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12 12:41:39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模式探究

摘 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因此,掌握有效的互动方法,采取科学的互动模式是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教育 传播 互动模式

信息时代,师生关系不再停留于“你说我听”的说教形式,师生互动模式不再只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我国大学普遍采用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互动关系。互动的本质是传播,运用传播学相关知识探究现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互动中产生的问题。

一、现代与传统互动模式的对比与评价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通畅,形式也更加多样,“教师权威”逐渐消失。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资源掌握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领域很有可能是教师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因此,辅导员不能仅靠老式的“说教”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还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信息对等的有效互动,使得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体会到辅导员是把学生作为平等的沟通对象进行沟通的,而且要让学生感觉到学生所传递的内容是被认可和理解的,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与辅导员进行互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互动效果。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世界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态度而具有不同的性质。简单地说马丁・布伯的观点告诉我们,如果要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效进行,互动过程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内心;交流不是机械地问答,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互动的双方不是不平等的物,而是平等的人。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互动模式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聊天。手机、电脑等硬件再配以电子网络这个软件促成了一个“地球村”式的通讯网络,新媒体互动时代已经来临。作为辅导员,一方面要学会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更加及时的互动,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好分寸,保证学生和自己不会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因此,掌握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现代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

当然,新媒体互动模式再好也无法取代传统的互动模式。如今在现代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利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关键就是根据不同情境进行不同互动模式的选择,实现互动效果的最大化。

二、传播学中的互动模式分析

1.面对面形式的口头传播: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传播者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面对面形式的口头传播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传播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2.电话、短信形式的手机传播:是人们利用手机这种通讯工具,通过语言或者文字进行一对一的即时通话或者简讯浏览的传播活动,当然,手机还有通过一对多的短信群发功能,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互动。

3.邮件、QQ、博客等形式的网络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电脑、手机等载体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过程,从而达到其信息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在总体上,呈现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结构。

三、不同情境中不同互动模式的运用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互动发生在不同情境中其方法和过程都应该适应其所处的情境。现代社会,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互动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情境中,互动效果实现最大化。辅导员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情境可分为通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塑造和就业指导四大类。

(一)通知

通知可以说是辅导员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互动,“通知到位”四个字说起来容易,要做到还真得花一些功夫。比如开会通知,辅导员可以提前在班级群、网站或者博客中贴出公告,对于会议内容和要求做一个简要说明,用重点符号标出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和要求。与此同时,要求班干通过飞信、QQ等手段让同学们提前查看公告并及时反馈(如有事需要请假),开会前一天还应该再次进行手机通知,再次强调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人员,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通知。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都知道,简单介绍各项活动的内容、意义是在通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只是生硬地告知活动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只会把通知当任务来完成,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二)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的主要责任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学生渴望着信息对等,辅导员不能停留在通过班会和思想政治课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是应该综合运用多种互动模式与学生进行“我和你”的心灵交流。

不论是一对一的聊天还是一对多的班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互动模式如果不注意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就容易变成说教,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动力,先进的科技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生动的感官体验,使得学生对于教育的认知有了全新的认识。

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口头互动模式,做到语言贴近学生,态度平易近人,表达生动活泼。另一方面还应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通过QQ群、BBS或者博客等平台建立起自己的“校园信息网”,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学生心理塑造

经济发展、独生子女、观念变革等词语正是当今社会外部环境改变的写照,而这些改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有了新的特点,这个特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

根据学生心理的两面性特点,辅导员在与之进行沟通时应充分发掘积极面,尽量避免消极面。笔者认为,面对面互动模式更容易把握互动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对于互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容易造成误会。无论是一对一的聊天、一对多的班会或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多对多的团体辅导都能达到有效互动,关键是注意方式方法,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不过,光有面对面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些时候学生总觉得面对老师时有一定的压力,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倾听老师的教诲。

(四)就业指导

大学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就业,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相关机构,由此可见,就业指导在大学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辅导员在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扮演着导师、长辈、朋友等多重角色,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可是学生还是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他们解答。所以,从大一开始,我每年召开至少一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主题班会,大一的主题是“适应大学生活”,大二的主题是“做好选择的准备”,现在学生们即将步入大三的门槛,我想主题应该是“实习经历和作出选择”,到了毕业时就应该是“为自己的选择喝彩和奋斗”。我们在班会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辅导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动,通过大家的智慧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另外,网络时代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网络上关于就业指导的课程和讲座非常多,辅导员不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一些视频教程,还可以通过通讯设备和网络及时得到同学们的反馈,达到事半功倍的互动效果,大力促进就业。

四、小结

互动的本质就是传播,参与互动过程的人,互动的内容、渠道和效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挖掘互动的本质能够有效实现最佳效果的传播。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的互动水平能够决定现代高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新时期,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探寻师生互动关系的最佳状态,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社会背景下,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在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关键就是辅导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资源,学会沟通的艺术。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封闭性等特点。辅导员想要与之交心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挖掘各种新媒体,并且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式教育。

参考文献

[1]肖铁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2):14-17.

[2]梁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71.

[3]乔尚.“我和你”――谈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教师发展研究,2009,(4):15-17.

[4]邱萍.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的提升[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3):79-80.

[5]庞坤.网络时代信息沟通机制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知识经济,2010,(17):86-87.

[6]赵蕾,蒋远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传承,2011,(26):44-45.

上一篇:浅谈关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效策略 下一篇:道德情感引领儿童道德生命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