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药学专业语文教学定位探析

时间:2022-10-12 06:51:49

中职中药学专业语文教学定位探析

摘要: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始终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施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满足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专业需求,也能保持自我个性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中药学;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向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属性决定了中职教育语文课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任务要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结合专业要求、以及市场的导向,尤其是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社会背景下,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 中职中药学专业语文教育的学科意义

中职中药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医药人才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中职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突出其专业特色,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方面要和普高的教学模式区别开来。根据语文课的自身特点,提出一些符合职业学校教育规律、针对性强、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深化中职中药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语文学科对学生学生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发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研究开发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专门人才。中药行业是充满人道主义的行业,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中职中药学专业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是塑造医药专业学生健康人格必由之路。语文是由"语"和"文"两部分组成,"语"是语言,语言是手段、工具,所谓"言为心声"通过语言交流,人们之间互相了解,增进感情。"文"是文学。是一种文化氛围,人们在这种充满文学气息的氛围中,不断涤荡自己的灵魂,升华自我人格。对于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讲,学好语文对他们健康人格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在医患关系十分敏感的今天,语言的作用不可估量。

(三)语文教学是中药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语文学科应强调基础性和运用性,现代中药学的专业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典籍知识的继承,目前中医药典籍就有上万种,而语文就是实施专业教育的工具和载体,依据现有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中药学知识、敏锐把握中药学动态,最后达到发展中药学的目的。同时,语文课中关于医用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课文也提供了学习古典中药学知识的正确思维和有效方法,进一步来说,语文学科将是提高中药学客观思维和多元思维、获得新知,从而探索中药学文化史籍奥秘的有利武器。所以学好语文,特别医用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研究和表达水平的能力,具备对大量医药范文和著名文献的学习、钻研的能力。可以说语文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必备基础。

二中职中药学专业语文定位思路对策

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必须满足职业化导向,语文老师要有服务专业的意识,帮助于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中职中药学专业语文教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把握语文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首先,要改善文化课和专业课互相"敌视"的情况。可以通过通过教学内容的交叉,实现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姻",实现"双赢",尝试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和谐地执教于某一课堂,这样在有效的教学时间中学生既能掌握语文教学文学性要求, 也能注意到中药专业传统医药文化特色要求, 让学生收到比较全面的评价。其次,改变传统"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并不意味着要唯专业课瞻前马后,成为专业附属品,而是把语文课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突出语文课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

(二)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夯实语文基础之间的关系。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就是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突出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不以放弃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实用能力,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三)中职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就决定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职语文教学在突出职业特色的同时必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首先,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中职语文课来说,只有实现了工具性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特色要求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能说会写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语文人文性却也是不能忽视的。语文一经人的运用,便会产生具有思想情感的实际效应,而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指较高技能水平,也包括丰富、深厚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有社会使命的人。

参考文献

[1]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语文》(基础模块上、下)杨新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4]《语文教学新论》李新宇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版

作者简介:崔庆玉,(1986-)女,汉,亳州人,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高校辅导员管理。

上一篇:用创新领跑新常态 下一篇: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