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时间:2022-10-12 03:04:2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的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统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本文结合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的最早提出及其历史定位

(一)提出于江西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论断。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大命题,切实把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好。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把推进城市发展和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把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他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

(二)明确于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4日,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向全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他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于6・25讲话

200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系统概括。他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四)定位于十七大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发展的需要,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从提出到明确到完善到定位,即体现了其我党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品质。

二、科学发展观在江西的贯彻与落实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书记的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清晰地勾勒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轮廓,对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近几年来,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结合江西省情,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唱响了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大力推进“五化”,努力建设“三个江西”。

进入新世纪以后,省委、省政府创新思维,把江西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谋篇布局,制定了“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工业现代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发展思路,并响亮地喊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目标。十六大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随着江西崛起进程的不断推进,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大力推进“五化”,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建设“三个江西”,即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

在这个新思路中,“五化”包含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改革与发展、对内与对外等方方面面,突出强调了经济国际化与市场化的问题,表现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取向;“三个江西”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架了未来江西发展的新坐标,其中,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生态是发展的持续能力,和谐平安是发展的基础保障和目标要求。它们统一于科学发展的理念之中,成为科学发展观在江西的生动实践。

(二)在发展目标上,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兴赣富民”到“富民兴赣”,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注民生,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实施民生工程,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兴赣富民”到“富民兴赣”,并非简单的字序调整,而是发展观、政绩观、执政理念的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赣”的进程中,江西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把推动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提出用新增财力实行“四个倾斜”,即重点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到2008年实现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这一系列的以人为本的政策举措,不仅回答了“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在发展理念上,提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写入了省党代会报告。

生态资源历来是江西的骄傲,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否承受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开放型经济和工业化为方向的发展思路会不会影响甚至破坏固有的生态优势?对此,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纳入决策和实践的重要议题。早在2001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在招商引资和兴办工业园中“三个坚决不搞”,即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2003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孟建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率先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2004年5月29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上,孟建柱明确指出:“我们宁愿GDP少增长两个点,也不要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2006年,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上,孟建柱再次强调:“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如此表明,江西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而是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在发展战略上,坚持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提出“六大发展战略”, 把速度与效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与富民等重要关系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十六大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江西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六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深入实施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大开放和改革攻坚战略,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既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全省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梳理和拓展,特别是把统筹发展、生态立省、创业富民等提升到发展战略层面,使全省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完善,充分体现了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科学发展观是时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和长期任务,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自觉性和领导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浅析梁漱溟“人生向上”的儒者政治人格 下一篇: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