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1 03:31:38

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情境,能够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思、过渡、强化等作用,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一、当前,阻碍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高效使用的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在教学中需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做人。然而实践中,有些老师教学注重情境是为了讲解知识而设置,忽视了情境本身蕴含的生活智慧、情感意义和人文价值,常常是学生了解了事实,却没有走入情境;掌握了知识,却没有增进情感;感受了现象,却没有抓住本质。有些教师的课堂设置了大量的情境,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阅读和消化,做的是简单重复的低效劳动。有些教师的课堂情境频繁变换,造成了知识点之间过渡干涩、衔接生硬,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二、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效率的对策

1、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教学情境与问题创设要符合学生所处的客观实际,不能仅凭教师的主观选择来设置,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及其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等。教学情境本身要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特别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贴近本地实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了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2、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要“以人为本”,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又不能过于繁杂和深奥。要精心为学生设置冲突,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中时,能发现这种矛盾冲突并产生困惑而提出疑问,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具有难度和广度的内容,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中“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情境创设的连贯性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一个主题下的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一节课中的情境创设,要避免情境主题的频繁变换,应精心挑选情境主题,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使各个环节的情境尽可能保持连续性,让一节课成为一个过渡自然、前后相关的整体。这样的情境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每个创设的情境不应作为一个纯粹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存在,尽量保持“连贯性”,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后呼应。在主线清晰的主题情境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计必须紧扣所学知识内容,并围绕这一知识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过程、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解”设计或“综合”设计。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教学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让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新课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