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时间:2022-10-09 06:58:13

探究式学习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阅读教学是语文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这块实验地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在这里谈一点拙见:

一、更新教学观念。采纳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大都是教师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难词的含义,弄清文章的大意和结构,然后在文章中寻找教师布置的问题答案,最后教师就问题而引发。从而形成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被称为接受式学习,即他以定论的形式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阅读中,学生积极探索、自动参与和大胆假设的意识处于休眠状态,学生创新型思维没有得到训练,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自然是一句空话。而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依旧采用接受学习方式,那么我们从起点出发,终点肯定是死胡同。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吐故纳新,大胆地采用适宜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二、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成出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教师是营造问题情景的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人,是激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创设宽松的民主气氛,让探究式学习有人文空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它讲究师生的平等相处,讲究课堂的自然和谐,讲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讲究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应给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才能从熟知材料中,通过探究发现出来,问题的答案才能在教师的激励中靠学生自己探索得出。

2、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好的问题情景能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它能点燃学生发现问题的灵感和热情。可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根本没有让学生发现问题,我们通常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大意,然后从课文或文段中让学生寻找文中隐藏的问题答案,最后教师订正答案,整个过程学生好像在问题中学习,其实学生仍然被现有的问题所限制,思维的空间十分的狭窄,问题的答案十分死板。如果我们巧设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而不是已有的问题中自主的去探究,其效果可能不是这样。

3、提供探究问题的场所,让学生自己来验证自己的问题答案,

学生通常发现问题是从间接知识中发现的,而问题或大胆假设光靠间接获取的知识还不够,学生需要直接经验的验证,这时教师就应提供学生探究问题的场所。课堂里的知识还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资源,给学生一个探索知识的场所,让他们去搜集事实材料,证实他们的假设或观点。

4、热情激励以满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是培养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他们终生养成探索的习惯。为此,我们指导探究式学习,应以诚恳的态度,民主的思想去激励每个学生,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探究,在老师的长期期待和鼓励中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把握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特征,理顺阅读训练中“知识一能力一创新”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其总体特征,即:主体性、开放性、问题性、时间性、互动性和多样性。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阅读教学有的个性特点,灵活的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拓开一块创新人才培养的田地。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问的互动性、只要把握好这些与阅读教学紧密相关的特征,那么阅读教学就不再是听、说、读、写组合的空架子,而是充满激情地去探索未知领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些特征呢?

1、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必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微笑,去促使他们探究学习。

其次,教师应从参考书中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求答案,而不是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原汁原味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感受。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主动性。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内容。有的人会说,我一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看来,我一直是搞的探究式学习。其实这种问答式教学并不是探究式学习方式中的问题呈现,它没有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而是教师把问题设计好的,让学生以判断的形式作答。还有一种就是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找问题答案。这些都是教师在越俎代庖,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动,这就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让学生发现问题。

3、在师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建力。

有人会问,“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中,教师不是没事干了吗?”其实有的事干,只要教师不干他不该干的事。他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去学习,去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去寻找答案。而学生则是在学中发问,在疑问中去查找资料、去验证、去创新。

如果我们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我们会自觉地接受探究式这种新学习方式,并把握住其特征,自觉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四、科学的评价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下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一个人终身学习和终身探索习惯的养成,它是新生事物。因此,我们在评价这种学习方式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去评价。首先这种评价不仅仅看课堂的热闹,重要的要看探究式学习的氛围是否适宜所学内容。其次,看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是否根据提供的文章,通过探究,由已知领域的信息迁移到未知的想象空间。再次,看老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中角色是否到位。最后,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创新的思维是否开启。

总之,阅读教学中,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责任。

上一篇:异彩纷呈的红山文化节 下一篇: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