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研究

时间:2022-10-13 01:37:48

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研究

1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机理分析

1.1金融对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014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的《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中显示,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要为即将步入城市生活的3亿人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在此期间该项资金支出每年将占中国GDP的6.1%左右,在初期即2013-2017年间,甚至可占到GDP的7.3%的峰值。这些数据显然说明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发挥对城镇进程的资金支持作用。

1.1.1金融规模的扩大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规模随之不断扩张。金融业增加值、本外币存贷款规模等一系列重要指标都呈显著增长趋势。由我国银监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2年末,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已达131.27万亿元,负债总额已达122.63万亿元。2012年顺利成为总资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这一年银行业新增加的资产总额达19.75万亿元,增幅为17.7%。原有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各种新型金融机构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涌出,在更加宽阔的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1.1.2金融机构的完善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城镇化建设所涉及的项目一般具有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以及沉淀成本高的特征,这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逐利性矛盾,所以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筹到城镇化建设的款项。而金融机构的不断完善为城镇化建设所需贷款提供了多种的融资方式。一方面,城镇化的资金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以及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的方式直接募集到所需资金,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日臻完善可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多种期限、多种形式的金融工具,资金需求方应根据建设项目的预期收益以及周期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

1.2金融对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持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表现为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下降,第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上升,这同时也是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第一,就金融对第二、三产业的支持而言,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代表,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所需资金量也较大,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的运营,因此就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持续、较大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应通过发放信贷、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融资渠道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而言,企业规模一般不大,但数量众多,金融机构能够满足其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推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就金融对第一产业的支持而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其位置的下降,相反在任何阶段第一产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金融对第一产业的支持表现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表现在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例如给予农民适当贷款的资金支持,以便于他们购买大型的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例如给农民提供贷款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另外还要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村购买农业保险或参加期权市场等,进而实现在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的情况下,仍可得到一定收益的补偿。金融的发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带动了资源的充分流动。使那些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或企业更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从而获得长期发展所需的各项资金;相反的是那些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效益较差的行业或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最终走向消亡。因此,金融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优势产业可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发展迅速;落后的劣势产业必然遭到金融机构的淘汰,从而因资金链断裂而消亡。

1.3金融对农村城镇化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城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金融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上涨、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以及适合农村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增多。首先金融机构的数量上涨,扩展了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因此能够在更多的地区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减少了企业或个人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资金支持,促进了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适合农村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增多,能够充分满足农村对于金融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享受金融带来的多重便利。金融对于农村城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加快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较直观的转变是改变了农村的风貌,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其次,完善农村的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制度,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舒适、安稳的生活;最后,金融发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金融思想与观念,不断推动农村居民金融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2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1金融供给总体不足

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供给总量与资金需求总量相比较,二者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庞大的资金需求量仅靠财政资金是难以解决的,这就急需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建设项目一般具有公共性,这与商业性金融的盈利性相矛盾,因此难以获得商业性金融的资金支持,而政策性金融机构又缺乏专门的政策支持。在产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小,农村的金融体系严重滞后于城市。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少,甚至在业务上出现了“倒吸”、“惜贷”的情况。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中,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与资金的需求总量相比,金融供给总体明显不足。

2.2金融发展与产业转型不协调

目前,我国的金融系统呈多元趋势化发展,金融的深度、广度、弹性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均不断增加。但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角度讲,金融系统的扶持重点出现严重偏差,具体体现在对生产领域以及工业的过度支持,而对消费领域以及服务业支持不足,金融体系没有较好地适应产业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转型趋势。实际上,随着投资效率的持续低迷以及国际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在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辆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中,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不得不依赖内需来拉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偏向于生产领域,金融体系更倾向于为实体经济服务。以投资为导向的金融支持明显大于以消费为导向的金融支持,这体现了注重居民资产配置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则处于萌芽发展的阶段。以上事实说明,金融体系过分注重支持重资产的资本密集工业企业,而对轻资产又相对缺乏稳定现金的服务行业明显支持力度不足。

2.3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不足

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动态演进的过程。整体意义上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包括农村城镇化两个方面。城市地区包括了产业以及人口的集聚,因此具有很强的要素吸引作用,自然成为目前金融支持工作的核心。而农村区域受到长期效率较低的农业活动的限制,至今仍未形成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得到的金融支持远远不足,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从而拖延了城镇化的整个进程。经历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资本以及农业保险五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严重缺以及比例不协调,从而导致了我国农村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难以为农村城镇化进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对策

3.1创新银行对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

在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融资方式,积极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为适应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资金占用量大、收益水平低、周期以及成本回收期长的特点,金融机构应推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这样不但能快速融到城镇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还能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降低投资风险。金融机构还应鼓励各种股权投资基金直接参与或私人资本通过运用BT、BOT等方式参与等,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3.2促进产融结构的协调发展

我国想要谋求合适的产融结构,必须要改变目前金融机构过多支持第二产业的不合理现状,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以及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国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支持力度。由于我国的服务型企业普遍具有“重知识与技术含量而轻固定资产”的意识,结果导致服务业的规模较小而难以获取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针对于现代服务企业的多层次的金融信贷产品,或者选择重点的现代服务企业直接融资,积极促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消费领域扩张。城镇化发展与消费之间具有互相推动的关系。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消费领域的扩张,其关注的视角应锁定在个人住房贷款、商业保险以及汽车金融三个方面。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应扩大个人住房贷款的优惠程度,与人民银行所规定的70%的基准利率下限优惠不断靠拢;对于商业保险领域,应积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真正有利于解决商业保险地区、职业间的保障差异为路线,努力为商业保险提供机遇;对于汽车金融方面,商业银行在关注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多样化的购车资金来源。

3.3加大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一,政府要积极创新金融系统,不断推动金融资源由城镇流向农村,并通过优惠的金融政策吸引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等在农村区域设置服务网点,以丰富农村区域的金融层次,提升金融创造力与活力,从而突破农村信用社的垄断状况。第二,在城镇区域经济可接纳的范围内,增设中小金融机构,例如村镇银行等,为农业产业化以及乡镇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第三,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积极实行联合的自然人贷款制度,在保留其民间借贷模式的基础上,将民间资本吸纳进金融体系中,这样不仅能满足资金需求,而且又将资金留存在了私人经济部门,从而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农村资本的外流。

作者:许慧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评级质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