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10-09 01:14:5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融合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先进的德育理念和宝贵的德育内容,它与现代德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折射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因子,而且能够使思政教学在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对我们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品德高尚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容。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中包含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陆游病危之际,仍渴望沦陷区的收复和国家的统一,他曾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古人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命运的忧患精神是我们对当代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激起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大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和责任。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格培养,从而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和塑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首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比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其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坚守节气、不惧强势的英雄气概。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最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宽容忍让、海乃百川的容忍之道。这些良好的品质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义利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提倡修身养性,主张道德践履。任何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外化为外在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即知行合一。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阐述,比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要求我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去衡量和实现内在的道德品质,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一方面可以反省自己,从而扬弃内在的道德品质,使道德品性实现升华。另一方面就是再次去践行自己的品性气质,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彼此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一)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文化是历史的本质反映,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如果按照思政领域的双主体理论来讲,融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都意义重大。一方面,从受教育者来讲,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包括人们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完善,更包括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改善以及对个人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从教育内容来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高校思政课课堂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和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所以能够很好的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

(二)有利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一方面,扩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受众面。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青年,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以学生为载体,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明智之举。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性。高校的思政课是一门培养政治素养过硬、道德品德高尚、理论知识扎实的优秀人才的必修课程,如果将高校思政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就会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载体和依据,同时,通过实践的参与,循序渐进的养成践行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念和思想的习惯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重点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内容设定上要有所偏重,目前,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有的大学生也深受其害,考试作弊,不懂得孝顺父母,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等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编写上,要适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所宣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教育实践,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荀子说,“学至于行而后止”,可见,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停止于获取知识而应该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之上。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将教育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去。加强与当地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单位、少数民族村寨的联系。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进而升华为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落实到个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常践行之上。

(三)在教学环境上,需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的思政教育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在学校的角角落落都折射出学校的校园文化,从而全面深入的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文景观当中。同时利用校园网、校报、其他学生社团刊物等媒体手段,在学校中广泛的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校园无处不育人、无处不传道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重要思路,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同时也是培育出更多同志所提倡的“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优秀“四可”青年的过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岱山.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万金凤、王林.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5)

上一篇: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 下一篇:体育游戏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