤深静脉;光纤退行中的压迫宜达到切实贴合;根据病变程度调整退行速度,也可控制激光发射功率、脉冲速率和时间。

但马立人教授强调:“微创手术并不等于没有并发症,这一点尤须重视;EVLT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有血肿、皮下淤血;皮肤烧伤;静脉炎,皮下硬结;隐神经损伤,皮肤感觉异常等。但我们在临床上的体会是:这些并发症是可控可防的,一定程度上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说与术者术前对患者评估不全面、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护理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术中需保证激光光纤位于静脉腔内,并注意光纤尖端与血管之间的角度,避免直接烧穿血管壁。二是在静脉浅表处,可调低激光输出功率,或者适当加快光纤回撤的速度,以减少皮肤烧灼伤。三是激光在同一部位不要过久停留,大隐静脉走行处及静脉显露表浅、皮下脂肪较少处,可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以减少热传导、减少对隐神经的损伤。四是术后患肢要均匀加压包扎,可减少皮下瘀斑的发生。五是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高危患者可术后早期应用抗凝、中药活血化瘀等药物、下肢循环按摩、做下肢静脉操等以预防血栓、肺栓塞的发生,口服甲钴胺改善隐神经损伤……”

马立人教授在结束这一话题时归结说:“总而言之,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操作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规范化操作,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更需要术者的耐心细致,才能达到完美的微创效果。”

搭建平台,让中西医取长补短

在采访中,谈及8月7日闭幕的“中原血管医师高峰论坛、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分会2015年年会暨平顶山第五届血管论坛”时,马立人教授首先阐述了这一学术盛会的发起背景:“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尤其是平顶山地区血管外科的发展,使中西医同道共同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发起了这个学术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了5届平顶山市血管论坛。其目的就是为同道们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加强中西医之间的联系,使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促技术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

马立人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及颈动脉狭窄等疾病治疗新进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十几名著名专家齐聚平顶山进行学术交流。”据记者了解,此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大会主席马立人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崔公让教授、周围血管科主任周涛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令根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郑月宏教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王兵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博华教授、鞠上教授,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曹烨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曲乐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庄百溪教授,黑龙江省医院刘丽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震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志强教授等;他们还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对此,马立人教授逐一介绍说――

周涛教授在题为《主骼动脉CTO病变的腔内治疗》的发言中指出:相应地减少在主髂动脉长段CTO病变的腔内治疗支架应用的数量和长度,可降低治疗的风险和费用,有益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的目的,是通过清除病变部位的不稳定血栓来协助进一步的血管成形。通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后,可以确定相对真实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长度,缩小了PTA的治疗范围。

王兵教授在《特殊类型颈动脉狭窄治疗的策略》的课题中强调:CEA作为一种预防卒中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所肯定,但远期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外科医师。近些年来补片的使用,特别是人工材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EA术后的再狭窄率,但需把握使用指征,并不建议常规使用。

杨博华教授在会上就《外周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干预》这一课题所做的演讲中指出,中医中药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也有较好的效果,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常用的药物有,皂苷类物质:人参总皂甙、黄芪总皂甙等;多糖类物质:云芝多糖、枸杞多糖、螺旋藻多糖等;复方研究: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木丹颗粒、脉络宁注射液等。

郑月宏教授就《主动脉和肾动脉周期手术重建》及《高位颈内动脉瘤侧颅底手术重建》做了精彩讲课。他认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阻塞症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和大动脉炎等。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动脉管腔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脂质核心吸引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一些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使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曹烨民教授在以《糖尿病足奚氏分类及筋疽治疗》为题的报告中强调:干性坏疽在处理原则上宜迟不宜早。要使干性坏疽保持稳定,注意局部消毒并包扎,保持干燥,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近端炎症得到控制,局部侧枝循环基本建立后,即可行坏死组织清除术。

而作为本次会议大会主席的马立人教授,则在会上做了题为《糖尿病足筛查流调走基层体会》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为提高基层医师对糖尿病足病的认识;我们必须促进学科横纵向交流合作,促进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关注微循环,聚焦地市级,扶持中青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以期逐步解决外周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瓶颈问题。

马立人教授感慨地说:“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除了为河南省血管病医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之外,还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及其周边区域血管病诊治水平的提高。衷心希望这个论坛真正成为大家共享科研成果、交流心得体会的学术平台,期待来年与各位同道再次相聚!”

另据记者了解,由马立人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的、此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平顶山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是该市唯一独立的血管病专科,也是河南省重点专科、平顶山市血管外科学组主委单位、平顶山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目前开放床位42张,以微创治疗及中西医结合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主要开展手术、微创腔内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专科诊治范围包括动脉系统疾病、静脉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及周围系统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急性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瘤、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等动脉系统疾病;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Cockett综合征、布加综合征、下肢溃疡、下肢静脉炎等静脉系统疾病;急慢性下肢淋巴肿、淋巴管炎、丹毒等淋巴系统疾病;坏死性血管炎、皮肤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褥疮、慢性皮肤溃疡等周围系统疾病。

谈及该科的团队建设,马立人教授坦言:“科室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共完成科研7项学术研究,其中两项获平顶山市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获平顶山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核心期刊20多篇。我们较为重视学术交流,连续举办了五届平顶山市血管论坛;我们更重视人才培养,每年选送医护人员在省内外专科进修学习。多年来,我们周围血管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宗旨,设立温馨病房,创建文化走廊,做到医前用心、医中贴心、医后交心,以良好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

专家简介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11年11月14日公布的最新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10%的成年人可能罹患糖尿病,全球可能有5.52亿人罹患糖尿病[1]。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足病[2]。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的脚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发展的共同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足溃疡,溃疡可以触及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缺血可导致坏疽[3]。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愈后差,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4]。

1糖尿病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异常使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或丧失知觉,失去自我保护机制而导致受伤,而且在外伤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自主神经病变使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导致组织缺血,引起皮肤干燥、皲裂,而伤口感染,局部压力增大的区域发生胼胝及溃疡。运动神经病变使内收肌肉萎缩,趾骨畸形,导致爪型趾、高足压,使局部压力增高常,导致溃疡发生[5]。

1.2 血管病变: 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缺血和坏疽。

1.3 感染因素: 高血糖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极易受到感染。20%的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有骨髓炎,处理变得愈加复杂[6]。

1.4 外因: 轻度外伤(机械性)、冲击、溃疡、冻伤、热烫伤、热灼伤、化学物质伤、足部不正确处理、职业伤等。

1.5 其它因素:足部结构异常、关节活动受限、肾病、高龄、糖尿病的病程、 既往溃疡史、吸烟、糖尿病知识缺乏、心理因素、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差等[7]。

2糖尿病足病的护理现状

2.1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糖尿病足病是可以预防的,由于85%的截肢起源于足溃疡,因此主要目标是预防溃疡的发生[3]。预防为主的观念逐渐深入,但难以在医院内和门诊贯彻落实。正如英国安德鲁・博尔顿教授(Dr. Andrew Bolton)所说,只要做到让糖尿病足病患者脱下鞋袜,糖尿病专科医生或护士认真用眼看和手去触摸,就可以及时发现绝大多数的足病问题并得到解决,但真正能够这么做的临床医师和护士不多[8]。

2.2 糖尿病足病的健康教育: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差异较大。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与防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控程度。李明子[7]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达85.1%的糖尿病患者有足部压力感觉和(或)振动感觉减退或丧失,且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较差,足部的自我护理状况令人担忧。要加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预防护理教育强度,让患者和家人也了解到相关的医学知识,学会辨别控制糖尿病足诱发的高危要素。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呈正相关,积极度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时应评估患者所处的积极水平,根据其所处的积极程度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的目的[9]。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即坚持每日温水洗足 - 检查 - 涂搽润肤霜 - 足部按摩 - 下肢运动,使糖尿病足的预防具体形象化[10]。要求患者每日检查其足部有无溃疡、水泡、红肿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教会患者如何观察。

2.3 糖尿病足病的饮食护理: 在治疗糖尿病足病过程中饮食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感染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其消耗大,因此要确保三大营养物能在总热量比例中适当搭配。一方面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另一方面确保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可适当增加11% ~21%比例热量[11]。杨小平[12] 等人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依从性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对于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尤其是以糖尿病足为首次发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需严格控制饮食的摄入。但对于有些病程较长、身体瘦弱、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我们一方面鼓励其进食,如多肉、鱼汤等富含精蛋白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另一方面应加强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使血糖维持在5~8mmol/ L之间,确保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13]。低蛋白并有浮肿明显者应按医嘱输注静脉白蛋白,以防外渗组织液,足部加重肿胀,难以愈合局部溃疡;少刺激、忌辛辣饮食,给予高维生素、丰富的含锌饮食,吸烟会引起血管局部收缩进一步加重发生足溃疡,劝服患者戒烟。

2.4 糖尿病足病的用药护理: 在糖尿病足病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和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非常重要。一定要用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格掌握口服降糖药物、降压药物等的剂量和服药时间,定时监测血糖和血压,根据医嘱及时调整剂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适时加减或更改处方。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不能随意中断,以防血糖升高,影响治疗效果[13]。

2.5 糖尿病足病的局部伤口护理: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部溃疡,首先应观察判断是否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应合理使用抗生素。然后需要全面评估伤口,作为伤口治疗和评估病情进展的依据,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选择合适的敷料。蒋琪霞[14] 等人的研究显示,选择恰当的清创方法需根据患者的适应症、耐受性及其主管意愿、清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作用来综合考虑。对于湿性坏疽,要保持足部引流通畅,且不宜过分冲洗,以防细菌蔓延;对于干性坏疽,局部清创采用蚕蚀法,即分期分次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口和切口引流通畅。此时,清创既要大胆又要谨慎,因为坏死组织清除不及时可使感染迁延不愈;一次清除过多,会造成正常组织受损,可使感染蔓延。必要时做单个足趾的截除[15]。胡晓红[16] 等研究显示,臭氧加中药药膜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率达91.2%。局部伤口标准清创后连续透皮吸收纯氧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有效性可达86%[17]。

2.6 心理护理: 胡晓红[18]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16.4%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和)焦虑。而抑郁、焦虑情绪与疾病本身的问题又可能会影响到对自身的照料,使血糖控制不良,使情绪进一步恶化,造成病情的恶性循环,使得生活质量降低[19]。因饱受慢性病的长期折磨,大多数患者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治疗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另外,在心理上易产生无用及孤独感,导致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往往回避心理或精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不但要重视患者本人,还要引起其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注和配合。要在专科医护人员的正确教导下,形成四位一体的相互依靠的支柱群体,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学水平和心理素质,能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陈述,从患者身上获得有用的信息,准确找出患者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赢得其信任。医护人员不能取笑或无视患者的感受,这是决定实施心理治疗及护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和环节[18] 。

3 对糖尿病足病的护理展望

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已经越来越受到了从医务人员到患者的重视,有关论文的发表数量也在明显的增加。护患双方都要充分重视足部的问题,开展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足部溃疡以及49 %~85 %的截肢可能[20]。

临床工作的深入和临床研究质量的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在糖尿病足病的治疗和护理上,中医药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军。但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病同样需要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8]。

要拓展治疗途径和方法,例如已发表的文献:臭氧加中药药膜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16],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20],高锰酸钾溶液足浴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21],蛆虫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2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护理[23],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与预防的体会[24],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25], 糖尿病足溃疡内科治疗进展[26] 等,我们都看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相信,新方法、新手段、新器材、新药材将会不断涌现,给患者带来福音。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要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到一个医学管理的层面,这包括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的全面达标,对糖尿病足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足病的自我护理与保护、危险信号识别等等。希望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会有所降低,治疗费用有所降低,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心怡,方朝晖.糖尿病足中医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2):185-186

[2] Diabetes Public Health Resour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eb site. http://cdc.gov/diabetes/Updated November 3,2010. Accessed September 12,2000.

[3] 王玉珍,许樟荣. 糖尿病足病的检查与诊断分级.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 489-492.

[4] 张辉. 糖尿病足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国全科医学, 2006,9(4): 267-268.

[5] Anderson CA, Roukis TS. The Diabetic Foot. Surg Clin North Am. 2007, 87(5):1149-1177.

[6] Berendt AR, Peters EJ, Bakker K, et al. 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 A Progress Report on Diagnosi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08, 24 (Supplement 1): S145-161.

[7] 李明子,徐靖.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10): 879-881.

[8] 许樟荣. 我国糖尿病足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7,15(11): 641-642.

[9] 石桂莲,吴艳平,张丽芳.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10] 张小群,范丽凤,等. 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1(9): 10-12.

[11] 陈道蓉.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9): 307

[12] 杨小平,李翔,许樟荣等.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的调查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 : 624-625.

[13] 于素萍,马岚. 糖尿病足护理研究现状. 齐鲁护理杂志,2008, 14(17): 51-52.

[14] 蒋琪霞,李晓华. 清创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 1045-1047.

[15] 王威,杨玉萍,石长,等. 12例三级糖尿病足病人的伤口护理体会.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 351-352.

[16] 胡晓红. 臭氧加中药药膜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13-214

[17] Donald G. Kemp, M.D., Michel H.E. Hermans, M. D. The Journal of Diabetic Foot Complications, 2011, Volume 3, Issue 1; No.2: 6-12.

[18] 胡晓红,黄德芳,陈里茜等. 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调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3): 91-92.

[19] Donald G. Kemp, M.D., Michel H.E. Hermans, M. D. The Journal of Diabetic Foot Complications, 2011, Volume 3, Issue 1; No.2: 6-12.

[20] 文静,刘敏. 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 (12): 3199-3202.

[21] 胡艳红,袁高少芬. 高锰酸钾溶液足浴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1: 231.

[22] 蒋克春,王爱萍,王伟,等. 蛆虫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6) : 49-50.

[23] 吕玉娣,黄远红,袁梅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 : 9-10.

[24] 钱素荣.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与预防的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 : 2339-2340

[25] 詹燕,卢海跃.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08.147(8): 125-12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阳永扬,戴万亨,辉

C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洪世华

降钙素原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许焱

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策略 陈黎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安博诺)治疗高血压的理论与实践 尚晓斌

脉压与脉压指数在老年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蒙定水,黄金龙

1.5-脱水-D-山梨醇:一种新的糖代谢指标 陈家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血压指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徐忠武,XU Zhongwu

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进展 韩弘

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进展 刘海涛,彭旭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王云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农初师

输血与SEN病毒的研究进展 庞栋,李恒聪,黄晓群

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 杨丽

ICU护理实习带教体会 黄敏容

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质量的几个环节 杜凤玲,罗文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庞贞兰

关于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梁克清

危重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应燕萍,崔妙玲,邓家忠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张爱芳

淡谈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全健

两种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方法的对比研究 农小群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 朱红姣

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栾明霞,栾明春

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护理 蒋巧兰,梁榕,陆华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王粤湘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覃艳玲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江翠芬

护士如何有效地配合心肺脑复苏 任倩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护理 陈顺珍

碘伏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护理 周萍,龚秋萍

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黄美云

长QT间期综合征1例 刘升科

成人斯蒂尔病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林金盈,蓝梅,韦美秋,朱霞

不典型肺部炎性病变的首诊误诊CT表现分析 彭湘晖

临时起搏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分析 黄光华,罗亦艮,郑文喜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103例临床分析 刘英

广西钦州市青年与老年胃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综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赞华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钟灿,杨伟忠

47例低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柳真裕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10例临床观察 张红芳,张吉顺,周慧丽

甲亢患者血清Fe和外周血Hb、RBC、MCV、MCH、MCHC含量变化的关系 关小勇,黄显彬

骁悉、贺普丁、美卓乐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20例疗效观察 梁高林,李达蔚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附108例临床分析) 黄映娇

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46例临床分析 张庆团,覃善芳

非典型表现急性心肌梗死8例分析 韦丽芳

院前早期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临床观察 徐养平,王存环,姬喜荣,张银军

内镜诊断1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 唐明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特拉唑嗪片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王清滔

文拉法辛治疗32 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周伟东

糖尿病47例饮食治疗 宋效成

2006年玉林市春节假日院前急救分析 杨朝福,梁建新,张璐燕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许光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小燕,钟素成

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吴昊,李钰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刘维平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次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吴金玉,史伟,黄雪霞,韦美丹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83例回顾性分析 陈锦宏,欧阳玲莉

读者·作者·编者

15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死亡分析 李钧

恙虫病46例临床分析 韦立荣

无偿献血27133人次健康检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李聚林

低分子肝素治疗11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林宇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陈婷

丽珠胃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86例临床疗效观察 张生怀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 陈钦中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 黄波

硝普钠治疗大咯血32例疗效观察 何晃养,杨俊锋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36例治疗分析 伍龙,李文华,刘一尔

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治疗进展 荣蓉

核因子-κB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易默

血清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张瑜红,唐国都,Zhang Yuhong,Tang Guodu

免疫吸附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进展 姚晓霞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史吉莹,SHI Ji-ying

线粒体在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高绪锋

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游坤

药物基因调控治疗β-地中海贫血 肖毅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陆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黄红艳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抗胆碱药物治疗进展 黄崇军

中药斑蝥及复方斑蝥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张若燕

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 梁华,曾小立,冯忠娜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周爱民,戴霞,罗艳霞,范海萍,戴碧珍

谈临床护理带教中对护生预感性的培养 李亚辉

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雪梅

关于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梁克清

自动回吸与回抽式抽血法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吴卓媚,吴芳兰,梁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梁金清

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间隔时间与感染的探讨 陈永娟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研究 王克敏,王由梅,李秀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杨慧萍

加强急诊业务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苏伶娥

血白细胞升高血尿伴反复腰痛半个月 郭智,楼金星,刘晓东,何学鹏,扬凯,谭晓华

罕见桡动脉穿刺致桡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的教训 凌彩业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韦美秋,林金盈

位相型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其他心律失常2例 霍超瑞

急性心肌梗死并束支传导阻滞28例临床分析 梁荣芳,施志雄

Wallenberg 综合征 15 例临床分析 纪术忠,许力,陈育华

心源性胸腔积液 28 例临床分析 黄立传

238 例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刘润萍,彭湘南

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李卡梅

青少年癫痫 50 例生活质量的研究 陈建华,林和文

全血细胞减少症 106 例骨髓检查及病因分析 覃健松,陈静桂,梁太英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16 例临床分析 张祥,谢玉娥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 12 例 庞家武,梅永红

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吴晓秋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陶世武,黄海燕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 46 例疗效观察 王志红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龙运玲,陆海灵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82 例疗效观察 董文文

布洛芬降温效果的临床观察 苏凤春,蒙桂琴,曾一红

益气复脉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40 例 孙卫军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黎素军,许春平,曾波

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隆海文

依托咪脂及芬太尼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梁治辉

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 32 例临床观察 方建佳

早期高频喷射给氧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覃香,黄崇军,朱旭生

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抢救的应用 李小燕,李端明,伍絮

纳洛酮抢救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昏迷催醒疗效观察 冯贵宁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杨俊,覃玉莲

健康教育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效果观察 邓焕车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2例临床分析 陈荟鹏,李金秋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感染 33 例治疗分析 曹咏红,张锡贵,吕清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40 例诊治体会 李端明,李小燕

痹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8 例临床观察 蒙繁华,卢中莲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5例观察 韦耀丽

广西部分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现状调查 韦志福,谢苇,谢才娟

雄激素与多发性硬化 李婛,曾丽

三条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诱导细胞生物效应中的相互作用 胡榜利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晓静

试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监控管理 阮媛,韦波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田卫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覃慕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病症研究进展 谌剑飞

P27 与内分泌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钟宇华,梁华晟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蔡正文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进展 罗远英,滕日添

核因子-kappa B 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张雪,朱海

肝星状细胞与炎症的关系 黄乾雄

长托宁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韦建华,葛宪民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林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国内临床近况 颜永芽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Ag-NORs 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覃为理

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体会 梁梅梅

我院科研管理措施介绍 王琳,杨苏萍,梁红英,方平

我院电子医嘱实施成效显著 胡方禄

消核片致肝损害 122 例文献分析 唐恒,吕锦,张一凤,杨黎雯,和丽琴

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作者国内计量分析 梁家芬

31 例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韦丽华

护士职业安全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张彩虹

规范化护理服务的实践和体会 杨红叶,那文艳,王志英,陈远华

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吴静

神经内科护理的常见缺陷与防范 谭莉娟

人性化护理在康复心理科病房中的应用 陆晓鹏,周爱花

加强门急诊输液存在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 李美杏

病人信任度调查对护理服务质量改进的作用 何翠玲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梁金清

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蒙淑芝

接触精神病人的技巧与自我防护 王精,李如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 46 例临床护理 黎裕明,刘桂仙,许宜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观察 程秀莲,陈健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张维萍,卢晓莲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 1 例糖尿病护理查房 莫锐钊

30 例糖尿病足的治疗及护理 郑平,曾家丽,杨娣珍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