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2 10:45:43

当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摘 要】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对促进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网络;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权利,也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著名学者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5.6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网络已成为公民传递信息、评论时事、表达意见和建议等方式的一种新渠道。在国外,网络政治参与也称“电子请愿”,即指公民通过网络浏览并且制定或签署电子请愿书,来向政府表达其政治方面的主张。[2]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以达到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影响某一政策的制定或改变政治决策、监督决策而实施的政治运行过程”。[3] 网络改变着公民的价值观、政治观,也改变着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政府的行为和决策。可见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对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网络“数字鸿沟”制约着网络政治的发展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4]从地区发展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设施相对完善,其发展迅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设施资源贫瘠,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政治参与远远超过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个人差异而言,不同的文化层次、收入状况、职业、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影响着政治参与。男性的网络政治参与程度高于女性;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参与政治活动。这种分化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数字鸿沟”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和民主化进程。

2.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化

非理性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活动,源于人的本能和感觉,具有不自觉性、情绪性、非逻辑性等特点。一般地,非理性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消极影响作用,阻碍了认识接近真理的发展方向。[5]网络是一个信息轰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真实的,捏造的无所不有。有些公民参与网络政治只是为了表达民意或者发泄一下情绪。而有些公民有时不能够准确的分辨这些信息,很容易迷失自我。有些网民总是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跟风现象严重总被一些人控制。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团体组织或者个人就利用网络制作一些虚假信息,煽风点火,扭曲事实,造成网民的骚动和社会的不稳定。

3.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群体极化”行为

“群体极化”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互联网的匿名环境、海量帖文的气氛渲染,观点相近人群的频繁沟通,更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并可能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威胁社会正常秩序。[6]网民在浏览信息时总是习惯基于自己的利益或兴趣,或许会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化或煽动性的看法发表在网络中,这些志同道合的人频繁的交流信息相信自己的立场,其他人造成分裂,走向极端,最终走向“群体极化”现象,这种“群体极化”的参与在网络上的参与泛滥,必将造成网络的阻塞和社会的不稳定。

三、当前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1.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无序性等特点,所以,必须加快网络立法。我国在网络方面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的网络发展步伐。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立法,规范网络领域的立法体系。既要保证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还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非法活动者。

2.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数字鸿沟”

我国学者认为,对互联网而言,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不同,已造成“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7]要跨越这个“鸿沟”,一方面要完善整个社会的网络设施建设,是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表达意愿。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普及互联网知识,逐步消除这种“鸿沟”,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参与到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实践中。

3.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

绿色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有序化和规范化。首先,宣传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体系文化,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其次,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与民主发展的程度呈正向关系。[8]是由于有序化和规范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开创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局面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因此,对于网络我们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林,张小红,许勇.主体于网络世界中行为失范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数字鸿沟[N].中国网友报,2003-8-11.

[5]新浪博客总流量排行.http://.cn[EB/OL].2011-6-20.

[6]马晓东.当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

[7]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侯耀东,孟庆海.民主与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2(3).

上一篇:植物形态仿生灯具设计研究 下一篇:浅析民法中的信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