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的治本之策

时间:2022-10-09 01:08:45

产权保护的治本之策

产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世纪90年代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从2004年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到2007年出台物权法,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对产权的保护越完备、越科学,其带来的经济激励越强烈,产权的各种功能就发挥的越充分。眼下正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关注各种经济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产权保护工作滞后就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可回避的是,目前我国的产权保护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民营企业资产被违规查封扣押冻结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公有产权受到侵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易发多发。这些现象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产权受侵害的原因

产权遭到侵害或者说侵害产权易发多发的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法治的需求越来越大。要解决产权保护,一定要从法治化的高度,去寻求治本之策。加强产权保护的根本之策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保证产权制度法治化。现实中,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相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产权保护的真义是建设法治市场经济,产权保护唯有走向制度化和法治化,依良法去维系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围绕产权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现实中仍存在公权力侵害企业产权的现象,例如政府违约、政策不稳定,有些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导致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一些司法不公、不规范导致企业产权受到侵害,经常出现民营企业资产被违规查封扣押冻结的现象。吴英集资集团诈骗案的判决距今已有4年之久,可涉案的民营企业的财物到现在仍未得到任何处理。近日,吴英任董事长兼法定人的本色集团将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一起涉及财物处置的行政案件。

可见企业产权受到侵害,执法司法不够规范是一个重要原因:不管企业涉案性质的轻重,一旦涉案动则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对一个企业造成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因为没有可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极有可能导致破产倒闭;处理涉案财产和物时扩大范围,混淆企业法人财产和股东财产,混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混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等。

对于产权特别是新型产权的认识也需要加深。 以知识产权为例,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福祉起着关键作用,而知识产权是各类产权中最活跃因素之一,但知识的无体性所导致的知识产权侵权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的问题,造成了侵权行为易发多发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新活力。 插图/茶茶

这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恶化。打着“窃书不算偷”的旗号,甚至以盗版为荣的种种侵权盗版行为,无视知识的产权,盗取侵占他人付出精力和财力投入的知识产品。产权保护是创新所需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遏制,整个社会与经济将会丧失其活力。网络时代与创新经济呼唤着对于知识的产权的更高更周到的保护。还有一些其他涉产权类型案例,如浙江大学原副校长、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在其涉嫌贪腐案中被关押 3年却未审未判,海南民营企业家赵玉南合同诈骗案历经 12 年7 次审理 6 次判决但仍未有定论,不谈嫌疑人是否最终有罪,但这样的拖沓其实也是对于产权保护的失职,也反映出我们一些公权力机关的认识不清。

怎么理解平等保护?

近日,中央下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一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产权保护的决心。当然,保护产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在落实中央保护产权的意见时,首先是要正确理解所有制与所有权之间的关系。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具体化,是经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层次,在一定限度内决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要坚持平等公正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区别对待并不能更有效益。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起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氛围,营造一个尊重创造与合法致富的文化,用正确的道德观与法制建设遏制偏狭与非理性的仇富心理。

现在一些法律制度对不同所有制产权保护存在差异,对非公有产权保护弱于对公有特别是国有产权保护,出现因所有制主体身份不同而同罪异罚的现象。这样所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是巨大的,会严重打击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作为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的太原大华荣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状告作为国企的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侵占其股份的案件,在2014年迅速引起《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媒体的追踪报道,《混合所有制现实很骨感 山西天然气“排挤”民资》、《飞走的股权》等深度文章揭示了民企保护私有产权难的根源。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产权关系比较复杂,只有对公私财产保护一视同仁,才能使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等地保护合法获得产权,也要注意维系公正的保护。比如,现实中,经营主体获得的土地经营权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村集体或农民在土地流转合同期内见利忘义的“反水”情况也时有出现。一个民营企业产权遭受侵权的时候,也往往存在另一个民营企业加害的行为。一刀切地“保护”某一种类型的产权主体,这种极端方式实质上是误解甚至破坏产权保护的真义。防止此类情况,需要从法律上平等对待产权的归属与流转,培养各方的“契约精神”与诚实信用精神,引导涉产权主体合理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

司法:产权保护的最后一道关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产权保护的最后一道关。人民法院将担当纠正产权保护中不平等公平等的兜底重任,维护法律权威。从法院司法的角度来看,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侵害产权案件,不能畏难疏于担当而以种种与法不符的理由拒^立案;在审判中一体正确保护物权等传统产权,也要重视对于知识产权、承包权、经营权、金融工具和证券产品等新型权利或保护对象的正确认识与法律适用。

《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提到的“坚持有错必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这对解决当前民企投资信心下降、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经济稳定迫切需要民间投资提速等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司法应当正视由于历史局限、党政干部介入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产权纠纷,坚持“有错必纠”的精神,通过有错必纠来提振社会的信心,让合法产权人不再为财产权和人身权没有保障而担忧。对于受到舆论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要依法处理,也要高调传播,以此来传递国家对待产权保护的决心。

另外,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在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要严格依法行为,稳定社会基本秩序。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案件未经法院终审,产权存在重大争议,罪与非罪尚未确定,何为“赃物”尚未确定,涉案财物就被执法机关提前拍卖处理,导致终审判决后财产无法回转和返还。要严格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慎重选择办案时间和方式,慎重使用强制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企业预留必要的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产权保护中相对较难的一种类型,作为整个产权保护的短板应该受到重视。当前,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探索建立对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证据披露与临时禁令制度等措施,将极大提高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产权利益。

总之,在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应该把解放思想放在重点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产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更是因为正确把握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对社会发展具有正本清源的特殊意义。现代社会的权利结构和产权设计异常复杂,给权利界定和法律适用带来很多难题,因此应遵循“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共同参与、标本兼治”的原则,给社会主体留下探索、试错和自律自治的空间,并发挥专业团体的力量。这对于实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上一篇:从知识到方法再到心法有多远 下一篇:敖鲁古雅 散落的萨满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