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11 03:02:31

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的格局。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放在各地州市,承担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特征。因此,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应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师资及能够胜任文化机关单位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人才;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专业演唱演奏人才或专业辅导人才。这就要求在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时,既要符合专业教育与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又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提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一专+多能”的目标,围绕“讲台、舞台”两个平台,从整体上构建和实施“一赛二会三体验”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一、实践能力培养

平台的搭建

“舞台”与“讲台”是学生艺术实践的两个平台,是学生综合组织能力与参与课外艺术活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两者在艺术实践上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必须实现在校学生,按要求随各学段百分百地参与到与之相适应的各类艺术实践中来。

1、“讲台”即艺术排练和教育实习

这里的艺术排练指学生以“教师”身份到各院系、社区指导排练各类节目。在“讲台”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可感受到知识与创新的价值,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及社会功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围绕“讲台”,学生们可以把课堂所学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领悟,从中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为今后走向教育工作岗位位打下基石出。

2、“舞台”即艺术演出和相关活动

这是音乐专业学生走出琴房、课堂的小天地,登上社会大舞台,展示自我的实践学习形式。一台节目的演出,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学生们从整体策划、节目的统筹到舞台的布置过程中,可以了解各个环节的组织和衔接,掌握艺术演出的基本规律,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围绕“舞台”,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心理状态、音乐作品表现能力、节目创编能力,又可锻炼学生活动组织能力,为学生“兼顾舞台”积累经验。

通过这两个平台的锻炼,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在讲台是称职的教师,在舞台是合格的演员,在非专业岗位中是文艺活动的多而手”,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的设置

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是音乐专业学生从事音乐工作的初步尝试。搞好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对于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包括“一赛二会三体验”三大模块。

1、“一赛”指每年一届的“教学基本功”比赛

比赛分五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舞蹈作品表演、指挥、自弹自唱。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要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三项。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

2、“二会”指各类专题的教学汇报音乐会和校内重大晚会

教学汇报音乐会指以各教研室为单位举行的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教学汇报演出;校内重大晚会主要指学校接待重要来宾、举办重大事件特别安排的演出活动。“两会”既可检验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又可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

3、“三体验”指艺术全能体验、知识创新体验和社会实践体验

(1)艺术全能体验指毕业班的实践活动,包括毕业实习、毕业晚会及“五个一”工程的实践项目。毕业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熟悉基本的教学程序;毕业晚会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综合型的艺术检验的过程;“五个一”工程(一首声乐作品演唱、一曲钢琴演奏、一个舞蹈作品表演、一段自我介绍、一堂音乐课)实施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巩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把好面试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艺术全能体验可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创作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创新体验指学生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参加学校节假日庆典、校园社团文化节等活动的文艺演出。这类演出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体验主要指校外演出、当地采风、社区辅导等。校外演出是指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政府部门、广电媒体、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演出活动,这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地采风指学生们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研究”、“守护”、“保存”、“传承”、“发展”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音乐文化,更好地为地方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社区辅导指学生走向社区,为丰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所做的艺术实践,这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以“舞台、讲台”为平台,以“一赛二会三体验”为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起的更能适应社会发展、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的理想模式。

三、实践环节的管理与考核

加强实践环节管理与考核,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规范有效实行的有力保障。

1、实践环节的管理

(1)制定完善的艺术实践教学大纲。根据理论课程改革的要求,编写艺术实践课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指导艺术实践和进行艺术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2)制定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艺术实践教学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整体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部分。艺术实践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艺术实践指导用书的要求,做出每学期的艺术实践课教学计划和实践进程表,认真组织艺术实践课的教学。具体措施包括: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系部可成立考核小组,对学生的艺术实践进行考核;所有的艺术实践课程都由系教学办统一安排调度,处理艺术实践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每次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负责人都要详细登记参与者名单和出勤情况,对于在实践活动中迟到、缺席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视情节轻重按学生管理条例做出处理;校外演出要注重社会反响,及时收集每次演出实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上传下达,在市场的检验中不断改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为参加校外演出实践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等。

2、实践环节的考核

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对学生完成艺术实践环节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价,这是使艺术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动力和必要保证,没有考核艺术实践就可能会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计分办法。我系制定的《实践环节的考核计分办法》如下:

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需积极参加,每年实践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否则不能顺利毕业。

《实践环节的考核计分办法》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我系对学生艺术实践的管理。由此,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节目排练的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很快。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如何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这就需要在构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下功夫,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单纯的实践课程设置提升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以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起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这不仅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美国得克萨斯州城镇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下一篇:安徽地方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