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学与社会适应性探讨

时间:2022-10-12 04:43:09

高校会计教学与社会适应性探讨

摘 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分工越精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两缺”的奇怪现象,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会计工作人员,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归根结底,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要求,因此,培养适用性会计人才应当是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学;社会适应性

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励乐观的人生态度,过硬的专业业务知识应用性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会计人才已经不适用社会的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要找准定位,提高会计教学的适用性,以适用社会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1.盲目增设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就业难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然而会计专业就业相对较好,因此很多高校纷纷增设就业率相对较高的技术性会计专业。高校由于办学性质及方向的不同,在增开专业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具体师资力量,没有专业的会计教师授课就盲目增开会计专业,导致缺乏相应配套的专业会计教师,有的学校甚至让非专业教师给学生滥竽充数地上课,这样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尊重,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弱,毕业后社会适应性也相对较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会计人才培养。(1)课程设置存在缺陷。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不考虑各科课程的相关性、连续性,只考虑单科课程的完整性,设置课程不分主次,有的课程设置超前,有的设置滞后,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科知识,对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缺乏认识。(2)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课时比例失调。在我国高校,不管是什么专业都必须学习计算机、英语、政治理论等基础性课程,而这些公共基础课所占的课时比例往往比专业课课时还多,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强化。而对于会计专业的一些基础课,如税法、金融学、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等缺乏必要的重视,设置的课时量偏少,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专业业务知识。

3.与会计专业相互配套的设施滞后。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张,很多高校都纷纷增设会计专业,传统的会计教学停留在手工操作下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已经不能适用当下经济高速发展和电算化会计模式下的需要。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会计专业,可是没有配备应有的学生实验室、财务信息系统,及与之接轨的实践基地,上课只能是纸上谈兵,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会计专业理论课较多,实践课较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虽然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训+毕业实习”的模式,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校内实训几乎都是做业务习题,离真正的实训操作差距比较大。关于校外实训,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加之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校外实训成为一句空话,没有真正落实。

5.学生生源差距较大,总体素质偏低。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考录取分数线降低,学生的素质总体偏低。调查发现,80%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好专业与学不好专业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毕业后不想从事会计工作,也找不到合适工作。

二、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1.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明确教学任务和学生未来就业的社会需求。积极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各类财会类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审计师等考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校教师到企业、厂矿等单位从事第二职业,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转变教学理念,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大胆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岗位的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合理设置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机会紧密联系。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当注重学生实际专业业务能力、素质教育的培养,考虑社会需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培养主线来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改革课程体系,选择适合的教材,突出会计专业业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验设备、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各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办公自动化的熟练应用程度及专业业务能力。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用社会,各高校应当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在校学生财务软件(用友、金蝶等)、办公系统(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学习,多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会计专业技能证书考试,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专门开设相应的课程,全面讲解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理论,让学生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任建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教研,2012(11).

[2]洪虹.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J].科技导向,2013(8).

上一篇:数学文化与高等数学 下一篇:“建筑构造”课程实训方案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