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人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0 04:38:02

当代青年人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与对策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高尚、健全的信仰,是帮助当代青年人评价纷繁现实社会的思想武器。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年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现象却日益严重。本文将着重揭示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对策,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增强青年人的延伸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方面,旨在帮助当代青年人端正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当代青年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对策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在当代,对青年人而言,这些价值的现实指导意义更为显著。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填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下文将分别阐述当代青年人身上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和原因以及相关应对对策。

一、当代青年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

当代青年人总体上来说是进步和积极向上的,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信心。但是,其信仰也存在让人担忧的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科学信仰。

一部分青年人对信仰的追求仅是出于朴素的感情,停留在感性阶段,尚未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前,中国主流的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未符合这一要求的青年人也大有人在,这是值得我们的社会关注的。实践也证明,现在的青年人更注重如何就业和挣钱,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让他们目光短浅,在关键的时刻容易随波逐流,不能理性地明辨是非好恶,会出现思想堕落、道德败坏的现象,甚至严重到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从而也给社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信仰缺失的分析

1.客观因素:

(1)市场经济虽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极大地冲击了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有很多优点,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们也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人们学会了只照顾个人或者小团体的既得利益;另外,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不正当竞争,如导致诚信缺失,违法乱纪行为和假冒伪劣现象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青年人价值观念的取向。

(2)社会转型引发的信仰多元化挑战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随着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同时,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引发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变革。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理论此起彼伏,让人难以适从。在人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时候,也面临了更多的诱惑和困扰,尤其是对于刚刚脱离稚气的青年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这就使他们极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社会不正之风所造成的理论与现实的极大反差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的威信。当代社会,部分党员干部打着马克思主义者的旗号,利用职权谋私利,腐化堕落,远远背离了其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同时也阻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与实际的极大反差,使一些青年人对少数腐败党员干部的不满,牵引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同时也减退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度。

(4)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首先,高校扩招、经济结构的转型及社会保障能力的不足等原因,致使就业矛盾日益加剧。其次,国民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一些人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导致人们在心理和经济上的失衡。再次,目前的社会治安情况令人担忧,恶性案件的发案率有上升趋势。以上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入我国的思想领域。我国当代青年人一直处于西方文化强力渗透的环境中,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的思想观念大量涌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西方传统文化、现代性文化等相继涌入我国,当代青年人面对多元的西方文化理念,眼花缭乱、不能自持。第二,西方文化已经渗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国,过西方节日、吃西餐、穿国际大牌服饰等已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发展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文化和思想的潮流。第三,现实中,宗教活动加强。随着留学和劳务输出的逐年增加,一些宗教信徒趁此机会,将我国青年人作为宣传和发展的重点对象,扩大宗教影响。第四,西方国家一直都没有放松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西方国家总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我国青年人宣传西方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用来抵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消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信度。

2.主观原因:

(1)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在碰撞中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青年人的思维尚未成熟,看问题会存在片面性,绝对性和静态性等特征,加上他们的经验和阅历还不足,这就很难保证他们在多元化价值观的选择中不会出现问题。

(2)当代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自我威权的环境中,长大后经常有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甚至还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抱批评态度,在行动上也有很强的反抗性,由此产生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用之在对社会主流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3)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的把握。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一些青年人还只是停滞在“知道”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地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上,经常习惯性地固守着“本本主义”,在现实的具体问题上仍然抱定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二、对策

(一)加强当代青年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种正确的理论认识,还是一种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对青年人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但是提高其思想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青年人信仰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基本原理是正确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是指导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导航仪。

(二)青年人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所在,就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制度内在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对青年人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紧紧围绕这一体系展开。同时,结合青年人思想和生活的实际,及时不断更新教育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青年人的价值观。

(三)引导青年人对社会现实形成正确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我国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青年人要持辩证的态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正确的辨别、认识和选择。其次,青年人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其全面崩溃的时代远未到来。资本主义为克服经济危机和经济运作周期,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共存共生。青年人不但要看到资本主义在改良中所萌发出的生命力,也要认识到其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其三,现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曲折中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冲击了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但青年人要认识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以挫折为复兴的生长点。只有在遭遇的挫折和问题中进行反思,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走向光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全世界的发展都有显著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所以,青年人要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四)拓展青年人受教育的时空维度,造就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

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借助这一社会建设的大背景,要设法拓展青年人接受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的时空维度,比如各级社会单位要从现实实际出发,切实解决青年人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挫折,为青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青年人在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的温暖和优越性;教育机构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形成互通机制,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连接起来;各级宣传、传媒和出版机构要为青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效。通过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凝筑成对青年人信仰教育的合力和系统工程。

(五)有效发挥青年人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是青年人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基本途径,在实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再外化为习惯和具体行为。正如总书记所言:“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青年人只有在上述各种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最终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王玉. 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M]. 陕西:陕西民出版社.2001.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人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蒲国良等.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志强. 转型期民众社会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对当前影响中国民众社会主义信仰问题因素的归因分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04(6) .

[6] 郑克清等. “红色信仰”与信仰危机―大学牛信仰教育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8(4) .

上一篇:影响花卉种子出苗率因素 下一篇:新时期“三农”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