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时间:2022-10-08 11:53:40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 传统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5.10.056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腹股沟疝属于最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临床针对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3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6岁,平均(47.34±4.3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疝修补术 术前排空膀胱,麻醉后患者采用平卧式。在复发疝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与之平行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约2~3 cm,在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膜到达内环,把精索游离,稍微分离提睾肌和筋膜,在精索的外前方找到疝囊,进行传统疝修补技术[2]。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 术前排空膀肤,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脚高15°~30°,建立气腹,在适当位置制两个孔,分别置入5 mm腹腔镜和3 mm操作钳。通过腹腔镜观察,首先找到对应患侧的内环口,并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再制一小孔,大约2~3 mm,置入带线针和针钩,和操作钳配合缝合内环口半轴腹膜,带线针缝合时把缝线带入腹腔,针钩缝合时把缝线从腹腔带出,然后把内环口荷包缝线收紧,关闭内环口,缝线结缚在2~3 mm戳口处皮下,再将手术前准备好的人造膜补片剪成合适的尺寸,直接覆盖在腹膜的内表面,覆盖缺损部位,用连发钉合器固定数针[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均采用PEMS 3.1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组76例患者中复发4例,并发症6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76例患者中无复发,无并发症出现,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既往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结果显示: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4-5]。虽然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不断增加,手术应用愈加成熟,但是患者术后复发率水平一直较高,同时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也相对较大,因此,传统疝修补术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现代医学临床需要的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优势比较明显:一方面,采用腹腔镜技术降低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创伤程度,患者的出血量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疼痛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采用腹腔镜技术大大缩短了患者康复的进程,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几率[6-8]。

从本文比较研究数据上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较,其临床优势体现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各个方面,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志强,朱广通,黄辉,等.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18-3322.

[2]陈荣恒,谭家驹,甄作均,等.日间手术中心复合局部麻醉下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的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7(2):126-127.

[3]刘增亮,李扬,白金宝,等.肝硬化腹水合并巨大脐疝与右腹股沟疝手术一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259-261.

[4]陈革,唐健雄.盆底疝中闭孔疝的手术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826-827.

[5]李红岩,张燕,赵发,等.慢传输型便秘合并盆底疝和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112-115.

[6]段宣旺,申英末,梁红花,等.双层补片在滑疝腹膜前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152-153.

[7]姜宏志,邢茂青,刘强,等.改良成雪橇状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7):558-559.

[8]胡梦博,黄乃思,胡必杰,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47-2650.

(收稿日期:2014-12-16)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3D打印进课堂,看上去很美 下一篇:中医临床路径在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