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10-11 02:37:24

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文对高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55-02

一、引言

国内外高职院校均在教学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待于改进和突破的问题。高职教学改革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扩大教学改革的深度、创新教学改革的方法、注重教学改革的实效,这些问题是所有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高职教学改革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高职发展的问题,现将高职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已存专业,课程体系很难做到推陈出新,部分教师对专业建设固定的思维模式制约着课程体系的改革,部分教师缺少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勇气等均导致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很难与科技发展同步。对于新兴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对于新开设的新兴专业,赞同借鉴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但不能完全照搬,对于不同的院校,课程体系应该具有本校专业的特色和亮点。

2.缺乏高职教材。对于一些原始专业,高职教材的可选择性还比较多。对于新兴专业,高职教材就非常缺少,有时不得已会选择一些本科教材或是研发人员手册,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教材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基本建设内容,其教材更新和编写的速度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各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大力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与之配套的教材系列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课程和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先进性。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新颖。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主导理论教学方式不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项目分组管理教学、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提高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1],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请企业教师多数为待业人员或在读研究生,名不符实。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再学习和再培训的机会不够重视,导致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不明显。

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的新开设专业,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对新兴技术或产业不熟悉,市场和企业调研力度不够或精力有限,教师队伍中缺乏甚至没有掌握新专业方向的教师,这三种不利因素导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尤其是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和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更不明朗。

6.实验设备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加强专业理论的实际操作、实践验证及实践创新,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高职院校中非重点专业实验设备有限,或是开设的课程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成了纯理论教学。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边缘专业的建设,与专业课程对接的实验设备必须具备。

7.顶岗实习无考核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阶段通过学校联系企业等途径被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但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更关注顶岗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将顶岗实习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等目的忽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断更换企业。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频繁换岗,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岗位上无法坚持下来。

8.校企合作成摆设。高职院校中,几乎每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的对象,但在实际教学、实践锻炼、学生就业中,企业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2]。在个别专业中,校企合作只是个空壳,只是摆设。高职院校不能给企业带来剩余价值或是不能输送满意的毕业生,企业当然不愿意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机会。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如果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必须要看教师和企业高层领导的私人关系,还要给企业参观的费用。很多企业不重视与高职院校间的校企合作。

三、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鉴于高职教学改革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现将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1.课程体系标准化、健全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立应该立足于行业的发展需求,以本专业岗位需求为借鉴,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形成一套紧跟专业发展与核心技术为一体的标准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和扩充。

2.专业教材丰富化、实用化。在高职院校中,新兴专业紧随着新兴技术或产业诞生,而新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配套的高职教材少之又少,很多老师无奈选择本科或供企业人员参考的教材,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紧跟新兴技术或产业的高职教材编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了配套的、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这类教材应重于实践教学、突出理论的实用性,尽可能多的提供企业真实案例,使学生在课堂就能接触企业真实的案例项目。对于高职院校新兴专业的教师应将专业教材数量的丰富、质量的提高作为编写专业教材的目标,在此前提下,保证高职教材的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配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群体发展的要求,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推理和抽象能力都偏弱,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有效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接受程度。

4.教师水平“双师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的队伍正逐步向“双师型”转化[3],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是在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具有企业实践或锻炼的经历即工程师资格,并能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与科技发展同步。既能站得住讲台,又能跟得住时代。高职院校要多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锻炼或实践的机会,为“双师型”不断补充技术能量。重视和加强实践指导教师岗位建设,区分实践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的岗位区别,使实践指导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加强高职教学的实践指导环节。高职院校要严格企业外聘教师的审核制度,提高企业外聘教师的待遇,使企业专家能够真正走进课堂,壮大高职教师队伍的项目实战能力。

5.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化。培养符合职业标准、能够承担专业岗位职责的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行业中找不到合适位置。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明确专业领域对应的工作岗位定向培养等。

6.实验设施齐全化。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验设施必须配套、齐全。就目前来看,原始专业的实验设施陈旧,新兴专业的实验设施不齐全情况较为严重,希望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这种情况给予重视,对实验设施配备的速度和必备的种类给予优先处理或批复,使高职院校的实验设施真正做到齐全化,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使专业实验设施的更新能够同步。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必备的硬件基础。

7.顶岗实习规范化。作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渠道,是适应专业岗位的接轨时期。但目前,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没有完善、规范的考核制度,导致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相关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同要求,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感觉压力太大,在短期内无法完成或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部分学生有了临阵脱逃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纳入能否按时毕业的条件,相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任务分配、任务完成质量有个过渡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逐步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系部或专业要和企业保持良好的交流渠道,将相互的考核结果作为借鉴和参考,建议开发一个顶岗实习的管理网站,学校和企业均方便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考核。

8.校企合作深度化。在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均不足,构建校企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能够长期化、深度化,必须以双方的利益共赢作为前提,确定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双方利益权重存在偏差时,另一方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目前无法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必要时可由政府进行干预。

四、结束语

高职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高职教学改革这种途径,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运川.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黑河学刊,2009,(9):99-100.

[2]徐炳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的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6):29-31.

[3]张泽奎,杨晟.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2,(6):128-129.

作者简介:曲爱玲(1978—),女,黑龙江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实践指导教师,工程师;马长路(1978—),男,黑龙江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教师,副教授;刘红梅(1968—),女,黑龙江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副教授。

*通讯作者:马长路。

上一篇: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人文关怀维度分析 下一篇:应用文模式化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