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时间:2022-10-11 04:56:20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历史新课程其旨在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即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

在素质教育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奋斗精神、敢于抗挫的意志品格和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一、结合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历史教材总结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成败的经验教训,蕴涵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教育元素。例如伟大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格和气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事业心。再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李时珍数十年含辛茹苦致力于《本草纲木》的写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奋斗几十年,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等,可以感染学生养成顽强的意志和性格,从而培养具有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历史教学只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格教育元素,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感知怎样的人格是健全、高尚的人格,就能塑造心灵,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历史教材中以作为人格教育的元素十分丰富的。如在讲“辛亥革命”时,我发现很多“教参”在情感教育方面都提到要培养学生勇于牺牲的爱国情怀,愈挫愈战的坚韧精神等。这都很必要,但要达到目的,就要深入考虑教学对象的思想行为实际,寻找最能见效的情感教育切入点。例如我想到不少学生因为个人迟到或不参加值日、早操缺勤而扣了班集体的“日常行为评比”分却若无其事。针对这种情况,我选定了本课的人格教育切入点就是“培养责任感”的教育。让学生思考孙中山先生在哥哥孙眉的支持下,在美国的檀香山不受清政府压迫,过着衣食无忧,还有大学读的安乐生活。但他为了拯救祖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众政府”,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后来毅然回国,冒着生命危险,多次领导发动武装起义。他这样作为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学生争相回答,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因为他对救国救民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加上他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和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的革命精命,使辛亥革命最终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孙中山也因此受到世人的尊敬,被国人称为“国父”。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会不会受到尊重?并引导他们联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负责任的种种现象。此时,我再让他们深入思考,从历史来看,如果先辈面对国家被帝国主义侵略没有责任感,我们国家今天会变得怎么样?从长远来看,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从大范围来看,如果人人都没有责任感,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民心,关心社会,关心世界的习惯,自觉摒弃追求享受、追求奢华、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感受和利益等不良言行。这些问题对学生心灵的触动较大,使他们意识到责任感在一个人的品格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认识到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往往体现在细节处,因此要慎微慎独,注意修身。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期待和感悟,也是人格教育的一种自我体验过程。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育不能脱离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在解读历史事实过程中,历史的距离感更增添了建构文本意义的多元性,教师有教师的视界,学生有学生的视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先让自己“闲下来”,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与历史人物“对话”,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困惑与另类的想法。只有在与历史人物发生思维的碰撞后,学生才会真正受到历史蕴涵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的感召。

三、加强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盛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

上一篇:巧用“三心”搭建个性发展的广阔平台 下一篇:浅谈如何教好《机械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