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07 09:49:17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摘要: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交通拥堵的特点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五点解决交通拥堵的对策,包括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优化交通结构、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增加道路数量的同时改善现有路网通行能力、加强交通法规及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结构;交通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中国城市进入了迅速城镇化、机动化的时代。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大城市的普遍难题,继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之后,交通拥堵问题迅速蔓延到杭州、西安、沈阳等大中城市,甚至有许多小城市也开始出现交通拥堵。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本,降低了人居生活和环境的质量,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从我国各个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来分析,可以总结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出现的交通拥堵特点都不尽相同。例如,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其交通拥堵已呈现常态化,拥堵范围已由市中心蔓延至整个市区。相对特大城市来说,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其严重拥堵则主要出现在早、晚通勤高峰期,且呈现较为明显的钟摆式交通。此外,部分大、中城市常出现部分路网节点的局部拥堵,成为路网交通运行的瓶颈。在我国部分中、小城市,由于设施落后、监管不严等原因,还比较容易出现交通秩序混乱和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等现象,降低了路网的功能效率。

上述不同特征的交通拥堵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交通资源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不平衡,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实际发展水平总结出造成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

(1)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机动车剧增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人均道路面积由2.8m2上升到6.6m2,但仍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量年平均20%的增长速度。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差导致客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加重道路交通负担。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平均不足10%,远低于欧洲、日本等国大城市的40%-60%。许多城市由于公共交通发展缓慢、数量不足、车速低、公交服务满意度降低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公交出行而偏向于小汽车出行。

(3)停车空间、设施不足,交通管理滞后。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中对静态交通问题考虑不足,加之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缺乏,致使混乱停车现象蔓延且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加重道路交通拥挤的同时还对居民生活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4)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机动车及行人的违章现象均在不同程度加剧了交通拥堵。

2.解决交通拥堵的对策

欧、美、日本等国均先后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堵时期,各国也针对引发交通拥堵的原因和拥堵情况的不同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日本许多政府部门都规定,除了内阁大臣或部门长官外,其他公务员都不许开车上班,日本许多大公司也有类似的规定,英国政府则通过征收高额的拥挤费限制小汽车的使用、改善市内交通。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积极打造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设置衔接良好的公交线路,确保公共交通快速、准时,增强了民众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依赖性,从观念上降低了小汽车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欧、美、日本等国在治理和缓解交通拥堵上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我国在交通拥堵的治理行动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设施的建设上,未能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政府多方位的政策和行动,也还未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达到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最终目的,笔者在充分借鉴了各国的先进经验和策略基础之上,针对我国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2.1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考虑,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引导城市向多中心结构发展。一方面发展大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城市中心区与其他区域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活设施的建设,逐步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副中心转移,达到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及交通压力的目的。

2.2优化交通结构

优化交通结构必须切实有效的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只有实现以大容量交通工具为主的交通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城市道路交通的负担。日本通过“面向轨道交通”的交通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都市内部、都市与都市、都市与国际间的运转效率,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运营阶段均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日本的城市公共交通才能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依赖。

2.3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建议对交通拥堵严重的大城市中心区实行分区域、时段、地上、地下不同收费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严格停车管理,鼓励车辆使用路外停车设施。对于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适当提升停车费用,通过价格机制的引导有效减少交通设施需求量,若该区域公共交通相对发达则可适当限制小汽车的进入。英国伦敦政府就出台规定:在工作日上午7点至晚上6点半进入市中心区域的车辆均需缴纳高额的拥挤费,征收的拥挤费被再用于公共交通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调查显示,通过收取拥挤费和改善公交网等措施,伦敦市中心路面交通流量减少了30%,市区交通情况改善明显。

2.4增加路网密度,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公共出行便利度

在道路网络主骨架的基础上改善细化道路功能,优化配置比例,提高道路网络的整体运输效率,重视支路的分流作用和交叉口的改造,提升路外通行能力。除此之外,公共交通线网结合道路网体系的合理设置也是提升路网通行能力的有效手段。日本的公共交通网不仅分布面广而且出口数量多,保证了市民出行的便利度,某些较大的地铁站设置几十个出口,许多出口直接与大型设施、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办公楼连通,极为便利。

2.5加强交通法规及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将交通教育融合到日常教育体系当中,加强对市民的交通知识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实施对高能效公共汽车的扶持和激励政策,鼓励市民放弃小汽车选择公共交通。捷克市政府为了引导更多居民乘坐地铁和有轨电车,为公交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公交公司无须考虑运营的盈亏问题,只需以为大众提供廉价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基本宗旨,政府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人们利用污染小、容量大的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驶入市区,实现缓解交通压力、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多重目的。

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迫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志超(著),蒋中铭(译).新加坡推动公路安全和畅通的管理经验[J],城市交通,2009,(6):50-51.

[2]范生海.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6):27-29.

[3]高平.日本交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建设科技,2007,(12):43-45.

[4]黄彬.杭州交通拥堵现状调研分析[J],现代城市,2011,(3):14-17.

[5]戴东昌,蔡建华.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求是,2004,(23):61.

上一篇: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下一篇: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简易计算与量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