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如何提升

时间:2022-10-12 02:21:44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如何提升

一、何谓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可以概括为话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即控制舆论的权力和走向。话语的内部构成要素发生作用,塑造出特定的话语形态。因此,话语权的掌握者决定着学术舆论的走向及学术研究的指向。拥有学术期刊的话语权,是我国学术界能否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能否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学术理论观点的关键问题。研究人员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供国内外同行参考、讨论,同时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期刊国际话语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而规则存在于话语实践中。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厘清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出版制度、学术规制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和发展现状。

二、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缺位的原因

人文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对人类认知的改观和行为的指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历史沉淀及现有制度、管理方式弊端等原因导致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缺位,学术研究独创性缺乏、期刊评价体系不合理、期刊管理模式不科学是话语权缺位的主要原因。

1.学术研究缺乏独创性,学术跟风现象严重

学术期刊是学科特色的集中反映和凝练,如果没有本土化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的成果,只是对西方思想和以往研究成果的重复陈述,那就毫无存在的价值。回顾后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研究发展进程,我们不得不承认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学术研究断了对传统的研究,失去了创造和自我言说的能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国际知名的学者不多,学术研究成果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学术期刊的编辑愁于“无米下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中国与其他文化系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除了期刊编审制度、排版样式、语种选择等呈现方式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最重要的就是学术研究内容能否跻身国际研究的前列。中国学术需要坚守自身学术话语和学术精神,“主动向世界传输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理论概念、语法逻辑和话语体系,在世界学术体系中反映中国视角、中国经验和中国思想”。

2.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等系统的学位申请、职称晋升及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大都根据的期刊来衡量和评定,因此学术期刊从某种程度来说承担着学术成果评价的功能。1992~1995年,国家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及《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这些文件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的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7大类进行期刊质量监管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种期刊评奖活动的主要依据。现有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学术评价体系主要有4种,分别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纵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上各种评价体系都自成系统,又各具特色,有些又互相交叉和重叠。总体来说,学术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期刊总被引”“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即年指数”“期刊影响广度”“期刊半衰期”及“期刊载文分析指数”等。根据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同,其选用的指标也有所差异。可见,最常被采用的是引文评价方式。但是完全看引文评价不是最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尤其是人文社科类文章。科技论文的引文来源基本上与发表来源相重合,引文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引文多来自于专著或典籍,学术期刊只能提供部分学术起源,因此难以对学术论文提供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质量的高低越来越重视,把关和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问题迫在眉睫。

3.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运行模式欠科学

学术期刊话语权的提升,不仅对期刊的发行量和发行范围,即对数字和空间有要求,而且还是一个由内部组织结构、流程操作、管理运行、外部环境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首先,从学术期刊所刊登内容的质量来说,编辑起着关键性作用,他们承担着期刊的审稿任务。如果编辑缺乏国际化视野和了解最新研究成果的敏锐性,就难以从源头上保证学术期刊学术内容选择的前沿性和高端性。其次,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滚滚科技浪潮中,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迈出国门的脚步较之于商贸业、服务、教育等行业相对较慢。人文社科期刊与国际期刊出版机构的深度合作相对缺乏,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海外营销和版权合作方面。由于人文社科学科的特殊属性,具有本国特色的研究往往是凸显研究独特价值和创新性的突破点,思想、观点和理论只有在母语的陈述和表现中才能更具说服力和辩论力。“任何话语范式都必须借助于某一语言而得以表达、展现出来。语言在话语范式与思想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一种思想都需要某种特定话语范式,语言使两者的对应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限制。”我国人文社科类的英文期刊数量较少,能与国外机构合作的期刊更是寥寥无几。最后,由于我国学术期刊分散不集中,普遍缺乏市场和品牌意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全球范围内市场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等等,都无不与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

三、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如何提升

国家学术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与国家的实力强弱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升的契机逐渐增多。我们需要正视现阶段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与综合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局面,认识其中的历史规律和前期基础,也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推向世界。

1.加强学术理论及学术实践创新,寻求差异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中西人文理论体系形态的重要区别是,西方理论体系大多以一定哲学思想为基础和起点,因而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而中国的学者往往有“述而不作”的传统,沿用既有的概念和范畴,去阐述不间断产生的精辟见解。由此可见,随感而发的知识、观点、文论常不成系统。一方面,学习和掌握西方先进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返身到中国的人文社科理论体系中去寻找两者的沟通之处,从而构筑一个吸纳西方精华、中西交流融合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学者正确对待中西文化、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必经之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提升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话语权的突破口就是创新。创新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是寻求与西方学术差异化发展、追求学术研究独树一帜的必然选择。从深层次来讲,一个国家理论生产和主流价值观的构建都离不开人文社科界的发力,同时人文社科界也能为政府在解决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问题过程中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方案,为大众在学习普及性知识和专业性理论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知识来源。“概言之,一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是其国际话语权的基础,也是构建国家国际话语体系的支柱”。如何瓦解西方话语霸权体制并供以中国特色的国家话语,人文社科界是主力军,作为人文社科界发声的“喉舌”,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责无旁贷。

2.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提高学术期刊整体质量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是我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前提条件。试想,学术期刊如果在国内学术界都得不到认同,如何有底气和自信走出国门?一直以来,部分国内学术界同行对本国的学术研究不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一方面原因在于国内一些不良的学术习惯和学术氛围,如学术抄袭、权学交易、学术伪造等一系列不正当的行为导致的学术消极心态;另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对西方学术研究的膜拜和跟风导致的学术不自信。我们应该建立客观、公平、包容的学术发表和评价体系。在尊重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学术自由的原则,公正评判学术成果,为中西学术对话和交流搭建桥梁,寻求学术资源共享的契机和平台。在具体的评价中,在量化的基础上,不仅将引文评价作为衡量学术研究的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重点把评价放在学术内容本身,看其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具有开拓性价值和理论、实践价值。推动建立立足于中国特色、面向世界的有效开放、包容、客观公正的学术发表和评价体制。

3.融合传统和新兴媒介,加快学术期刊国际网络化出版

“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兴科技不断推进各行各业服务方式及形式创新。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读者群体的改变,学术期刊出版不能局限于依靠传统媒介,还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当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主要有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出版,基于移动技术的手机传播、基于无线网络的电子书等,大大节省了纸质期刊出版印刷流通环节。新兴的出版业态不仅是节约环保、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选择,更是国内外传播学术研究内容的必不可少的渠道。此外,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准明确不同,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性和重复性,在推进学术期刊网络化出版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本国知识产权保护,保证我国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和独家性。这样刊登在学术期刊上的内容才能有足够的震慑力和吸引力,吸引西方读者的眼球。

4.加强学术期刊品牌建设,扩大国内外读者群

学术期刊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包装是推动学术期刊国际化营销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产生得益于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品牌的创立往往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品牌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资助,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学术期刊运作也不可或缺。“品牌的成长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是持续更新换代。第二是品质稳定。第三是有明确的附加值。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层次和内涵会不断提升和变化,学术期刊也需要不断推出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服务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5]一旦读者形成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就会对这一品牌产生较高的信任度。这对维持既有读者群和不断吸引新读者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期刊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向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满足读者的需求。

5.改革学术期刊管理和运行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

就学术期刊内部管理而言,需要组建一支专业背景强并且懂业务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能够准确捕捉和把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知识、洞察学术趋势、预估学术方向;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不断扩大编审专家的专家库,增加国际知名学者做编委,提高海外编委比例。“如美国的《科学》(Science)杂志的编委会由来自全世界的百余名同行专家组成,其审稿专家来自全球各地”,[6]建立专家数据库,维护专家库的基本信息,为学术期刊内容选择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支持;同时,编审人员还需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严于律己,反对学术腐败,恪守学术原则,引导学者他律和自律相结合,这也是净化我国学术界不良氛围、改进学术作风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的裂纹问题 下一篇: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