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10:27:44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是目前各中职学校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完成提出的任务。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 ,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探索创新精神。分组教学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协作,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本人将“分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学习两者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关键字: 任务驱动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现代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我是一名中职计算机老师,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都是初中没有上完的,没有升学压力,学习起来无兴趣,也无动力,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众多教学方法、理论中,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特点。

一、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以自主探索或分组讨论的形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依据成绩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分组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对于课堂任务的分工,教师可以给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再安排具体的任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班一般分为5-6个小组,小组长登记每次任务的成绩,并在课堂上管好本组的纪律。

二、 任务驱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置的原则

期望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初步应用能力,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兴趣来设置任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依循序渐进原则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来逐步提高。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适应学生。

1.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若干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下面我以FLASH中的一节课为例介绍一下:对于学习了选择工具,填充工具,笔刷工具,运动动画的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制作一张春意盎然的动感画卷。首先我将自己制作的作品通过局域网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制作可参考,自行设计。

2.任务要分层次

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要体现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并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方能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布置任务最好能分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大部分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继续完成提高部分。

先展示我的作品给大家,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知识,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例如燕子的飞翔,小草的摆动,这些内容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样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学习,达到人人进步的目标。

4.教师点评,组员互评本组成员作品,并登记成绩

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内进行自评与成员评价,小组长登记小组内的个人成绩。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评价以及教师平时的观察或测试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建立小组成绩档案表和个人成绩档案表,并且将这个信息表反馈给同学们,充分发挥各人努力,以更加促进协作学习的效果。

四、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同时为了学到知识,必须做到与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融洽相处,这是他们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必备的条件。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在交流中逐步培养自觉、自主、独立地与别人交往,从而把自己培养为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3.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的完成可以不拘一格,这样充份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合作完成任务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它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重视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动手能力;同时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将主动与被动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延伸和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 [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钟柏昌. “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30-36.

上一篇:初中地理自主教学初探 下一篇:创建和谐的初中生物学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