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时间:2022-10-12 05:43:03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关键词〕 语文教学;困惑;对策;文言文教学;合作

学习;工具性;人文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62―01

我县初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已有五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本人切实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其所能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整个课堂的文学色彩很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应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但是,我们在体验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本人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困惑一:文言文教学该怎样教

为了让学生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文言文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再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这使得学生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得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对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如对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教文言文呢?“读――释――说――背”是我主张的学习文言文的四环节。强调诵读,其好处就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学、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困惑二:怎样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几个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又有效呢?我认为,小组组成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适时调整分组。比如,活动时间短,小组规模就可以小一些;活动时间长,小组规模则可以大一些;学习任务重,困难比较大,小组规模则可更大一些。在一般的教学中,我认为4人小组最合适,小组的成员组成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知识基础、认知技能、学习风格、年龄、性别、个性等方面应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应大体均衡。在4人小组的组合中,由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负责人,每次的讨论负责人要做好牵头作用,让各成员广泛交流意见。

困惑三:如何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新课程中确立的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人文性在教材中的取向更明显一些。但作为一个学科,仍需有特殊的知识体系,但这套知识体系在新教材中是什么位置?如何处理?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所以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工具性,在教学中以训练、做题为主;有的教师则只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只注重感悟,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不要进行?我认为,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困惑四: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尽管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升学、就业等社会环境的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在某些僵化甚至已变成错误的中考题型的误导下,在一些教师的题山题海的重压下,学生早已从原本聪明伶俐的儿童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真正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怎能落到实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知识的迁移、拓展、补充,要注意对语文教材深度与广度的挖掘。同时,要提倡讲专题课,这种课容量大、文学色彩浓、知识系统。说到底,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语文教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是文化之师,更应是人格之师,在教学观念上不能为某些潮流所左右,这凭借的是对学科本质及教育教学规律的透彻把握;在知识上应使自己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这靠的是勤奋学习;在能力上要有掘地为泉、点石成金的本领,这靠的是潜心研究、博采众长。

上一篇:谈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下一篇:对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