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0-06 09:28:15

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中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一些客观性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也是不同的,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基本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对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将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同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1.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由于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潜在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2.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细心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认知水平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完成教师指导制定的相应学习目标,促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不同的发展。

3.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普遍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高,学生的课程复习量大,这些特点使得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大,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取加课时、节假日补课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学习。不可否认,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是在新时代仍然对学生实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一定要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1.根据不同的能力对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结合高中数学教材的难易程度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等,可以将学生按上、中、下依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是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B类学生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类学生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平等对待的原则,确保教学中能够顾及到每一层次的每个学生,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实行。

2.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次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学生,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C层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

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应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和层次分明,保证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对课程知识做到良好的把握,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3.课后作业分层次

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4.课外辅导分层次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总之,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在心理上往往更看重教师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课程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新课程下化学教学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