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镁产品附加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时间:2022-10-13 11:02:11

提高镁产品附加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的镁制品行业也在加速发展,由于菱镁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开采规模的逐年扩大,使我县可供开采的菱镁矿急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随之加大;加之,我县没有高附加值菱镁产品,以出售菱镁初级产品为主,这就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下降,只有发展菱镁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镁制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打下基础。

关键词:菱镁资源 现状 对策

我县菱镁储量丰富,质量好,品位达47%,质量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是典型的富菱镁矿。开采和加工菱镁石是我县的传统工业,镁制品也是我县主导的工业产品。

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县菱镁石的开采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洞采为辅。露天开采所产生的大量废矿石和残土倾压了大片的山地和荒地的同时破坏了大量植被,使植被无法恢复,这进一步间接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致使部分菱镁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矿山企业,进行无节制、粗放式开采而忽视了对菱镁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剥岩滞后于采矿,使大多数矿山采场横向水平不能推进,纵向不能向下降段延伸,部分矿山几乎到了被“采死”的境地,严重制约了采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现在的大部分矿山所有者对矿山的所有权都是有经营期限的,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更谈不上有可持续发展这一先进经营理念,然而轻烧镁窑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每天需要的矿石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就导致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无节制的开采与日俱增,而有限的菱镁资源却与日俱减。菱镁矿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到目前为止,富矿越来越少,开采菱镁石不但对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三、开采菱镁石破坏生态环境,使资源减少,而加工菱镁石也会污染环境,开采出来的菱镁石要经过筛选,破碎,送到轻烧窑锻烧,锻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因子,锻烧后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等污染物,除成品外还产生一些固体废渣。加工菱镁石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轻烧镁窑,二是电熔镁炉,三是重烧镁。轻烧镁是以菱镁石为原料、煤为燃料,生产出各种规格的轻烧镁粉;电熔镁是以菱镁石或轻烧镁粉为原料、以电为能源,生产出大结晶;重烧镁是以菱镁石和煤为原料,生产中档镁砂。

四、我县目前加工镁石的方式是以轻烧镁窑为主,全县共有轻烧镁窑432座,每座窑每天平均生产轻烧镁粉14吨,每生产一吨轻烧镁粉需要消耗菱镁石2.5吨、消耗煤0.37吨。按每天350座轻烧窑正常工作,每窑生产300天计算,每天消耗矿石12,250吨,消耗煤1813吨,则年消耗矿石3,675,000吨,年消耗煤543,900吨。众所周知,菱镁石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而轻烧这种生产方式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菱镁石和煤,燃煤产生的浓烟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度的污染。

我们不能因为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而不发展,发展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因此要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解决对策

一、为了使有限的菱镁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改变现在生产出轻烧镁粉就卖出去的做法,只有将生产出来的轻烧镁粉进行深加工,把轻烧镁粉烧成大结晶,再把大结晶加工成镁碳砖…提高单位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使生产经营者们认识到进行深加工比卖初级产品更加有利可图,这样,他们对矿石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开采规模也会随之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

二、一方面对镁资源必须节约使用,以延长这类资源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要走集约型资源发展之路,依靠现代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在生产全过程要强调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如果不是以出售轻烧镁粉为主要产品,而是将轻烧镁粉进行深加工,就会使生产轻烧镁粉过程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总量下降,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就会降低,这将是一个良性连锁反应。

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的菱镁人已经认识到要改变我县目前这种生产状况,只有研究和发展菱镁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能源的过度消耗,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环境,也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开始着手组建高科技菱镁产业——高纯镁项目,对轻烧镁粉进行深加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投产,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能源,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县的镁制品行业生产的都是初级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生产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菱镁石的需求和煤炭的消耗也逐年增多,这就导致菱镁资源越来越少,只有提高菱镁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提高单位产品的经济价值。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是镁资源增值的重要途径和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上一篇:气象条件对玉米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夏季农机使用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