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分析

时间:2022-10-13 12:10:04

外商在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分析

独资化趋势是指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更多的采用独资企业的形式以及原有在华合资企业纷纷增加外方控股比重、甚至是转向独资这一新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外商独资全面超过中外合资和合作。1997年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中,独资企业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合资企业。而从1998年起合同外资金额中外商独资企业一直多于合资企业。从2000年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独资企业的比例开始超过合资企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来这种独资化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我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3664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0708个,约占总数的70%。2004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565.88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172.75亿美元,约占总数的75%。2005年1~11月,我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9679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9239个,约占总数的74%。2005年1~11月,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704.81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288.34亿美元,约占总数的76%。二是原有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控股权明显扩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988年成立的广州宝洁公司,刚开始外方控股比重是49%,经过几次股权变更,现在的广州宝洁基本上已成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持股99%,中方仅剩下了1%。

一、独资化原因分析

1、独资企业的先天优势使然。独资企业具有生产与经营的高度自主性,可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商业秘密外泄的可能。而合资企业的合资双方在企业制度、管理、文化乃至政治、道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合资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在中外双方强弱结合的合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也正是目前我国许多原有合资企业转向独资的一个主要原因。

2、我国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外国企业由于对国内市场不熟悉,所以更多选择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依靠技术、资本和产品优势与中国国有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对政府关系的优势相结合,建立合资企业,以减少投资风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人,尤其是我国加人WTO以后,不断加快政策法规与国际市场、惯例及规则的接轨,从而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也消除了外商对投资环境的顾虑。另外,合资、合作中的外方对国内情况越来越熟悉,已能够很好地解决政策法律、政府关系、销售渠道等问题。于是独资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3、我国市场竞争加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未能形成适度竞争的买方市场。外商投资企业不必依赖努力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就能站稳市场,轻易地继续维持其竞争优势,获得高收益。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跨国公司加快内部技术的转让速度。为了避免技术的外泄,外商采用保密性更好的独资形式就不足为奇了。

4、投资领域日益扩大为外商独资化拓展了新空间。早期我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政府对许多领域的管制较为严格,在投资方式上,对合资合作方式表现出明显的鼓励倾向,而对独资方式给予较为严格的限制。伴随加人世贸组织,我国进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各行业、各领域逐步走向开放,政府开始放松了对外资的管制,逐步放宽了外商投资的领域、地域、技术转让、当地含量、外汇平衡、外资比例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如有的行业从不准进人到允许进人;从限制投资到鼓励投资;从只准少量持股到可以控股;从只准中外合资合作到可以外商独资等。以此为背景进人中国的外资,一旦政策限制取消,企业走向独资则是必然。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走向独资实际上是对中国特定时期非市场行为的一种纠偏。

5、母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的需要。独资化是跨国公司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顺应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产物。在母公司一体化的体制下,独资企业可以全面贯彻母公司的经营战略,独资企业凭借借母公司在人员、技术和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当地市场,实现母公司的全球战略。

二、独资化的负面影响分析

独资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虽然从总体上看,有利的一面是主流,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独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溢出效应减弱。技术溢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通常是指技术领先者对同行业企业及其它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通过技术的非自愿和无意识扩散,促进了当地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外商独资企业,相对合资企业来说是相对封闭的实体,如果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人员不外流,则其技术很难扩散。使得我国学习外商投资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难度加大。技术溢出效应减弱。

2、内资企业人才流失加剧。一方面,跨国公司凭借良好的知名度、优越的软硬工作环境以及高薪优势,能吸纳到国内许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不活,也会使得许多优秀人才“跳槽”到跨国公司旗下。这样,在吸纳人才方面,国内企业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从而使得我国的优秀人才从地域上流出国门的“明流”变成为在国内流入跨国公司独资企业的“暗流”,导致国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更难网罗和留住优秀人才。

3、独资企业将加剧外资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在一些外商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的已经高达60%―80%。如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占据了全国碳酸饮料市场的1/3。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一家就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汽车、医疗器械、合成洗涤剂行业也基本上被外资企业所垄断。为了独享垄断利润,外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可能还要加强。尤其是在人世后,我国市场准入将进一步开放,零售业、保险业等行业都将面临着外资的冲击,外资对我国的市场垄断将进一步加剧。

三、对策思考

1、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跨国公司的“独资化改造”并非意味着它已不再需要国内的合作伙伴,而是说他们将按照自己的意志,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来与我国的事业伙伴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这时的合作伙伴,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简单的合资,而是一种新的协作关系,一种产业联盟。这种“独资化”不仅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有效,国际管理理念的传播更广泛,从长远来说更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共赢的机会。而我国本土企业则应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依靠自身实力,利用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与跨国公司开展新的协作。

2、制定反垄断法,对独资企业可能造成的垄断进行制约。跨国公司可能依靠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极易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国内企业就会因此失去发展的空间。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以限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谋行为。

3、抓住时机,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一般来说,独资企业模式与其他企业模式相比,投资方要承受更多的风险。当前,外商倾向于采取独资的模式对我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外商对投资我国的风险预期已大大降低,我国的市场环境已得到外商的认可。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

4、依靠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体拥有的能为客户创造基本利益和价值的决定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我国企业一般都是低技术水平、劳动密集型、加工型的生产,是以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取得的。真正靠技术含量、靠品牌取得市场优势的很少。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生存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浅析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下一篇: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