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8 07:17:38

对教学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教学 发展 大脑分工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个体独特的发展规律,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是赞科夫关于如何教学的阐述。

赞科夫将后进生的普遍特点进行了总结:第一,在情感、意志、情绪方面,多数后进生有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第二,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对教材的掌握不好,而且求知欲较低。第三,后进生普遍表现出观察力很薄弱,观察事物表面化,不能充分辨别差异。赞科夫指出,我们平时注意的只是他们在掌握知识技巧上成绩差这一表面现象,而他们真正差的,不仅是在智力发展水平上,而且表现为在情感意志等方面没有学习的兴趣,情绪消极等。但是,现在的后进生普遍被认为是学习成绩跟不上这一点。往往忽略了其他人格以及生理发展的因素。目前,从儿童的成长过程来看,所谓后进生并不是智商欠缺,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便被喻为后进生。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是否忽略了其个性的发展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长处。

中国教学形式究竟教会了孩子什么?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后者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却往往被放在了次要角色。我们做个具体的例子: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在绘画、舞蹈、音乐等方面具有天赋是右脑发育良好的表现,右脑与潜意识有关。左脑主管理性思维,控制判断、思考、推理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人的五感都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很难发挥右脑本能意识。然而活用右脑可以使人听音辨色,浮现图像等,被称之为「共感即右脑的潜能。右脑具有发挥想象力把信息图像化的卓越功能,而左脑却难以达到。

那么,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忽略了右脑?过于重视左脑的开发呢?为什么在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几乎每年都有获得诺贝奖的人才?为什么中国几十年难求一个?为什么同一张考试卷,中国的孩子考试成绩似乎没有国家能比得上。成绩那么高的我们在教育上到底缺失的是什么?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原本有100种语言,但是,却被现代学校和文明偷走了99种。这100种语言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却由于社会的急功近利和所谓的‘实用主义’观念而泯灭了。”为了升学率的提高,教师的满堂灌和拔苗助长,在教育的授课形式中忽略了的创作性和本源性,使教学变成一种单一的模仿,导致了学生对原生事物的感受和再创造的过程迷失,没有希望表达的愿望、想象等,成为空泛的、无思想的人偶。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留学,同样是设计课程,老师做了一个模型,他做的和老师一样,甚至比老师还要好,另一个美国孩子只做了一个极为粗糙的模型。老师要求每个人讲述其模型的创作源。虽然中国孩子做了最精致的模型,但是他只能无言,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做。但是那个美国孩子对自己粗糙的模型讲的头头是道、理论清晰。最后,美国孩子得了高分,而中国孩子只是个及格。

那么,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中国呢?我们是否会给这些孩子机会讲他们的创新?讲他们的想法?即使有了这个机会,你又会使谁的分数更高呢?值得深思……

上一篇:浅析中小学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下一篇:学生视野下的提问策略优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