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时间:2022-10-11 03:19:2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职教育的生源呈现出多样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困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着重分析高等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师生共同努力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3-0060-03[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课题“在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建模模块的实践探索”(XIII467)。

[作者简介]王翠芳(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学教育。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是指在高等数学课程上出现学习困难的高职院校学生,即没有达到该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于高等数学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再加上大多数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学生在上数学课时非常痛苦,视数学为畏途,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教师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切入口,进而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智力因素

高等数学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要完全学懂该课程需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所需要的思维水平和层次比初等数学要高得多。比如,在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给出的方式与初等数学有所不同,如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都需要学生理解从有限到无限、从近似到精确的动态过程。但很多“学困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他们习惯了中学数学形象直观的表述,对这种抽象概念理解不了。在高数课上,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教师在讲什么。在讲到定积分的概念时,需要学生理解“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部曲,理解从有限到无限逐步逼近的过程,这就需要对极限概念进行迁移。如果学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能触类旁通,那么这门课程学起来会非常困难。学习高等数学还要求学生具有持续稳定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听讲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高等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有一个环节没跟上,后面听起来就晦涩难懂。但很多“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马上转移,这就使得他们听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片段,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更无法达到融会贯通、提纲挈领的效果。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意志、自我管理能力等。学习活动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智商,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性格等,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我们往往遇到一些学生,看着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很差,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其实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只有具备学习动机才能有自觉的学习活动。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来学校是学技术的,只要学好专业实践课,会动手实践就行。他们一般对数学课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甚至总有学生抱怨“学数学没用”。因此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上课迟到、睡觉、看小说,甚至逃课旷课,考前抱佛脚,最终使自己成了“学困生”。

2.基础不扎实,缺乏信心,有心理障碍

很多高职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成绩不理想、家庭条件一般,不得已进入高职院校的。这些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心理失衡,以致破罐子破摔,对学习没有信心。再加上刚入校时就听到学长的经验之谈:“大学里有棵树,叫‘高数’,很多人挂在上面”,这无疑加重了他们学习高数的心理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底子薄,缺少必备的数学常识,基础不扎实,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观念意识和数学能力等比较差,他们有学习的欲望,但教学内容的断层使他们望而却步,他们也试图学好,但是屡试屡败的现实毁灭了他们仅存的一丁点信念和希望,以致渐渐对数学产生了厌烦,从心理上抗拒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在中学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到了大学,其学习方式没有及时改变,仍然试图靠背公式和套题型来解决问题,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用心思考,不认真总结,导致囫囵吞枣,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另外很多“学困生”都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毅力差,缺乏持久性,对教师的依赖性大,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是认真思考弄明白,而是急于求成,把答案抄完了事,不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不会解答。学习过程中这种缺少主动探索、刻苦钻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品质促成“学困生”的产生。

4.自我管理能力差,缺少坚强的意志

进入高职院校,课程比中学阶段要宽松很多,很多时间是靠自己支配的,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新生觉得进入大学阶段便摆脱了家长的唠叨,没有了教师的苦口婆心,终于自由解放了,于是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晚上不睡觉,白天没精神,久而久之,开始逃课,甚至整天不去上课,最终荒废了学业,成了“学困生”。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没能迅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因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成为“学困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加强教学管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很多刚入校的学生很迷茫,不清楚未来的方向,因此要严格加强对新生的教育管理,给每个班级配备辅导员和职业导师。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白高职院校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使学生摆脱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自信。通过教育明确校风校纪,严肃考风考纪,打消部分学生试图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观念,使学生熟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目前就业的趋势等,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还要让学生制订计划,给自己制订三年的学习规划及每一年要实现的目标、最终的就业目标等,打消学生愉懒的念头。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强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严管出勤和作业情况;同时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及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课下,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关爱“学困生”,以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情操、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鼓励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正视困难,重塑自信。

(二)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生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既有通过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又有通过春季高考的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差异也很大。要想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就要有效施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可结合专业背景,考虑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按照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意愿,实施结构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侧重于经典微积分的教学,充分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需求,同时注重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关内容的传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尤其是自主招生及来自西部地区的同学,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计划,改革和充实授课内容,做好高职数学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衔接与过渡,在满足高等数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比重,并实施个性化教学与考核,充分挖掘学生在数学知识扩展与数学应用等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等数学的广泛性、实用性和抽象性远远高于初等数学。有时光靠上课听讲很难把握住精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课下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得会“教”。教师一定要从自身着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适应大学课堂,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服务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淡化复杂的计算技巧,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公式证明,加强直观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刚入校的新生,教师的讲课进度一定要放慢,重、难点要讲透彻,精讲精练,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学生所学专业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改变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的陋习,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双主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动力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仍然以闭卷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应试教育的趋向。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种应试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多种有效的评价机制。比如在期末笔试时可以实行一页开卷考核。一页开卷,就是让学生考前做好复习准备工作,在一张空白纸上总结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结论、公式、典型例题的解法,考试时带入考场。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以便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掌握数学思想上。也可以布置大作业,让学生发现并总结高等数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案例,或者用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问题,或提交对某部分内容的学习感悟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期末考核的方式,让学生从中自主选择某一种,进行个性化考核,充分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期末成绩可由平时出勤、作业、课堂发言提问的活跃程度及期末考核所决定。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渠道,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人才的质量,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位教师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晓红.浅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J].大学教育,2013(10):65-66.

[2] 张桂梅.高等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数学探索,2012(4):66-68.

[3] 严树林.高职数学考核评价方法探究[J].教育实践研究,2013(30):46-48.

上一篇: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探讨 下一篇: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