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教学服务新举措

时间:2022-10-12 08:19:3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教学服务新举措

摘 要: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教学服务是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应从提高馆员知识素养、创新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实行学科馆员制、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依托图书馆网站开发精品课程等五个方面创新教学支持服务。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指一切关于图书馆服务或针对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其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加强。近年,新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许多高校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这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医学院校的图书馆,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创新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是适应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

图书馆的责任是培养用户的信息认知、获取能力,因而图书馆员自身就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高校教学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图书馆员的知识和能力也必须随之更新和提高,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需要。

第一,知识方面,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理论、良好的电脑操作技能,还要掌握有关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等。知识结构上做到博与专的有机结合,做一个复合型的图书馆员。

第二,技能方面,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下载传递的技能。对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网上信息资源搜集、鉴别、组织的技能。以及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从而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能力。

二、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支持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可为用户提供包括电子型文献的咨询、阅览等服务,具有灵活、可管理的特点。因此,实现信息文献和数字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为教学提供较好的支持与服务。

第一,电子阅览室彰显网上服务特色。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为了能够让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的信息资源,图书馆首先要对电子资源进行文献分类,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进行有序的链接,为读者提供自建特色数据库、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免费资源等多种服务。同时还对网上资源进行搜索、收集、分类整理成以学科为单位的小单元,使之成为有序化、集成化的信息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学资源的需要。一是服务时间空间的开放,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下载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二是服务方式的开放性,通过网络,读者可以查询个人借阅情况、续借、预约、向图书馆推荐新书等。

第二,电子阅览室成为网络教学的重要平台。各高校图书馆大都对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资源虽然很多,但许多师生还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数字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利用网络进行用户培训。另外,由于高校授课方式的变化,学生迫切需要有在课堂外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例如:有些课程是大班授课,传播效果差;有些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程内容增多,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有些学生基础差,跟不上进度,课下和教师交流机会少,这时网络教学就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服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

三、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密切与院系的联系

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高校图书馆指定学科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而选定的,他们要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他们提供专门化、个性化、深层次服务的图书馆专业人员。他们担任图书馆与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导航员、联络员和研究员。这种服务模式将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学科馆员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联络员。学科馆员首先担任着图书室和院系师生之间联络员的角色,参加院系的各种相关活动,了解对口院系师生的实际需求,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向他们介绍学科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从而有针对性地把图书馆的服务送到有需要的师生身边。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信息和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保证。

第二,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馆员负责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师生将学习所需的图书直接推荐给对口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再根据馆内藏书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另外,学科馆员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的资源状况,负责试用、评介相关学科的电子资源,为教师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培训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还可以与科研部门合作共建一个基于学科用户需要的、便于检索利用的学科知识库,通过专题数据库积累学科资源,促进教学和科研。

第三,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师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以促进学科馆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全面了解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服务的最新进展,从而提高了学科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协助并参与对口院系的教师进行课题的文献检索,根据各系的需求,协同其他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四、利用图书馆网站开发利用精品课程资源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开发利用精品课程资源的重要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特定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及相应的读者群体,以图书馆网站为服务平台,利用网站主页,提供开放获取精品课程资源的信息导航服务。通过导航服务,将师生直接引领到所需学科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站点,再通过网站链接,使读者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及各医学院校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服务,从而快速获取所需精品课程资源。图书馆网站应在首页建立各级相关内容的类目树结构,让读者看到页面清晰明了。读者通过网站的导航网页可以轻松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精品课程资源,从而达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

五、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 ,而且要培养并提高全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信息素养人 ”。 信息素质教育从纵向上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性信息素质。包括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等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二是通用性信息素质。包括日常生活问题和学术信息的检索、评价能力。三是专业性信息素质。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常用的信息源,能有效评价和判断本学科文献,并完成本学科的学术论文的写作等。四是研究性信息素质。在达到专业信息素质标准后,基于知识创新、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等,如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检索利用。 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开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学、信息组织学等课程和各类用户培训,培养师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地为教学开展支持服务,才能显现出其在教学服务上的重要支持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张敏.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服务的创新与开发[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

[3]杜安平.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5,(4).

责编:魏 文

上一篇:西部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 下一篇: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