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

时间:2022-10-06 08:21:16

【前言】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根据中国民航局文件《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高原机场定义如下: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高原机场包括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两类...

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高原机场,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热潮的兴起,未来航空运输在高原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着重对2020年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的规模进行预测,并进一步探讨高原型飞机的需求情况。分析认为,2020年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一亿一千万人次,适合一般高原机场起降的窄体机,以及适合高高原机场起降的支线机将成为需求重点。

关键词:高原机场 高原型飞机 旅客吞吐量 指数平滑法

中图分类号:F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高原机场。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热潮的兴起,高原机场的建设将推动高原地区航空运输的发展。因此,研究未来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规模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着重对2020年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进行预测,并探讨运量增长对高原型飞机需求的影响,对我国航空运输在高原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我国高原机场现状

根据中国民航局文件《航空承运人高原机场运行管理规定》,高原机场定义如下:一般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机场;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机场。高原机场包括一般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两类。截至2014年8月底,我国已建的高原机场共计30个(见表1)。

2 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

在航空运输管理预测中,时间序列预测应用十分广泛,分析研究时间序列,可以掌握机场吞吐量由过去演变到现在的规律。本文应用时间序列预测中指数平滑预测法,对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进行预测。

2.1 指数平滑预测[1]

指数平滑预测法指以某种指标的本期实际数和本期预测数为基础,引入一个简化的加权因子,即权重 ,以求得平均数的一种预测法。指数平滑法可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

如何找到最佳的权重 值是一次指数平滑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经验,若重视最近观察值 在预测中的作用,则权重 应取大些,反之,则相反。

2.2 高原机场2020年旅客吞吐量预测

本文依据2004-2013年《从统计看民航》中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数据,对于表1中目前已建的高原机场,选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取权重为0.9),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知,2020年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超过一亿一千万人次,约为2013年的2.14倍。吞吐量分配中,约91.3%来自于一般高原机场,仅有8.7%来自于高高原机场。

3 吞吐量增长对高原型飞机需求的启示

高原机场由于海拔高度高,地理环境复杂,飞行难度大,在这些区域运行会涉及很多低海拔地区运行所没有的问题。为了保障飞行安全,民航局对投入高原机场运营的飞机设置了一系列准入条件,即需要特殊的高原型飞机运营高原航线。

目前,高原机场飞机运营情况绝大多数为高原型窄体机,仅有西宁、昆明、拉萨三个机场的部分航线使用宽体机运营,目前尚无支线机执行高高原机场飞行。

对于2020年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将比2013年翻两番的预测结果,可知增加的旅客吞吐量势必导致新增运力的需求,新增运力又将会需要更多的高原型飞机。未来,一般高原机场的航空运输仍占主导地位,适应一般高原机场起降的高原型窄体机仍是高原型飞机的需求重点。

此外,就目前高高原机场实际运营情况而言,由于高高原机场所在地大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航空运输市场总量小,淡旺季差异明显,客座率不高,易造成航空公司航线航班运营不稳定。目前,投入高高原运营的飞机大部分为高原型窄体机,尚没有专门适合高高原飞行的高原型支线飞机,预计未来此类机型可更加满足高高原机场发展及市场需求。

4 总结

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热潮的兴起,高原机场的发展或将成为未来西部机场发展的一个关注点。

十三五末期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超过一亿一千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增长将导致更多的运力投放到高原航线中来,由此对高原型飞机的需求更为凸显,特别是适合一般高原机场起降的窄体机,以及适合高高原机场起降的支线机将成为需求重点。

未来,西部地区亦可增加高原机场(通常为4C级)建设数量,通过机场发展刺激市场需求,实现协调发展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颖.时间序列指数平滑算法的改进研究[D].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

上一篇:《专业综合实验与设计》的改革创新研究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