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时间:2022-10-13 09:32:17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摘要:新常态下,高校迎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也面临供需矛盾凸显、结构优化升级和驱动要素更迭的各种挑战。创新创业素养不仅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着力点。红色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创新思维和时代内涵,是我党历经95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精神脊梁,它独特的育人功能更使其成为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面对新时期新挑战,要求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红色精神,汲取精髓,将红色精神有效的融入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红色精神;新常态;新挑战;创新创业;助推器

新常态的到来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导致供需矛盾加剧,结构性失业不断攀升,高质量就业和灵活就业全面出现,更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全新挑战。越是开放发展就越需要价值观的引领和规范,红色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新时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如何重新认识红色精神,挖掘它独特的育人功能,培育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行为和创业综合素质,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红色精神的特性及其独特育人功能

红色精神不单单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引领。“长征精神”的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两弹一星精神”的坚守信仰、勇于创新,“大庆铁人精神”的求真务实,奋不顾身……这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图谱不仅是鼓舞中国共产党追求崇高价值的生动体现,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建设未来社会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和精神品质,在引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凝聚崇德向善力量,鲜明正确价值导向。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红色精神内涵丰富,表象鲜明,根基深厚,指引共产党历经95年风雨而巍然屹立。红色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带领中华民族从被动挨打、贫穷落后变成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红色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一切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革命态度。这种价值观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到各项伟大实践中去,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提供了天然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二是历久弥新百炼成钢,引领文化启迪思想。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①。红色精神经过95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洗礼,在和平的新时代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同样,创新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布满坎坷,充满迷茫。而红色精神是抵御腐朽懈怠思想侵蚀,筑牢思想底线的一柄利器;是引领文化素养提升,提高创业竞争力的一面旗帜;更是实现思维创新,指明前进方向,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盏明灯。它能够指引创新创业者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断前行中,开拓创新,实现目标。

三是激发社会正能量,彰显开拓创新时代品质。道德源于精神滋养。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矛盾频发,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红色精神是驱除社会精神雾霾的利剑,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优秀品质,激发社会正能量,还社会以气正风清;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牢牢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磅礴之力,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与时俱进,成为激励创新创业者不断奋进、勇于创新的强大支撑。

二、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培育创新创业素养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高校学生创业积极性高,创新素养不断提升。“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和“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席卷全国高校,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新常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提出的新挑战。

一是结构性失业增加和灵活性就业的出现对高校学生创新意识提出挑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不足而毕业生激增,供求矛盾凸显,结构性失业增多,传统行业就业人数趋近饱和,新兴职业井喷。同时,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形式增多,有收入就应视为就业的灵活就业已经纳入就业率的计算标准中②。面对新的就业形式,高校学生往往出现保守态度,思维僵化,创新动机不强;面对新的工作形态,对自己专业不对口不熟悉的领域和工作,不能积极适应,对接缓慢,创新兴趣不浓厚;面对新的就业政策,不能及时摆正心态,没有正确认识并制定目标,畏手畏脚、固步自封,创新意志不坚定。

二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呼唤高校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新常态下,全面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创新的思维和政策的着力点也发生变化,高校亟需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创新型创业人才是指高校学生摒弃依靠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更多依靠新技术新平台和团队协作,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理性分析和研判项目,发现潜在的市场空间,运用开放的思维和独特的个性特质以及强烈的创业欲望,灵活快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私人定制型服务。㈢、④而高校学生在象牙塔里学习的知识多数是应付考试,知识面狭窄,创新氛围不浓厚,参加社会实践不足,创业项目多为重复性和复制性很强的项目,独创性很少,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三是创业氛围浓厚而创业素养不足。新常态下,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的增多,使得高校学生迫不及待投入到创业浪潮中去。但是空有一腔创业热情而创业能力亟待提高。首先是创业信心不足。高校学生创业知识储备缺乏,创业意向明显但是创业概念模糊,创业实践较少,迫于就业压力的被动型创业较多,不能理性分析创业项目和市场需求,面对创业无从下手。其次是创业能力欠缺。创业的前提是调研,但是很多高校学生很享受在校园里的“舒适区”,对于社会和市场往往望而却步,幻想通过感性认识实现“一夜暴富”。同时他们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也亟待提高。再次是创业抗压能力弱。不能正确对待创业中的艰辛和风险,缺少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奋斗品质、耐力素养,一旦创业失败,会产生强烈挫败感,一蹶不振。

上一篇:如何打造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谈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