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到数字音乐时代的美学浅析

时间:2022-10-11 06:02:33

传统音乐到数字音乐时代的美学浅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人群在传统音乐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去分析它的美学价值以及到数字音乐时代的音乐在科技影响下的美学延伸。

关键词:音乐美学;美学价值;数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45-1音乐美学是从听觉艺术鉴赏延伸出来的一门具有特殊艺术审美评定的一门学科。从而揭示音乐在艺术中的价值以及对思想,心理和情感上的影响。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传达的思想、音乐的内容、形式以及听众,都是音乐审美的条件。

传统音乐的创作是作曲家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去构思如同思想随之起伏而波动的旋律,根据旋律开始编写和声和配器,然后将面临的巨大工作量就是编写和声和配器时所需要的总谱以及为了音响效果更完美所投入使用的乐器,这些复杂的曲谱都需要作曲者独立完成,作曲者在自己的作品上 运用了不同的音色、音高、节奏等变化以及作曲风格去传达作曲者想表达的内思想。

音乐美学的美学效应是从听众的感知能力体现出来的,所以和音乐的心理情绪变化也是密不可分的,从心理情绪方面可以表现听众在对音乐审美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反应,音乐美学效应不仅仅只有音乐美的一面,它旋律舒缓,节奏平稳给听众的心理带来高兴、愉悦、兴奋等感知情绪,其实音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另一面:旋律波动起伏大,节奏忽快忽慢,给听众心理上带来激动,悲愤,等情绪波动 这些都是音乐的魅力。

古代的音乐,像Pythagoras一样的数学家们,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音乐。那个时候,音程已经可以分析数值比率并且引起针对音乐研究的数学性、科学性的思考浪潮。在这样的条件下,音乐相比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更容易进入数字环境里。音乐的数字技术是最快最可靠被接受的媒体,引进数字技术是在媒体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音乐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创作也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音乐以更加“信息化”广泛传播的形式出现在音乐消费者的面前,计算机时代的音乐创作已经在传统音乐上有了很大的进化。在电脑音乐的创作上首先要进行谱曲和编曲,在这个过程完成后,将每一个声部的乐器导出分轨音频,包括打击乐的每一件响器都要独立一轨。Midi技术不仅是在创作方面简单化了而且在音乐文件的空间数据占据和传输方面都更加方便,通过midi序列器也更大的降低了作曲和配器的成本。

科技和音乐融合后,音乐的审美上不再是像传统音乐形式上直接性的接收听觉的影响,而是间接性的接收,计算机音乐提高了音乐的创造能力以及多样的风格呈现能力,随着CD,MP3的诞生,音乐的传达更加广泛,使更多人可以欣赏到音乐,音乐不仅具有传统音乐的美学效应,而且还增加了音乐的娱乐性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享受自己喜欢的乐曲,听众不仅仅可以听到古典音乐,交响乐而且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音乐,1948年10月法国国家电台的无线电工程师舍费尔把火车的鸣笛声、刮风声、鸟鸣声、等等音响预先录制好、再加以编排,剪辑、拼凑处理通过巴黎电台广播了《具体音乐》这部音乐作品,史称为首次公开演出不由人来演奏的音乐。这意味着在电脑音乐方面,不再是单一的乐器而是由更多声音呈现出来。甚至于后来出现电子合成声音更加增强音乐多样性。前面提到以传统音乐的音乐方式传达给听众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变化为根据去分析了音乐给人带来的审美过程中接收到的直接性的美学效应,而数字时代的现代化音乐的传播美的途径中也和传统音乐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 音乐的试听角度,传统音乐的试听方式直接所以给听众的情绪变化上也是直接的,而数字化后的cd或者MP3音乐是间接性的给予听众情绪上的影响,在试听角度上来说,直接性的传统音乐更能给听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2. 音乐的多元化,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比较单一从而在电脑科技影响下的音乐音色更加多样,听众的试听范围随之扩大。

3. 数字音乐的便携化,数字音乐更加便携化简单化随时随地可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传统音乐比较单一。在传统音乐向数字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数字音乐比拟秉承了传统音乐的美学效应同样发展处了更多样的音乐之美。

结论

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影响下,音乐的延伸和融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音乐的自身性能决定着音乐的美学效应,它不仅仅体现聆听者情绪的反应,而且体现社会的文化,艺术和科技。从传统的试听角度去评定音乐的美到科技影响音乐后变化而产生的美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音乐美学的发展目前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广泛地的了解音乐发展音乐。

参考文献:

[1]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M]. 北京: 时事出版社,2001.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2.

[3]赖春秋.电脑音乐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杨德华.论电脑音乐及其对传统音乐创作的变革[J].孝感学院学报,2001,(05).

[5]冯毅.音乐的革命:从电子音乐到数字音乐[J].艺术视野,2008,(10).

作者简介:

刘雪露,河南人,Soongsil University(崇实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数字音乐产业、音乐美学;

Joongsung Yoon,韩国首尔人,Soongsil University(崇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多媒体艺术、美学、文化产业。

上一篇:浅议手机电影的电影化 下一篇:瞿希贤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