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石库门”产权变迁

时间:2022-10-12 08:13:53

背景:“石库门”产权变迁

“石库门”是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传统建筑,它的设计外墙为欧式联排房,而内部保留天井、客房、厢房等江南民居特色,是一种美观雅致的中西合璧住宅。在旧上海,拥有一幢独门独院的石库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的主人多是江浙一带的社会名流和上海本地的富有阶层。

现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30号这座石库门的主人,就是这样一位十里洋场的成功人士。

1923年,上海礼和洋药行的职员何锄经先生花费毕生积蓄,倾其所有建起了这所307平方米的三层洋楼。当时这座楼有个很雅致的名字“锄经精舍”。

由于房产来之不易,何锄经定下了祖规:“凡我子孙,此房不典、不卖、不租。”即使在解放初期,这所房子也没有被政府收为公房,仍归何家子孙所有。

“”开始后,何家被迫迁出黄陂南路330号。1985年至1992年间,政府开始落实政策,上海市私房落实政策办公室将住在黄陂南路330号的11户房客请出大院,把完整的这座石库门还给了何锄经的孙子何礼明。

重归家园,何家多次拒绝别人的高价收购,准备一代代将祖产传下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997年,何礼明发现一些香港人在他家外面拍照、画素描,但当时没有太在意。

1998年,一家叫“五心置换公司”的拆迁公司找到何礼明,说受卢湾区政府的委托,将对这栋三层洋楼进行“拆迁”。拆迁组开始称政府要对这一地块“旧里改造”,后来又说是要“建造商住办综合楼”。何礼明问:“我家祖传的房子怎么办?”他得到的回答是:“房子要拆掉的,给你们15万元,这是房子拆掉后碎木头和碎砖头的价钱,这叫残值价。蛮好了。”

拆迁组总在冬天晚9时后黑灯瞎火时登门,大声拍门,把70多岁的何礼明夫妇和90多岁的老外婆吓得不轻。

1998年12月31日,“五心置换公司”终于拿出了产权置换方案,提供何家梅陇二村总面积为313平方米的四套房子,来换何家307平方米的一栋房子。不仅如此,何家还需要缴30万元的“差额”,冲抵15万元的旧楼砖瓦“残值价”后,何家仍要付出15万元现金,才能拿到产权。

何家断然拒绝了这个方案。“五心置换公司”又将方案改成六套房子452平方米,让何家补缴33万元差价。卢湾区房地产管理局接受了此方案并作出裁决,而何礼明与兄弟何礼英、何礼德一致不同意这一方案,他们根据《上海拆迁实施细则》第49条,要求保留产权,原地回迁,但被拒绝。何家到法院,但在以后的几轮法律程序中,何家总是败诉。

在此期间,何家两次被停电停水,最长的一次长达七个小时,三个老人在寒冬中冷得发抖,何礼明的爱人张佩君反复抗议,才换来通电的许可。

2月9日,参加拆迁的100多人进入黄陂南路330号洋楼,将何家剩下的所有财产搬离。当地电视台以“钉子户被强迁”为题报道了此事。

1999年11月,何家发现自家旧宅的产权已经变了,归属于香港瑞安公司属下的柏兴房地产公司,但房子仍在,并被上海市土管局批准可以预租。

时至2000年底,何家吃惊地发现,他家的房子并没有被拆掉,而是变成了“新天地”时尚区的一部分。2001年1月19日,“新天地”把这栋洋楼出租给“新吉士酒楼”,装修后开业了。

“新天地”是香港瑞安公司开发的时尚房产项目,上海著名的“SOHO”区,是“白领人士追捧的人气旺地”,平均房租达每天每平方米1美元。据记者了解,“新吉士酒楼”交付的租金也是这个水平,一年交给香港瑞安公司的租金达45万人民币到50万元人民币。

为什么香港瑞安公司不拆除旧楼,而将其保留原貌出租?据上海媒体报道,1985年就进入上海开发房地产的香港瑞安集团针对上海独特的石库门旧建筑区,在1997年就提出了一个“旧城改造”的新理念:外貌整旧如旧,内部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其新的商业经营价值”。

该公司公关部周永平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为了“整旧如旧”花了高昂的代价,用钢架加固墙壁,给砖头注射特别的药水。装了中央空调,铺水管煤气电线。周介绍说,这所房子的拆迁是由区政府出面解决的,与他们瑞安公司无关。

何礼明怀疑落入这么一个圈套:人家看上他家的房产,又舍不得买,就让政府出面,说房子要“拆迁”,产权“合法”转移后,就说不拆了,那个房产就成了“生蛋”的鸡。他对记者说:“如果为了市政建设的公共利益,可以牺牲我们的祖传洋楼,我们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政府招商引资我们也不反对,但损害我们的合法财产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需要,我们不同意,要追问到底。”

记者采访了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对方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房子如果是拆了,政府会给补偿的;但房子如果没有拆而发生产权转移,那就属于买卖行为了。”

5月初,记者采访了卢湾区房管局拆迁科的李某:“如果没有拆除原建筑,产权是如何转移的?”

李的回答很生硬:“何家的房子拆了,说拆了就是拆了。”

而国家建设部房产开发处(拆迁政策权威解释部门)表示:“拆迁应以原建筑的灭失(专业术语,消灭)为条件,没有灭失,就不能应用拆迁条例;另外,以残值价补偿的办法是错误的,应以市场同等建筑估价折旧,来计算补偿价。”该处官员对记者说,像黄陂南路330号洋楼这样“迁而不拆”的怪事连他都是第一次听说。

上一篇:商事 第11期 下一篇:信任与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