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性质特征浅析

时间:2022-10-10 01:54:14

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性质特征浅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改革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学位案成为学生与学校诉讼案中的一类,由于学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规章制度与学位授予行为出现了冲突与不平衡。从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性质:从主体资格分析;从权利性质上分析;从法律效果分析。高校学位授予权应遵守相应的法律原则,即合法性原则、比例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位授予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61-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法制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位案就是学生与学校诉讼案中的一类。自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开始,学生与学校之间因为学位问题的纠纷层出不穷,司法逐渐触及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学位授予提出质疑。导致这些纠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要求而不授予学位;另一方面是非学术原因,即学生在校违反了校纪校规受到处分,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授予学位。审视高校的学位授予行为,探讨学位授予的法律性质、特征,学校的学位授予权与自如何均衡等问题都需要回答。

二、研究现状

在目前,学者对学术授予权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基于这种差异,各个高等学校也有不同的规定和解释。目前而言,对学位授予权的几种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种学说。

1.学术说

学术说认为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水平或学术程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简称《学位条例》)的相应要求,则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从学术角度来说,学术申请权是相对独立的一种学术活动,它不应附加除了学术之外的非学术因素和考评标准。

2.教育说

教育说认为学位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必须通过高等院校学位答辩和学位管理部门的审核。它认为学位授予的关键要通过学校的审核,也就是说行政权力则直接可以影响到学位申请者是否可以获取学位。

3.管理说

管理说认为学校可以将学位的授予作为一种教育、管理评价手段,学生的教育与评价直接联系到学生是否可以获取学位。随着学校自治权的不断扩大,学位的评价功能越来越突出。

4.三维说

三维说认为应当从学术、教育和管理三个维度同时思考。学位授予应当同时注重申请者的学术水平,高等院校的审核和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评价结果,从这三个维度来决定申请者是否可以获取相应学位,三种成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上述学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目前,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位授予权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纯粹的学术要求或教育要求或管理要求或三者均有之,对学位授予权的认识更多地体现了对高等院校依法治校的现实要求,和学校自与学位授予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学位授予权的性质与特征

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教育者个人,表明其所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的一种终身的学术称号。不难看出,它不仅是公民的一种终身称号,还是国家学术信誉的一种公共资源。

1.学位授予权的主体资格分析

在履行学位授予行为时,学位授予单位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的,要承担学位授予行为而产生的结果。按照我国行政法的规定,行政主体有两种:一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即职权行政主体;一种是授权的学校和学科研究机构,即授权行政主体。目前我国享有学位授予权的组织一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它从宏观方面调控我国的学位授予工作;一个是法律授权的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学位授予的实质性工作。

首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领导全国学术授予工作的国家机构,它们则必然是行政主体。另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授权组织,并且高等院校代表国家实行学位授予权,具有公定力、执行力、确定力等行政权力的特征,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学位授予权,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学位授予单位在行使学位授予权时,既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又符合成为行政主体的条件,因而也是行政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是学位授予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落实学位授予的实质性工作,属于一种委托关系,而不是授权关系,则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所以它们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学位授予权的权利性质分析

学位授予权具有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高等学校是以行政权力组织学校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尊重学术,维护学术自由。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如何合理平衡两种权力合理行使,这是解决学位纠纷的关键。学位作为一种称号和学术水平的标志,首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予进行宏观调控,学位授予单位是获得学位授予权后,进行学位评定和答辩的实质性工作,专家学者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决定力,并重视实质性审查,授予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申请者相应学位,所以,学位授予权具有学术权的性质。同时,学位授予权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学位授予事务,具有法定性。这对学位申请者是一种管理,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它有支配另一方的强制力量,它对学位的审视程序性,所以学位授予权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权力。学位授予是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它是一种行政公务,因此,学位授予权又是一种行政权。

3.学位授予权的法律效果分析

学位授予行为具有行政法律意义。一种行政行为如果可以导致法律关系的实际产生,并且某种行政法律效果,则这种行政行为就具有法律意义。学位授予行为首先能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学位管理部门与学位申请人之间是不平等关系,他们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学位申请者只有申请某个学位的权力,而学位管理部门单方面决定申请者是否可以获取相应的学位。由此可见,学位管理部门与学位申请者之间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另外,学位授予行为可以引起行政法律效果。学位管理部门对申请者审核认定之后,认为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学术水平,即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则申请者就具备了相应的法律地位。最后,学位授予行为也会引起行政法律效力。所谓行政法律效力,是指隐含于行政行为内部的、基于法律所具有的潜在的法律力量,它主要包括证明力、公定力、确定力。学位授予行为的证明力是指学位申请者在获得相应学位之后,其可以用学位证书来证明自己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能力,享有相应的学术资格和相应的学术权力。学位授予行为的公定力是指学位授予行为不管其是否合法,一旦产生立即生效,即使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在得到确认和撤销前,仍然应该得到申请者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充分尊重。所谓学位授予行为的确定力是指学位证书一经颁发,不能随意改动、变更。

四、高校学位授予行为应遵循的原则

法律制度就是要遵守法治原则,当然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则也应该遵守相应的法律原则,其意义在于高校在制定制度规章时,有据可依,有据可循。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地方性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它要求学位授予单位的实施细则不能与现行法律相抵触,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的规章制度中的惩罚规定不能重于或者违背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在高校学位授予行为中,违反合法性原则的现象是普遍的,其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些学位授予单位为加强学校的管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对学位的获取增加了新的附加条件。

2.比例性原则

比例性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应该平衡行政目标的实现和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使两者达到平衡,处于适当的比例。行政机关不能因为某种行政目标而造成象征相对人的权益受到负面影响,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应该尽可能减小这种影响,同时,在任何时候均不应给予行政相对人权益以超过行政目的和目标本身价值的损害。自《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之后,高等学校拥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但学校要合理地均衡学校的正常秩序与学生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3.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诉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在我国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缺少对运作程序的相应规定,使管理显得过于主观化、随意性。田永学位案正是由于学校未能及时以合理的程序向当事人发出处分的通知,没有合理的救济途径,以至于当事人最终未能取得相应学位。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有一套合理的积极途径和严格的法律程序,以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学位授予权的性质和原则的论述,对我国的高等院校改革与法律的进一步完备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既要弘扬学术自主的理念,又要有配套完备的科学学位授予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郑焱.从法律视角重新认识学位与学位授予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3]刘丽华.对我国学位授予权性质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4]石正义.论学位授予权―法理学的视角[J].咸宁学院学报,2005,(1).

[5]王学栋,张学亮.高校学位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规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6]莫玉婉.高校学位授予权和自主管理权的冲突和平衡[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上一篇:浅议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 下一篇: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