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时间:2022-10-11 04:33:33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启迪我们: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因素,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链接生活情境,感悟生活真情,促使他们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人格素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因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导入——创设生活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中。例如,教学《孔子游春》一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出一幅桃红柳绿、山清水秀的春景图,配以古琴曲《高山流水》,把学生带到两千多年前春意盎然的泗水河畔,和孔子及他的弟子们一起去“游春”,一起去“论水”。再比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由于学生对邓小平爷爷不是很熟悉,因此导入时在优美的《春天的故事》的旋律中,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爷爷的头像和生活、工作图片,再配以教师深情的讲述。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走近邓小平爷爷,走进他伟大的心灵世界。

二、品读——结合生活实际

1.凭借生活促进感性认知

由于活动区域的局限性,儿童生活积累相对贫乏。一些课文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以引发他们对文本更清晰的认知。例如,《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介绍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情况,表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文中是这样介绍宝船的:“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虽然这里用了具体的数字,但学生对这样的数字感知是不明确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字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如“长约148米”相当于学校的两个运动场的长,“宽约60米”相当于一个运动场的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于学校两幢教学楼那么高。这样一比较,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数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在惊叹宝船高大宏伟的同时,对中华民族当时领先于世界的航海技术也有了充分的认识。

2.联系生活引发移情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移情是指教师通过引导,把蕴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对文本的体验之情有效地“移”给学生,使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和学生之情三位一体,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比如,《探母》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元帅为生病的母亲洗衣服的事,表现了对母亲的关心和孝顺。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言行的重点词句,品味和感受元帅人性的光辉后,启发学生进行移情体验:身为元帅,尚且对母亲如此孝顺,那我们平时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这样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对母亲的关爱和孝顺之情,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人文教育。

3.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把语言实践活动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可以使枯燥的语言训练变得情趣盎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例如,《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爱。结构上,这篇文章按总——分——总的方式谋篇,以“问什么” “为什么问” “怎么办”的方式构段,层次十分清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演讲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有了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假如你就是陶校长,请你结合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一个方面,如纪律、礼仪、卫生等,仿照文章的结构,也来作一次演讲。这样不仅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鲜活的思想教育。

三、延伸——解决生活问题

语文要为生活服务。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谈礼貌》这篇课文,在学生懂得了礼貌的重要性以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草地上踢球,你不小心把球踢到旁边的池塘里去了。池塘边正好有几个大人在钓鱼,你怎样请他们帮忙把球捞上来呢?这样,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训练中,培养了他们的礼仪意识和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再比,如学习了《学会合作》这篇课文后,可以布置学生几个人合作,编辑一份以“合作”为主题的小报;或者布置学生几个人配合排练一个课本剧。这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有了生活这源头活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条渠一定会越发清澈,越发生机盎然。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让童诗在孩子们心中流淌 下一篇:学案先学 顺势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