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

时间:2022-10-13 06:09:1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留给我们语文教师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文,终极目的是育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特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一、注重古典诗词欣赏,培养健康向上的品质和爱国激情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旧体诗词表现出来的诗人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宽宏的怀抱;精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等等,都有一派扣人心弦的情感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诗词的欣赏,引导学生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培养积极健康的品质和爱国之情。

如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以教会学生热爱生活;杜甫的《蜀相》可以使学生领会诸葛亮一生的重大功勋,增强历史责任感等等。

二、精思古文深蕴,提高道德修养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思想深刻,文辞精美,意蕴深刻的文言文。在教学中,一定要精读细品,从中领悟古人的风范,古人的美德,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论语十二则》中的每一则语录都蕴含积极的人生智慧,课堂上,我与学生们逐一探讨,这里仅举一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习这一则语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想做到见贤思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学生们说了很多,如要有上进心、要谦虚、要多思考等。我提示学生:“周瑜曾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当一个在各方面表现都比你还优秀的人出现,走到哪都有他的光环在闪耀,这个时候,嫉妒感是否会涌上你的心头?可见,要静下心来做到见贤思齐需要极大的修养,提高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啊。”

三、领略散文的真情实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美好品质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神”就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它是散文的灵魂。学生们大量地阅读散文,一定会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学习作家们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创作精神。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的春山、春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风筝、孩子等,这些意象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画面,经过作家精心构思,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独特的美,让人百读不厌。这是因为文中流淌着作者对生活一片挚爱的真情,这怎能不打动读者?学生们从中也感悟到:要想写好文章,一定要认真观察,细心感悟,把自己的情致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分析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美好品质

名著中的人物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的性格及产生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根源,使学生透过作品窥视社会生活。

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由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学生理解了祥子的命运及产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定会对当时社会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促使其关心当今社会生活,而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关心名著中的人物命运,可以使学生今昔对比,热爱现实美好幸福的生活。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的特点,挖掘其丰富的内涵,适当拓展延伸,由课本延伸到课外阅读,发挥语文学科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作用,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更多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熏陶感染。精神需要精神的浇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用崇高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有真爱,博学多识,在学生的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生活上做他们的益友,心灵上给他们依靠,精神上给他们激励,为学生的未来多考虑,让学生在与你共同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地养成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我国高原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 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