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实证检验

时间:2022-10-11 03:56:45

【前言】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实证检验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便于进行经验分析。目前,购买力平价有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和三变量模型三种形式。 1、购买力平价的单变量形式 2、购买力平价的两变量形式 3、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实证检验

摘 要 本文采用1994—2011年间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难以成立。并对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失效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名义汇率 协整检验

一、引言

购买力平价假说指的是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由这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决定。作为汇率决定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经常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的适用性究竟如何,能否利用该理论制定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试图对此进行研究。

二、理论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便于进行经验分析。目前,购买力平价有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和三变量模型三种形式。

1、购买力平价的单变量形式

2、购买力平价的两变量形式

3、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形式

(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根据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本文选取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名义汇率(记为EXCHANGE),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记为CCPI)和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记为USCPI)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1994年1月到2011年12月,月度样本容量为216。

在下文的研究中使用的是经定基、季节调整和取对数后的数据,分别记为exchange、ccpi和uscpi 。

三、相对购买力平价实证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在检验一组时间序列的协整性或长期均衡关系之前,应首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对购买力平价三种形式的模型分别进行的实证检验

1、单变量形式检验

根据上文所述,对购买力平价的单变量形式实质上就是对合成变量x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变量x为非平稳序列。可见,人民币实际汇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2、两变量形式检验

对于两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通常采用EG两步法。对两变量模型进行OLS回归后所得到的的残差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从而可见两变量形式的购买力平价假说不适用于人民币名义汇率。

3、三变量形式检验

由方程可知,lnp前系数的符号为负,lnusp前系数的符号为正,这与理论分析截然相反。不仅相对购买力平价不能用来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连国内外价格指数各自的变动也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因此三变量的检验结果仍不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检验结论分析

本文运用了1994—2011年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单变量检验表明我国的实际汇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两变量检验中,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中美物价指数之差不存在协整关系。三变量检验中,所得到的协整回归方程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假设形式互相矛盾。可见,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何种形式,这一假说在中国都无法得到验证。

(二)引起偏差的原因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难以成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能有以下几点: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自身缺陷

首先,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许多前提假设,比如商品是能够进行自由交易的,并且关税、配额、赋税等交易成本都忽略不计,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其次,购买力平价假说认为, 认为只有物价影响汇率,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汇率没有直接影响。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由于我国特殊的汇率制度,在考察的样本期间内汇率制度屡屡发生变革,这种政策因素对汇率造成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经济基本面因素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此外,购买力平价理论忽视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对汇率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关注经常项目下的汇率的决定因素,并没有考虑到资本和金融账户对汇率的影响。因此,虽然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揭示汇率长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和趋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在中短期内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却越来越大。

2、实证检验方面的技术缺陷

在统计检验方面的许多问题,也可能导致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首先,购买力平价要求国与国之间的价格体系相同,以保证两国物价的可比性。而在实际中,由于各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价格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比性较差从而造成误差。其次,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在选择物价指数时若利用批发价格指数WPI,则更有利于得到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结果。但我们在实证检验中,使用的都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增加了一定偏差。另外,在检验购买力平价时,如果选择的基期汇率不能确切反映当时两国之间的货币购买力,那么检验将毫无意义。事实上,我们难以确定基期汇率是否合理,选择不同的基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本文中选用的是以1994年1月为基期,若选择其他基期,可能会得到有利于购买力平价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邱冬阳.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J] .经济研究,2006,(5):31-40.

[2]张彻.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假说的适用性检验 [J].财政研究 ,2009,(9):14-17.

[3]李卓琳.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 [J]. 统计与决策,2010,(15):142-144.

[4]徐智伟.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及其运用[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上一篇:浅谈中学物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增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